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居仁儒学:性本善、诚神存在

胡居仁儒学:性本善、诚神存在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仅如此,周敦颐还对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诚”“神”“几”等易学概念。可见,就整体而言,胡居仁言“诚”“神”“几”大致不离乎周敦颐的论说范围。指出“性”始本善,因受气禀物欲影响而有善恶贤愚之分;并吸收了周敦颐“诚”“神”“几”理论,张载“一故神”思想,程子“屈伸往来”“否极泰来”主张,在某些具体方面又有进行了损益和创新。

胡居仁儒学:性本善、诚神存在

胡居仁非常重视对人性学说的探讨。他说:“人性本善,循理而行本不难,非但自己不难,施之于人,亦顺而治,此乾坤简易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成之者性。’继那天道便是善,成那善便是性,以此知性善无疑。性恶者,蔽于气也。气从何出?亦理之所为。故程子又曰:‘善恶皆天理,但人自不可流于恶。’又曰:‘不是善恶在性中相对而生。’既曰‘不可流于恶’,‘不是在性中相对而生’,则元初只是善也。”(119) 在胡氏看来,“继那天道便是善,成那善便是性”。在天曰“天道”,“天道”纯善无恶;在人曰“人道”,“人道”承继那“天道”,也无有不是善。恶是由于“天道”或“天理”被气禀物欲所蒙蔽而不显露。

胡居仁接着说:“理无不善,所以发而为阴阳五行。以生人物者,气也,其交感错综益参差不齐,而清浊偏正于是焉分,而贤愚善恶出矣。虽有贤愚善恶之分,然本然之善,未尝不存乎其中。但贤者因其气之清而能明其理,有其善;愚者因其气之浊以蔽其理,而失其善,流于恶矣。故孟子言‘性善’,是就所生所禀之理而言;孔子言‘性相近’,指气禀而言;韩退之言‘性有三品’,是专就气禀而言;程子言‘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是兼理与气禀而言。如清者为水,而浊者亦为水,盖水之源本清,流出去便有清有浊;理之源本善,禀于人便有善有恶,故论性至周、程、张、朱始备。若荀子言‘性恶’,扬子‘性善恶混’,失之远矣。”(120) 这一段可以看作是胡居仁在“性”论问题上的纲领性观点。胡居仁从“天理”纯善角度出发,“理”生阴阳、五行、天地、人物,因气之清浊而使“理”有了贤愚善恶之区分。针对程子“善固性也,恶亦不可不谓之性”的观点,胡居仁认为这是结合“理”与“气”来谈的。在胡氏看来,只有到了周、程、张、朱阶段,“性”之说才日渐完备。

在性命学说上,周敦颐认为《易》是“五经之首”“性命之源”,并以此作为其学说之主旨。不仅如此,周敦颐还对卦爻辞进行了解释,并较为详细地讨论了“诚”“神”“几”等易学概念。胡居仁以“无妄”“无欲”言“诚”,指出“诚即心、理为一”;以“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作为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教条,分别对“诚”和“几”进行了论述,因前面已有述及,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对胡居仁言“神”观点展开论述。胡居仁说:“邵子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盖思虑未起,乃寂然不动,万理咸备之时,然此时未有所感,鬼神安能知之?思虑既发,气便感,理便通。近而旦夕,远而千万岁,一思即在;近而目前,远而千万里,一思即到。心神感通之妙如此,鬼神安得不知?鬼神虽知,人尚未知。盖人之知识虽无不通,其接物必由乎耳目,事迹未著,见闻无所施也。人之所接以形,鬼神所感以气,人则即其己形而知其未形,鬼神则自其未形通乎己形,幽明不同,其理则一也。”(121) “神”在胡居仁那里更多是指人的特殊认识能力,即“由神发知”“神应故妙”。可见,就整体而言,胡居仁言“诚”“神”“几”大致不离乎周敦颐的论说范围。在此方面,气学家张载以“气”的聚散变化作为那变易之道,以阴阳气化来解释“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并提出了“一物两体”的学说,认“太极”为“气”。在对待“神”的问题上,张载提出“一故神”的思想,以阴阳之气运动变化的本性来说“神”,这也在大体上类似于周敦颐之阐释。此外,张载还提出了“穷神知化”的著名命题,认为人们要努力破除物我私己之见,以宽平之心来禀照事物之理,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相比而言,程颐是以动静阴阳来说明事物间气化流行之过程,从中体现卦爻辞之“理”,并以阴阳上下之变来说明“屈伸往来”之理、“否极泰来”之规的。否极泰来,危尽安来。程颐还把这些解释卦爻辞的理论运用到人事领域,教导君子应顺“理”而行,努力实现与天合一。

在解释昼夜屈伸、往来消息时胡居仁说道:“昼夜者,死生之道也。昼是息,夜是消;昼是伸,夜是屈;昼是始,夜是终。不是将消者再来做息,屈者再来作伸,昼则必夜,夜则必昼,是自然之理。昨日昼夜,自是昨日底昼夜,今日昼夜,自是今日底昼夜。不是将昨日昼夜来作今日昼夜,是昨日昼夜尽了,今日昼夜再生。造化不穷,往者过,来者续,旧者灭,新者生,自然而然。死生便是此理。精气为物,物便生,是聚也,始也;游魂为变,物便死,是散也,终也。造化自能聚散,自能始终,岂将既往之聚散来作新来之聚散?将既往之始终来作新来之始终?如寒来暑往,是寒极必暑,暑极必寒,亦不是将去年寒暑来作今年寒暑,是今年新生底寒暑。故‘归根返元’、‘死生轮回’之说,是不识造化也。”(122) 昼夜交替,“往者过,来者续,旧者灭,新者生”,造化无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胡居仁以此来批判“归根返元”及“生死轮回”的学说。(www.xing528.com)

程颐还讨论了“性命”问题,他在解释乾卦《彖》“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时认为,乾元是化生万物的本根,是万物产生的总源头,它使得事物各自获得了自己性与命的规定性。胡居仁亦认为:“天人之理虽一,天人之分则殊,故天做天底,人做人底,各尽其分。而吾之理则天之理也。故‘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天做天底;‘圣人之心,纯亦不已。应酬事物,各得其所’,是人做人底。夫人即那‘天命不已,乾道变化’中来底,吾之性即是那‘各正性命’底,故天命之性,尽在于我,无毫发少欠。若存得吾心,养得吾性,则天命全体,浑具于中,发而应事,各得其所,则吾身天道,亦流行而无间矣。盖天许多道理我尽有之,但尽得吾身之理,则天道亦尽。”(123) “理”通天人,“乾道变化”,它使事物各自禀得自己的“性”和“命”,人只要穷得那“吾身之理”,存养得我们身上的真心善性来,就可以体证“天道”了,与“天道”合一。(124)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性命”问题上,胡居仁继承了周、程、张等观点,特别是张、程兼“理”与“气”言性的观点。指出“性”始本善,因受气禀物欲影响而有善恶贤愚之分;并吸收了周敦颐“诚”“神”“几”理论,张载“一故神”思想,程子“屈伸往来”“否极泰来”主张,在某些具体方面又有进行了损益和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