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师范生进入教育实习之前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教学的意象,这些意象有受生活经验、早年受教经验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但它们并非都符合教育教学上的规律,然而这些意象跟随师范生进入实习场景,仍得以保持和强化。更甚者,这些意象成为了检视新实践性知识的标准,如果与意象相符合则被采纳,不符者就被排除,这样一来,师范生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实践性知识的吸纳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教育机构应开设适当课程帮助师范生反思其现有的教学意象,审视这些意象是否符合教学的规律,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建构起师范生符合教育规律的意象。
(2)建议教师教育变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规则的教学。
在师范生的培养上,不管是理论的教学还是技能的传授,教师的都以讲授为主,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吸收。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教师所预想的效果,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常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之中,缺乏实际的体验,不懂得课堂教学的操作性规则。即便是操作性比较强的微格教学课程,也是问题重重,师范生面对“虚拟”的授课对象,无法体验到课堂教学的真实困境,难以发展个人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在教学方式上,除了教师的讲授外,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创新,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之中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个人实践性知识。抽象的理论知识也应尽量加以具体化,让学生掌握更多操作性的规则,如用实例加以说明或操作,使师范生的理论学习超越原则性的层次,懂得更多的操作技能。丰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模拟课堂、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以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教师实践性知识。
(3)建议教师教育加强实习指导,让师范生读懂指导老师授课背后的理念。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一种方式为:“获得替代性经验(成功做法)——探究经验背后的实践原则和意象——经由反思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要求师范生不仅能够洞察出指导老师富于机智的教学行为,更要求师范生读懂指导老师行为背后的理念。然而,从目前的集中教育实习情况来看,一个指导老师往往要同时指导多名实习师范生,对工作本就繁重的指导老师而言,具体分配在每一位实习师范生身上的指导时间就很少了,从而影响到了教育实习的效果。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上应加强实习的指导,教会师范生如何观察,敏于察觉指导老师的成功教育教学行为;指导老师还应安排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师范生沟通交流,阐述教育教学行为的理由,引导师范生追问自己教学行为背后的理念;指导老师也应加强对师范生反思方法的指导,让师范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吸纳指导老师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4)建议教师教育改进实习现状,让师范生多次长时间接触实习场景。(www.xing528.com)
从研究中发现,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关键课程,然而从目前教育实习的实施情况来看,只有大四第一学期师范生才有长达两个月的集中实习,而大一至大三师范生并没有长时间实习的机会,有的也只是非常短暂的几天见习,而这些对研究个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以归因于师范生见习等短暂的实习弱于长时间融入实习场景中所受震撼。因此,笔者建议可在大三开设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如此,师范生可以更早地体验实习场景的震撼,检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为接下来的理论学习和大四教育实习做好更充分而有针对性的准备。
【注释】
[1]张登山.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价值和生成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0,(9):43.
[2]Schon DA.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M].London:Basic Books,1983:43.
[3]艾尔贝兹 F.Teacher Thinking: A Study of Practical Knowledge[M].New York:Nichols Publishing Company,19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