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我与学生一起学习《春蚕》一文。随着一位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巴金先生笔下那位勤劳、朴实的母亲形象。她手持簸箕,带着一脸淡然的笑容,正把擦得干干净净的桑叶撒向蚕匾里。当学生读到母亲用颤抖的声音说“孩子,上学得用功啊!这学费可来得不易呀”时,后面有几个学生竟“哧哧”地笑起来,我看了他们一眼,没有说什么,但心情却沉重起来。
“哧哧”笑的几个学生见我神情严肃却未批评他们,互相看了一下,吐吐舌头,慢慢坐端正了。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从内心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肤浅,而是慑于老师的威严才勉强收敛了自己的行为。我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
轻轻放下手中的教科书,我用平缓但有力的声音对学生说:“你们对‘解放前’这个词还很陌生,对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不了解,我不怪你们面对这样的母亲而发出怪笑。现在让老师给你们讲几个故事。”
于是,我给学生讲述了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位母亲的故事。第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去车站送儿子远行的母亲,发现儿子旅行包带断了,而车又马上要开动,母亲着急了,解下自己的裤腰带给儿子绑住了旅行包。儿子走了,母亲满脸涨红地站在车站,儿子不知道母亲后来是怎样一步步走回家的,但母亲的这根腰带儿子却一直保存着,陪着自己在人生旅途上奋进!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位犯人和他的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到了,家住贫困山区的老母亲,撩开衣襟,从内衣兜里拿出了一个布包,打开来看,是一包嗑好的白花花的葵花子,白白的、香香的、温热的,像一片片雀舌。这包瓜子在别人五颜六色的探监物品中显得是那么平淡、那么不起眼,但服刑的儿子知道,这包瓜子是母亲卖了小猪崽和正在下蛋的老母鸡,先坐马车再坐火车,然后从车站步行到监狱送给自己的。望着老母亲花白的头发,儿子拿瓜子的手颤抖了,他“扑通”一声给老母亲跪下了:“妈,我不是人,我欠打,欠打啊……”母亲摇摇头,努力止住泪水,含笑抚摸着儿子的头……(www.xing528.com)
从别人的母亲,我又讲到了自己的母亲。我母亲是千千万万母亲中平凡的一个。母亲学生时代因为姥姥家穷,只能供四个孩子中的一个人读书,身为长女的母亲主动退学挑起家里生活的重担。后来,母亲嫁给了父亲。在舅舅念南京工程学院的第二年,母亲接到舅舅的一封信,原来姥姥现在连一个孩子念书也供不起了,托人写信让舅舅回家种田。母亲手捧舅舅的信大哭,泪水浸透了信纸。在爷爷、父亲的支持下,母亲从我们家过年的35元钱中拿出25元寄给了舅舅。之后全家节衣缩食,支持舅舅念书。种菜、编织、做木工活……有了成品,还需偷偷摸摸拿到集市上去卖。母亲有苦往肚子里咽,从不在家人面前吭一声。
去年舅舅离休了,在同事为他举办的欢送宴会上,舅舅搂着母亲的肩膀,向他工作了30多年的伙伴们介绍:“这是我的姐姐,也是我的母亲……”话未说完,泪已滂沱!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安静得似乎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老师泪眼朦胧,学生热泪盈眶。这节课从表面上看我讲得离了题,但我想,也许学生从中悟出的道理会比以前更多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