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1.要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既然是改革,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这里之所以要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并非因为建构主义十全十美,而是因为它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建构获取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多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是极大的冲击。除此以外,还因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方法可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也就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

我们知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教学结构。既然如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当然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否则将会迷失方向——把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变成纯粹技术手段的运用与操作。如果进行这样的整合,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实质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进行的整合,能否使这四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结构相比发生某种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改变了?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实现有效的深层次的整合。事实上,这也正是衡量整合效果与整合层次深浅的主要依据。

3.要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方法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也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两大类。由于这两种教学设计理论均有其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最好是将二者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满足“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创建的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它仅仅看作辅助教师教课的形象化教学工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正好能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4.要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www.xing528.com)

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但教学资源建设不等于要求教师都去做课件)。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也就无从说起。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国外也有不少免费教学软件),都可以采取“拿来主义”(但“拿来”以后只能用于教学,而不能用于谋取商业利益)。只有在确实找不到理想的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5.要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学模式属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一般是指教学上采用的单一的方法或策略,而教学模式则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稳定组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的效果或目标(如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与策略,当这些教学方法与策略的联合运用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或目标时,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知识拓展

微博自2006年于美国出现以来,成功掀起了一场信息传播革命。它是随着Web 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允许用户以简短文字随时随地更新自己的状态,每条信息的长度都在140字以内,支持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出版,每个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造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微博简单易用、信息发布即时性强,可以用于进行师生、生生交流,组建兴趣平台,建立协同工作平台、教学信息发布平台等。国内大型的微博平台有搜狐微博、网易微博、腾讯微博、新浪微博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