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计的发展,经过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思想,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以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为代表。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思想
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各种媒体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优选教学媒体,使其实现优化组合,并对媒体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虽然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设计采用的是一般教学设计的理论,但在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上,它采用了工作图表的形式,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具体任务,比一般的教学设计更具有操作性,更符合我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多媒体组合教学
近年来,在我国大力开发应用现代教育媒体,过分强调电子媒体的优越性,以便代替传统媒体,这是不科学的。其实,各种教学媒体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任何现代媒体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也不可能取代其他媒体。所以,我们应该在应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同时,注意传统媒体的合理成分,与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在课堂上采取多媒体组合教学。
(2)以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多媒体的开发与组合运用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和教学媒体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并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在课堂中把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组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形成优化的教学结构,通过学习评价,反复修改教学媒体与教学结构,最后形成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案,以实现教学目标。
(3)通过实践探索,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积极研究和发展教学设计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方法
要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立适合我国课程设置、学科内容的教学设计模式和方法,不能照搬原有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同时要使教学设计成为可操作的方法,就必须选择不同的学科,有组织地开展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施教实验,通过实践研究、分析总结,探索出一套适合广大教师并易于操作的工具和手段,成为教师行之有效、得心应手的工具。
【思考】
多媒体教学与多媒体组合教学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常用工作图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工作图表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图,如表1-2-2、表1-2-3、表1-2-4 和表1-2-5所示。
表1-2-2 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分解表
表1-2-3 教学目标表述表
表1-2-4 选用媒体情况表
续表
表1-2-5 教学评价(形成性练习题)
3.课堂教学过程的结构图
(1)示范型
在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媒体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给学生进行示范模仿的标准行为,它适用于语言示范模仿教学(如外语语音、语文朗读、音乐唱法等示范)、动作示范模仿教学(如体育动作、表演动作等示范)、书写示范模仿教学(如书法、符号公式、报告格式、汉字结构等示范)以及操作示范模仿教学(如实验操作、程序操作等示范)。示范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如图1-2-23所示。
(2)逻辑归纳型
在逻辑归纳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若干事实,建立共同经验,形成表象,如概括归纳自然现象、概括社会现象、概括旧有知识、概括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等。这种类型主要用于显示特征、建立概念的教学,如图1-2-24所示。(www.xing528.com)
(3)逻辑演绎型
在逻辑演绎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完整的过程事实。这种类型的教学主要适用于教师借助典型的事实,进行分析、推理和演绎,使学生知识迁移。如由旧结论推论出新结论,由量的关系推理出质的关系,或原理与现象之间的互相推理。逻辑演绎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如图1-2-25所示。
(4)探究发现型
在这种类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媒体所起的作用是向学生提供典型的现象和过程。探究发现型教学结构主要适用于组织学生观察、引导思考、激发争辩、探究原因、分析特征、寻找规律等教学。如表现某一现象与事件,探求其发生的根源;表现某一实验过程,探求其最后的结果等。探究发现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如图1-2-26所示。
图1-2-23 示范型的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1-2-24 逻辑归纳型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1-2-25 逻辑演绎型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1-2-26 探究发现型课堂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1-2-27 练习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示意图
(5)练习型
在这种类型的教学过程中,媒体的作用是提供给学生某种观察对象,如某种物体的形态、某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等。它适用于学生通过观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及形态动作来描述被观察的对象的教学活动。这种类型的教学方式,也可用来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进行测验考试。练习型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如图1-2-27所示。
•拓展阅读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3.动态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过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4.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5.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6.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
7.针对性。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