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建设策略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建设策略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既属于本国,又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从物权的角度看,国家是人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所有权主体,享有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建设策略

(一)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力度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原则

(1)本真性原则。它的本义是表示真实的而非虚假的、原本的而非复制的。民族传统体育是以肢体为符号,其中肢体运动的规范程度、表演和竞赛规则的严谨程度、组织和活动的系统程度,都是决定民族传统体育保持原本特征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真性的原则非常重要。当前,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电视、网络和书报普及之后,传统民间文艺体育活动对人们吸引力就逐渐减弱。大量农民纷纷到城里打工、经商,致使在农闲时进行的民间文艺体育活动便自然消歇了;另外,许多地方将民俗体育活动商品化,使之失去民族传统体育的本真性,这些是应该坚决反对的。

(2)整体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无数具体的文化事项构成的,对具体文化事项的保护,需要尊重其内在的丰富性和生命特点。不但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及其有形外观,更要注意它们所依赖的构造性环境。所以,整体性是一种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而拥有的内容和形式。在民族传统体育整个体系的内容与形式中,传承人所起到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他们是肢体符号传播的有效载体,社会需要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保护,因为他们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另一种显现。而且,民族传统体育也与其存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氛围及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

(3)解读性原则。解读性是指人们能够从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上辨识它的历史年轮、演变规律,了解和掌握内在的精神内涵。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很强的通约性,是一种易于解读的文化符号,充分发挥这种形象化的文化遗产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全面、深刻地认识传统文化。然而,肢体符号也存在难以解读的部分,特别是肢体符号难以直接地表达人的精神境界,需要人们不断地深入挖掘和升华,才能全面、准确地保护这种文化遗产。

(4)持续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长久地、持续地、全方位地努力,以求形成一个尊重历史、珍惜传统、继承发展的社会意识。在现阶段以及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有条不紊地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5)传习性原则。当一个民族或国家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时候,本土民族文化传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民族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传承着。但是在文化频繁、强烈地撞击、交流和吸纳阶段,民族传统文化濒临失忆之际,传习就显得格外必要。传习是指在民族内部,有意地专门接受本民族传统文化、专项技艺、专门知识的学习,以及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和继承的过程。人是文化传习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习的关键

(6)全民性原则。培养全体公民自觉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是一项重要工作,公民不仅是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更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社会基础,只有通过他们自觉的意识和行为,才能有效地对民族传统文化实施保护。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各种方式方法的引导,培养全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利用各种手段激发民众的自觉行为。

(7)主体性原则。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植根于民族土壤的活态文化,是发展着的传统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而,它不能脱离生产者和享用者而独立存在,它是存在于特定群体生活中的活的内容。它无法被强制地保护,它的生存与发展永远处在“活体”传承与“活态”保护之中,故而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因素。民族传统体育这种动态的肢体活动更表现出强烈的活态文化特质,传与承之主体的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8)信息性原则。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将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优秀信息加以汇总和编目,可弥补传承人口传身授局限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保留的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有效地、系统地、快捷地将珍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以汇总,以便于在普及过程中作为资源为社会各类机构提供完整的信息。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主体

要有效、有序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保护主体的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1)国际组织。各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既属于本国,又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了使这笔宝贵的财富得到全人类的共同关注与重视,使各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国际的交流、合作与相互支持,以更好地保护人类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成功地进行国际保护、交流与竞赛是必不可少的。

(2)国家政府。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虽然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但它存在于不同的国度,它的发明创造者也隶属于不同的国家。从物权的角度看,国家是人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所有权主体,享有对其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各国政府是最重要的保护主体。只有充分发挥这层保护主体的作用,保护工作才能在各个国家充分展开,形成不同的特色。国家履行的主要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立健全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及时颁布有关政策、法规、战略规划和指导性意见,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决策、指挥、管理、协调、监督等。

第二,建立权威、全面、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决策机构,保证决策的合理与合法,成功的决策源于好的决策机构,好的决策机构应该是人员组成合理、权责分明、运行机制科学协调、决策程序规范以及决策行为公正的。

第三,培育大众的文化参与自觉,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深入人心,这种培育是靠政策方面的引导、有效的宣传和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竞赛。

(3)协会及俱乐部。要实现政府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和保护方略,离不开各种协会、俱乐部和民间表演团体等机构的作用,它们是保护工作的实施者、实践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除了前面提到的行政主管部门外,还包括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俱乐部、大学及传统文艺体育表演团体等。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俱乐部聚集着一批精通业务的专业人员,优秀运动员。定期组织竞赛活动,并不断完善项目的竞赛规则、规程,通过活动和竞赛,达到推广、宣传和保护的作用。

(4)社区与民众。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是在民族聚居地、基层社区和民众日常生活中演绎和发展的,同时,它们也是民族地区和社区民众文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抢救与保护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社区的重要作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界的基本共识之一。

基层社区,是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将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工作落实到基层社区是行之有效之举。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的作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有诸多的好处:第一,由于社区文化生态和社区人文背景的支撑,不仅有可能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持久地保留在民众的生活中,而且在新的条件下,它还可能获得“再生”的机会,即成为社区文化创造力的源泉;第二,实施基层社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保护,还可以促进社区乡土教育的发展,并有利于探讨使民间智慧在社区内获得世代传承的新路径。在发挥基层社区作用的同时,应充分重视和尽量保持其原有的传承机制。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

(1)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和参与体制。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而言,主要有三大主体:一是政府,二是社团组织,三是族群、民众。如何处理与协调好三个主体之间的内在与外在关系,是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体制和机制的关键,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在协调这三大主体的关系时,必须坚持以政府为中心,以民间社团为载体,以人民群众为主力军,明确各自职责,形成合力的工作原则,把保护工作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

(2)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会一蹴而就。我国体育内容形态不一,各类体育项目发展历史和现实状况较为复杂,现今的存在与流变状况也不同。此外,人力、财力、物力和智力资源也有限。因此,可以设立专门组织,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队伍建设。体育文化遗产既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区别于其他非物质遗产。针对此问题,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需要建立专门的队伍来完成。在队伍的组建上,要招纳熟悉并且热爱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人员,在组建队伍的时候,要合理调整团队的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建立起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民族传统体育保护队伍。

(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并纳入教育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因素,当前许多国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之甚少。要想做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让大家都了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的普及,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基础。只有在全面普及的基础上才能使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要做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的真正普及,需要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因为学校教育是传播文化的最佳载体,特别是现代急需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学生,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知识纳入教育体系是典型的双赢。学生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得到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知识,在提升自己文化水平的同时,自身也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普及者与传播者,从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民族遗产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加大资金投入,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保障。资金是社会活动的基本保障,在市场经济下,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文化保护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在不能给予足够资金用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招商引资,寻求企业资助的方式,立足于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文化资源,鼓励商家积极投资,以形成依靠社会,依托市场,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发展,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6)加强国际的交流与推广,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途径。加强对民族传统竞技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借鉴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理论与技术,对具有竞技化发展的项目进行技术创新,加强普及力度,大力打造项目赛事品牌,与国际体育发展相接轨,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例如龙舟、舞龙、舞狮太极拳的国际竞技化发展,成为中国民族传统竞技国际化发展的范例,为民族传统竞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和特性

所谓传承,是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人类以集体、群体或个体的方式一代接一代地继承或发展的模式。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由遗产的本质所决定的。人类遗产的本质是人类的前代遗留因后代认为其具有价值而享用或传承,所以传承性是人类所有遗产的共同特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不例外。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其实有着“传”和“承”两个概念,其中“传”是在有着一定的研究基础上,全面理解并且掌握所传内容和所传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承”则是在充分认识“传”的内容和知识的价值前提下进行的。所以“传”以研究为前提,“承”以价值为依据。

传承活动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命脉。历代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一些指定的、具备高超技能的传人通过肢体与口头语言进行传承的,这种传承具有独一性特征,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等特点,是任何活动都不能代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在其沧海桑田的变化中,能得到保存和延续正是通过这种传承来实现的。

1.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主体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中,民间技艺的掌门人的创作是他们绝技的物质载体。他们所具有的艺术构思、高超的技艺及罕见的绝技、独到的表现手法,这些富有无限创造力的经验与智慧和精神因子,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灵魂,是具有根本价值的宝贵财富。要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形成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人是决定性的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主要指一些能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技艺的优秀传人与群体。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传人,大多都步入老年。而且因为师承的关系,许多传人都没能及时地将自己所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其后人,造成某些民族传统体育技艺传承面狭窄的状况。究其原因,具体如下。

(1)受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在物质匮乏的农耕社会,技艺是从祖辈传袭而来的,传承人经过自己多年的潜心钻研和磨砺才拥有某种技艺,在他们看来自己所拥有的技艺是立足社会、保护一家平安的独有本领。这种本领只属于本家族或者是某一族群所有,不得外传。这样便形成了技艺单一的传承方式,即一对一的传承;父传子、母传女、师傅传徒弟。这种保守的传承方式,造成某些技艺流传的范围很窄,掌握的人极少。同时,传授的方式主要是一对一的口传心授,因而对传者的依赖性很大,若传者突然去世,或传授的技艺无徒可收时,传者所拥有的这门技艺就可能失传。

(2)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使民族民间传统技艺能够在代与代的传承中自然延续的客观条件。受现代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一旦这些客观条件改变了,文化传承就会面临威胁,传承链在某些环节就会断裂。同时要设法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传承的保守状态,必须逐步走上开放自觉的传承之路,扩展传承的途径,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在实践中取得成效。

2.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

(1)传承方式的无形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无形性主要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传承方式是通过人的精神交流进行的,如口述语言、身体语言、观念和心理积淀等,因而是抽象的、无形的。少数民族的武术在其传承过程中的无形性显得尤为突出。传承人一般都是采用口传身授的方式把本民族的武术技能传承出去,而伴随着武术技能传承的还有本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

(2)传承方法的多样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既记忆了人类过去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又不断叠加着新的文化记忆,是被人类不断传递的活态遗留。人类要传承这些过去的和不断创新的文化记忆,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法,只是其最保守的一种方法。传承方法必须是具体而多样的。例如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龙舟、舞龙、舞狮等,单一地将其在运动中使用的器具进行博物馆法保护起来只能将其固定在某一个空间范围。所以,传承这些活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突出其多样性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对民族传统进行传承。

(3)传承过程的专门性。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部分是无形的,人类对这部分的传承主要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承担这种传承责任的人需要掌握专门的知识和技艺。而这种知识、技艺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或其中一部分,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必然的联系。特别是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来说,主要是通过掌握高超传统体育技能的人进行传承活动,专门的人在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是不可代替的。

(4)传承结果的变化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成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中,所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是依附于物质而存在的,但其又不同于物质遗产,有突出的两面性,变化性较强。在受到外界因素冲击后,它就会出现相应变化,而在变化了一段时间后,又会回归于稳定。当前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都存在变化性这一特征,以流行于苗族地区的高脚马为例,在其不断地传承过程中,衍变出了不同的玩法,有对抗,也有竞速,甚至还有表演。还有一些艺术表演类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受到了其他民族或是现代化元素的影响后,表演形式就发生了重要的改变。(www.xing528.com)

(三)拓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发展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大致可以归纳为学术路径与实践路径两种,两者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学术路径可以看作理论上的总结,为相关部门制定、出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制度体系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进而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实践路径就是在学术路径的指导下,从基层开始,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形成良好的建议,借以完善研究成果。拓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发展路径具体如下。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学术发展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基础,我国在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后,正式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这一概念,并由国务院在学术界研究的基础上颁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更加具体的界定。同时,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术界依据《公约》和《办法》,提出了第一批501项代表作推荐名单,民族传统体育有17个项目入选。

汉语语境之外的概念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观的主要来源,这种概念一直影响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遴选。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外生性的概念,所以体现出了异域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的方法,其内涵和外延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又直接造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天性缺失。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只有与研究对象的现实存在高度契合,才能够支撑起学科分支的自足性与合理性、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建立现实和科学相协调的学术路径。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整合发展路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结晶,它的发展与政府、社会团体、群体甚至是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国家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符合时代的特点,发挥其自身优势,有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整合与发展。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范围与力度。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要更加深入地进行,不能局限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要扩大研究范围。

(2)在学校中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力度。教育是传承文化的最佳途径,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学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要将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接受其内涵,并且达到领悟的层面,使走出校门的学生变为一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者。同时,要有效利用我国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这个平台,在学校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成为学校的主流文化之一,并以此为途径,建立一个稳定的、长效的传承机制。

(3)配合旅游发展。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旅游地区的特色,着力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使游客们在旅游区的时候,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同时,还要将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永久地保存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使之成为“活态性”的文物。

(4)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队。建立表演队,可以使各个地区的人们在视觉上感受民族传统体育、认识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表演队最终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通过表演的方式传播给每个人。

(5)通过竞赛提高影响力。在国家民族政策的大前提下,建立全国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竞赛体制,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或像“那达慕”一样的地方性民族运动会,以此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四)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民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有激烈、热闹的赛事无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价值,本民族长者或前辈设计、制定的服饰、道具、规则、流程等,凸显出各族人民对自身地域文化的认同和对美的认识与追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专家学者以及普通群众巨大而浓厚的兴趣,这种形式是民族智慧成果的集中展现,通过比较和讨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的功能和价值之后,可以发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在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水平、增强各民族人民体质方面作用明显,而且在发扬和保护民族传统、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方面意义重大。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其独特的健身、娱乐休闲、表演观赏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等特点,在各民族地区群众中广为流传、生生不息。民族传统体育是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物竞天择、生存行为演绎进化的结果。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需要战胜动物或者是采集到常人难以到达的地方的食物,从而开始形成发达的骨骼和肌肉,塑造和锻炼出了良好的身体技能。无论哪一个时代,具有勇敢、健壮、灵活等特点的个体往往特别引人注目,其中更有杰出者将出众的身体素质与头脑智慧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部落或族群的首领。从人类学的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在人类文明史上起着淘汰和挑选的作用。

在西方文化体系影响着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以及其巨大浪潮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推广遇到了一些困境,社会的转型和改革也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带来了一些难题。尽管在前所未有的巨大而全新的社会变革浪潮的冲击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文化外延仍然获得了政府和学术界以及民众等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制定了相应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发展创新的政策措施,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期的保护、融合及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文化融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趋势

从人类文明的高度来看,文化的融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历史现象。“求同存异,以和为贵”的“和”文化是古今中国的核心思想内容,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面对当今世界社会、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社会经济的一体化、体育的全球化,传统的观念和认识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世界各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浓缩和展现。虽然当前社会盛行以西方竞技思想和运动行为为主流的现代体育,然而,当站在新千年的历史文化门槛,整体审视和比较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时候,发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作为体育项目的两大组成部分,它们都经历着对外扩散、相互融合的过程。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萌芽于包括古代生产和生活劳动等各种游戏,娱乐、庆典活动等,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体育现象、体育文化在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特定地域下的独特自然属性与特征,并不可避免地与同时代并存的文化有交往和碰撞。

融合是各式各样文化交往结果的主流趋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是体育的两面。与现代体育相比,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无可比拟的历史使命感和生命创造力,它是56个民族的身心意志、道德情操、思想与制度的体现,也是丰富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情怀共同培育的灿烂精神之花。

现代体育的形成,与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文化学的角度来看,现代体育存在着脱胎于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母体的痕迹,是地球上各民族的共同贡献。如中国古代蹴鞠之于现代足球,中国武术、气功之于空手道、跆拳道,蒙古族那达慕赛事之于柔道、摔跤和射箭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从它深层的内涵和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上看,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精神信仰、道德规范无不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随着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这种独特的性格与气质也将获得更多的关注。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融合

现代体育所具有的健身、休闲娱乐、竞技表演以及人文精神教育价值,将全人类的身心、情感和意志紧紧地吸附在体育运动的周围。其中健身价值、竞技价值是体育运动的自然属性,休闲娱乐和人文精神教育价值是体育的社会属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融入健身休闲娱乐活动。民族传统体育是从古代沿袭而来的,其中最直观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普遍的健身功能。从传统体育项目诞生的历史背景来看,身体是否强壮、技能是否超群,意味着个人和集体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所处地位的高低,或者是关系利益的最后落实与分配。尤其是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劳动资料和剩余产品较为匮乏的地方。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人们遵从最古老、最原始、最朴素愿望的臆想,在文明史的起步阶段可以看出体育的思想种子在逐渐萌芽和生长。尤其是在自己部落和族群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部落和族群成员面临生存的巨大威胁之时,身体强壮、意志坚强和攻无不克的战斗力就变得至关重要。

我国考古专家曾在青藏高原北部的加林地区发现了大量精美的壁画,民族学专家证明其是藏族地区先民部落对战时持盾、执矛准备战斗场景的描绘。在远古时期,骁勇的藏族猎人充分发挥他们奔跑、跳跃、攀登出独特本领,围堵和追逐牦牛群,通过使用弓箭射猎野牛,通过奔跑、跳跃、游水等追逐动物,通过投掷石块或发射弓箭打击或射杀猎物。生存充满考验,竞争无处不在,这就赋予和催生了每一项体育项目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必须具备强身功能和健体价值,才能使整个部落的实力得以繁荣和壮大。

21世纪的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一的现代体育健身方式,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历史感与现代感并存、人文价值与健体功能同在的各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之上,而那些健身功能和富有文化内涵的传统体育项目更是引领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这理所当然地为进一步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发掘其多种功能和价值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由于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和丰富多彩的项目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必然成为各民族争相展现其民族风采和民族魅力的最集中方式。节日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娱乐和休闲价值得以体现的有效载体,节日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直接反映并影响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生活面貌,它含有该民族在衣、食、住、行、生产劳动、婚姻、节庆、礼仪等方面的风尚和习俗。从最初劳动人民对不同季节、时令、民风、民俗、喜庆节日等的庆贺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促进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展示竞技能力的舞台。举办大型的民族节日盛会不仅能够宣传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还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群众精神文明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较大的支持和保障。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已逐渐成为文化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民族传统体育往往与音乐、舞蹈、杂技等文化娱乐手段融为一体,人们才得以强烈而清晰地感受到,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他文化形式交融共存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各民族传统体育在发展的历程中,蕴含了巨大的艺术潜力和创造力,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既带有民族特色,又是娱乐、健身与竞技的载体。在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反排木鼓舞的表演过程中,舞蹈者特别擅长展现同边肢体共向运动的舞蹈技艺,此类节目不仅表现了反常态的艺术个性,而且有别具一格的出奇美感。再譬如我国海南地区黎族的竹竿舞,击竿者以灵巧的身姿时跪、时蹲、时站,利用竹竿撞击地面敲打出欢快的节奏,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待客的热情。节奏越打越快,难度越打越大,气氛越来越活跃,参与者同样聚精会神,和着欢快的节奏,踩出相应的步点,击竿者和舞者彼此的情绪都越来越高涨。跳竹竿者随着竹竿的分分合合、高高低低、时快时慢,展现出当地民族古朴醇厚、灵巧自如的民族品质和民族风情。

我国颁发的《全民健身条例》在全国范围实施。至此,全民健身以法律的形式得以确认并得到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的强力推广。《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健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与此同时,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具有强烈民族文化色彩的体育项目,在全民健身的社会背景下,理应承担改善国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随着当前众多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深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得以充分拓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尤其是健身效果和方法得以进一步发掘和整理。在全民健身大潮的推动下,民族传统体育正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大众健康体育模式的发展。

(2)融入体育竞技和表演活动。竞技,是体育运动最重要的本质属性,竞技文化价值更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一大特征。随着以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比赛和竞赛活动的开展,竞技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迅速传播和发展,竞技价值得到了更广泛、深入地渲染。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对其产生决定性推动作用的是有关民族部落自身的文化背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具有本民族特殊文化含义的、具有多重功能的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种带有竞技性特征的体育项目。从民族学角度观察,可以发现,体育行为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客体。远古时代生存的技能转化成为一种蕴含着明确精神内涵的文化现象,因此,习俗活动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身体活动。它为一个地区的人们带来鲜活文化的气息和生命积极的意义,在激烈动荡的岁月里,使参与者体会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对人意志品质的磨炼和氏族战斗能力提升的作用;在和平安详的年代里,能促进交流与沟通、增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南船北马”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最真实的写照和最准确的注脚。在南方,江河密布,老百姓在特定节日或余暇时间会组织大规模的龙舟竞技赛事。比赛时,人山人海、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既彰显了比赛的竞技特征,又丰富和调节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舞龙舞狮、划龙舟等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其中包含的浓郁民族文化风情引起人们极大的情感共鸣,成为民族文化认同的情感符号,其表演和观赏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3)融入人文精神的教育。

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武术除了具备强健筋骨、增强体质、锻炼意志等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之外,其最大特点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无所不在的渗透。武术几乎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因此,以中华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和演绎历程中,一直受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医学理论以及社会习俗等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因而,武术在培养和塑造中华民族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集中的体现和反映。人们需要意识到,对武术应该注重和深掘它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所拥有的深刻内涵和幽深境界,凸显其厚重的人文精神和教育功能。

无论是民族传统体育还是现代体育,同人类生活一样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性,都是人类存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体现,同时它也标志着人的现实存在状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体育作为一种典型手段为人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教育的范例,而体育本身因人的存在而产生,又因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远古而来,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同本民族的生活和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给予本民族有益的影响和教育。

(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融合发展的趋势。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更新的内容、更高的要求、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表现方式,更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内涵,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视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积极举办和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振兴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还能增强民族凝聚力,满足群众物质、精神文明发展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和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民族交往。

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宏伟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必须遵循传统体育的自身规律,对其科学全面地继承和发扬,要处理好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科学融合,认真做好发掘、整理、创新等一系列工作,充分展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深厚内涵,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这不仅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科学化。科学化包括运动手段、方法、规则、理论基础等,加强传统体育的科学研究、管理,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走开拓型、外向型、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把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习借鉴外部经验结合起来,把民族性和国际性融合起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和内涵。

第二,规范化。规范化包括完善管理制度、法规体系等,形成完善的开发、创新、培训和竞赛保障体系。

第三,社会化。社会化包括组织形式、范围、项目的选择、竞赛的地点等,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

第四,国际化。有选择、有重点地逐渐把比较成熟的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世界,包括举行世界性的观摩比赛,设立培训机构等。通过努力,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将会逐步成熟和完善,并融入现代文化发展的潮流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