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体育舞蹈理论研究揭示运动员基础竞技能力

中国体育舞蹈理论研究揭示运动员基础竞技能力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的迅速发展,体能成为运动员不可缺少基础竞技能力。身高是各个项目选拔运动员时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体育舞蹈理论研究揭示运动员基础竞技能力

2.3.1 体能的基础性作用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是竞技体育舞蹈制胜的基础竞技能力。体育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基础环节和中心环节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人体运动。从舞蹈动作的来源来看,它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进行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使人体各方面的运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掌握高技能的舞蹈技巧动作,同时,它又是展示舞蹈动作难度与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而这些都需要良好的体能素质做为基础来实现。从近几年的国际各大公开赛来看,体育舞蹈成套动作的编排花样越来越复杂,动作连接过渡的流畅性难度系数也越来越大,动作幅度也在加大,舞蹈技术细节越来越受到关注,技术完成越来越精准;音乐节奏处理的更加细腻、艺术表现力更加完美。随着舞蹈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手的运动强度也相应加大,对选手的身体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只有具备了良好体能的选手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提高动作质量。如华尔兹舞,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腿部力量和膝关节力量,而探戈除了腿部力量,更需要选手具备良好的爆发力。随着体育舞蹈的迅速发展,体能成为运动员不可缺少基础竞技能力。竞技体育舞蹈运动员体能主要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

2.3.1.1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形态

身体形态在艺术表现性项目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优秀的艺术体操运动员。(Claessens & Lefevre,1998)as well as elite rhythmic gymnasts(Alexander,1991)。本文根据文献资料总结出了12个身体形态指标,进行专家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帕累托分析,累计百分比为80%以上的是重要因素,其中包括身体姿态、克托莱指数、下肢长度、身高、足背高,如图6所示。

图6 身体形态指标帕累托截集图

体育舞蹈项目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身体的姿态是对该类项目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体育舞蹈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按照项群要求应为:身体匀称、五官端正、颈部略长,锁骨和肩胛骨较平,四肢稍长、手臂较直、小腿长于大腿、膝关节平直、踝关节略细、跟腱细长清晰、骨盆狭窄,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成条型。结合难美项群对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要求以及对全国部分体育及舞蹈类院校艺考标准的要求总结归纳出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为:五官端正,男生帅气,女生容貌秀丽、脸较小,气质高雅、身材挺拔但身高适中,体型匀称、身材比例好,颈长、臂长、腿长、上身较短;膝关节平直、臀部肌肉向上紧缩,肌肉成条型,重心位置较高。

身高是各个项目选拔运动员时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男女搭伴的体育舞蹈项目,身高要求适中,并不是越高越好。在所调查的全国部分体育类和舞蹈类专业院校的考试要求及标准中,身材的比例、身体的匀称成为主要的指标要求。

“下肢长”是反映身材比例的重要指标,下肢长与上身短的标准其实就是对身材比例的要求。毕达哥拉斯曾说“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身体美就在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合理”。从全国部分体育与舞蹈专业院校的艺考考试标准可以看出:100%的专业院校,把身材比例放在第一位,要求目测具有良好的身材比例,要求三长一短,或者三长一小,即颈长、臂长和腿长。因此,腿长也称下肢长是非常重要的选材指标,也是作为体育舞蹈运动员所必须具备的身体条件。克托莱指数是反映身体匀称度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单纯的身高指标或者体重指标更能反映运动员身材的合理比例及充实度。

有研究认为,男女伴在穿上舞鞋后,身高差异在10~12cm为最佳身高搭配。舞伴之间和谐的比例、优雅的线条、舒展的造型、轻盈的运动、悦目的旋律等成为高素质体育舞蹈者的首选因素。

“足背高”是体育舞蹈运动员特有的身体形态指标要求。因为体育舞蹈被誉为“底板艺术”,可见足部的重要性,运动员足背的高低是衡量其身体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2.3.1.2 体育舞蹈运动员的机能

体育舞蹈的比赛具有其本身的特征,从初赛到最后的决赛,有时候需要持续一到两天的时间,这就对身体的机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严格地说,就是要具备高质量的完成每一轮次,每一支舞的能力。外国学者Kostic早在2001就指出:体育舞蹈选手需要具有更高活力的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并认为特定的某些特征体育舞蹈运动员比赛制胜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之后有国外研究者以匈牙利8对儿童选手(年龄都在10岁左右,即:男生为9.88±0.83岁,女生为9.86±1.07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心率和输出能量的研究,如表6所示。

表6 儿童分别完成摩登舞拉丁舞各五支舞后心率变化情况百分比

在摩登舞的五支舞模拟比赛中,女生的最高心率为189.50±12.90次/分,男生的最高心率为186.75±18.45次/分,女生的平均心率为165.45c次/分,男生的平均心率为162.34次/分。在拉丁舞的五支舞模拟比赛中,女生的最高心率为188.00±16.40次/分,男生的最高心率为188.40±17.11次/分,女生的平均心率为162.6次/分,男生的平均心率为160.63次/分。摩 登舞的能量输 出 为女生157.13±13.44kcal,男 生109.22±18.45kcal;拉丁舞的能量输出为女生126.66±15.44kcal,男生109.00±17.87kcal。

我国对青少年选手金牌组合负荷强度的研究是从每个舞种来分析选手的心率以及每个舞种在这个年龄阶段的选手的最大心率,如表7所示。研究对象的年龄在16岁左右(摩登舞15.92±0.79岁,拉丁舞16.44±0.70岁)。

从表中可以看出,拉丁舞的生理负荷强度明显大于摩登舞。伦巴、华尔兹、探戈和狐步在运动过程中最大心率均超过170次/分,大部分运动时间身体机能都介于有氧和无氧强度之间,属于有氧无氧混合供能;斗牛、快步和维也纳华尔兹最大心率都超过180次/分,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是在无氧强度内;牛仔、恰恰和桑巴最大心率超过190次/分,有一半以上的运动时间在是无氧强度内,供能方式主要是无氧供能。对于体育舞蹈中一些短时间、爆发性、快速性、极限强度的舞蹈动作,如牛仔舞中的很多跳跃动作,其最主要的供能系统为磷酸原系统;一些次极限强度的舞蹈技巧动作,如连续的旋转,恰恰舞桑巴舞等组合动作的连续运动,主要由无氧糖酵解供能系统供给能量;而长时间的中等强度的舞蹈组合等动作,如较慢的伦巴舞的大部分动作组合,包括五只舞的各种造型动作,其强度都是比较小,主要由有氧功能系统完成。体育舞蹈的供能系统主要是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混合进行,哪种供能系统占主要部分要根据具体的舞步要求及组合来决定。(www.xing528.com)

表7 青少年选手每个舞种金牌组合负荷强度情况表

(引自徐志文的《青少年体育舞蹈优秀选手金牌组合负荷强度的研究》,略作修改)

2.3.1.3 运动员身体素质

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协调性与灵敏性。

力量素质。体育舞蹈的专项力量素质主要体现在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瞬间爆发力以及力量耐力上。在东亚运动会单项桑巴舞决赛中,韩国选手强劲的扭摆技术和桑巴舞特有的圆胯技术的运用,其动作瞬间转换的爆发力,正是表现出了运动员肌肉发力的准确到位、协调流畅,最终以34.43分获得桑巴单项的冠军。在探戈舞决赛中,中国选手赵鹏、汪琪动作干脆、利索,瞬间急停与动作的快速转换能力很强,动作有爆破感,充分体现了选手的爆发力强,加之高挑、优美的身体姿态,最后以35.71的高分获得冠军。

耐力素质。体育舞蹈的大部分舞种都属于有氧运动,需要较强的耐力素质。在综合运动会中,如亚运会、东亚运动会、韩国市内运动会,世界运动会等比赛,一般分为十支舞的单项比赛和拉丁舞、摩登舞的全能比赛。单项比赛中,在半决赛时,比赛选手需要同场竞技,在接下来的决赛中,会一对一对单独进行评分。对于全能选手,每支舞先进行所有选手的同场竞技,然后也是分为一对对的单独进行。在东亚运动会中,拉丁舞和摩登舞共六队选手,要肩负十个单项和两项全能的比赛(包括十支舞的比赛),特别是全能选手,虽然每支舞之间会有几分钟的休息时间,但是比赛会耗时一个多小时,因此,需要运动员有较强的耐力素质。

在体育舞蹈专项比赛中,如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积分赛,世界性的如黑池大赛、德国公开赛,每队选手必须一次同场跳完五支舞,每支舞之间仅间隔几秒至几十秒。也就是说,当一个舞种跳完后,在心率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要进行下一个舞种的比赛。如果人数过多,需要经过好几轮的比赛才能进入决赛,特别是国际大赛,有的甚至达到十几轮,这就要求参赛选手有极强的耐力素质。如2013年北京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来自世界各地40多个国家的选手,经过初赛、复赛、1/4赛、半决赛、决赛等。运动员的体力需要足够的强大,才能坚持到决赛时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速度素质。体育舞蹈的特点是舞种繁多,套路动作复杂多变。每支舞的舞种风格与运动速度各异,瞬间转换与移动较多。节奏最慢的每分钟28~30小节,而最快的达到每分钟50~52小节之多,运动员需要有较快的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才能保证在正确的音乐节奏下,轻松、自如地完成动作。在完成动作的基础上,才有余力去追求更多的舞蹈细节,充分展现自己,展现舞蹈内在的韵味。十只舞中,拉丁舞的牛仔舞,摩登舞的快步舞,可谓之最快的舞蹈,运动员不仅需要有较多的速度,还需要有专项力量与耐力素质的配合。

柔韧素质。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高难技术动作越来越受到教练员和选手们的青睐。要完成高质量的难度动作,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显得越来越重要。柔韧性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良好的柔韧性、身体的软开度成为优秀的体育舞蹈选手必备的能力之一。近年来,芭蕾基础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调查获知,在国内所有的体育舞蹈专业院校(系),都开设专门的芭蕾训练课。芭蕾舞种的“开、绷、直、立”四个最基本的特点中,“开”排在了第一位,因此,芭蕾基础训练,首先训练的就是软开度,它决定着运动员动作完成的幅度、到位程度,也是难度动作完成的基础。身体的柔韧性与速度、力量素质相结合,同时还需要身体灵活性及协调性的辅助,才能使运动员高质量、高品质的完成动作技术。

协调性与灵敏性。协调性对于一名运动员来说是首要的前提和基础条件。而体育舞蹈项目的动作复杂多变,造型与瞬间转换动作较多,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敏捷的思维和灵活的身体转换与快速反应能力。由于体育舞蹈是双人搭伴进行运动的项目,男士正确到位的引带,女士默契跟随,运动中双方具有身体的敏感性、心有灵犀的默契性,才能使两人协调配合,顺利完成动作。

2.3.2 芭蕾基础训练的基础性作用

芭蕾基础训练即训练芭蕾基本功。芭蕾基本功是体育舞蹈选手基础能力的体现,与体育舞蹈技能相辅相成。芭蕾基本功差的学生,体育舞蹈套路完成的质量也受到影响。体育舞蹈特别是摩登舞,以前是欧洲宫廷的贵族舞蹈,因此,贵族文化对于提高体育舞蹈是非常重要的,而贵族文化中,芭蕾就是其中的舞蹈文化之一。体育舞蹈中的精神实质与芭蕾是相通的,如很多世界级的体育舞蹈大师都是芭蕾舞的高手,都具备深厚的芭蕾功底,如马科斯克里斯多夫、俄罗斯的安娜等都有深厚的芭蕾基础。尤其是乌克兰的斯拉维克,从11岁就开始训练芭蕾,他的典型的“拉直脊椎”的技术理念就是长期的芭蕾训练的感悟。

芭蕾对体育舞蹈在审美、规范化等方面都有着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对于体育舞蹈的提升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地芭蕾训练,可以让体育舞蹈选手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舞蹈质量。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专业院校已经将芭蕾基训作为体育舞蹈专业专业选手的必修课程。甚至有的学校芭蕾基训的时间超过了体育舞蹈的课程时间。在对专业院校的访谈中,100%的学校都对体育舞蹈专业(拉丁舞、摩登舞)的学生开设芭蕾舞基训课程。而每年全国各专业院校体育舞蹈招生考试中,学生舞蹈基本素质中对芭蕾基训的要求也可以看出,芭蕾基训对体育舞蹈提高的重要程度,如表8所示。

表8 全国部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招生考试基本素质要求情况表

体育舞蹈与芭蕾舞有着相同的身体姿态要求,即选手身体要舒展挺拔,始终保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松肩、松膝、大腿内侧夹紧和臀部上提。这样对身体姿态严格的要求,符合体育美学的结构层次即状态美,是为完成动作技术技巧对体育舞蹈十支不同风格的舞种身体姿态的共同要求。

芭蕾的某些技巧在体育舞蹈中也常常被应用,如芭蕾的身体技能训练中要求“开”、“绷”、“直”、“立”四大原则,体育舞蹈也要求选手“开”,主要是指髋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使身体线条舒展,增加下肢美感、提升选手挺拔的气质。“开”是对体育舞蹈选手内在的要求。“绷”意指绷脚,具有延长腿长度的作用。如在拉丁舞比赛中,男士的鞋子与裤子颜色一样,女士的拉丁鞋颜色偏向于肉色,都是为了获得腿部线条拉长的视觉效果。因此,完美的脚背会增添拉丁舞选手更多取胜的砝码。“直”指身体垂直,主要指头、颈、躯干和两腿要形成完美的固定伸直姿态,如伦巴和恰恰的基本步中,伦巴舞第四拍和恰恰舞的第一拍动作中,头、颈、脊柱要成一条直线且双腿超直;标准舞的基本形态也要求延展意识贯穿舞蹈的始终。“立”,是指在完成动作时头颈、躯干和四肢保持一个整体形态,从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气质,使整个身体能量内聚,而且要有很自然的气息感,重心上提,产生一种傲然挺立、气宇轩昂的气势。也就是说舞者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要有最佳的姿态、气度和激情。这也正是竞技体育舞蹈文化内涵所要求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而且在体育舞蹈运动中,舞蹈层次越高这种“立”的技术要求比重就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