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民族传统体育与组织社会生活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组织社会生活的主题主要有社会互动与社会结构、文化、群体与组织、社会化、族群与认同、大众传播媒体、师承传播、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等。
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通过对社会文化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性,进而从生物人逐渐转变成社会人,这一过程虽然复杂,但充满了意义。学者对于社会化主题的探索可以从人们融入、改变或是退出民族体育锻炼的角度来进行,也可以研究民族体育给人带来的各种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群体形式,应该进一步研究民族体育组织的运行方式、结构模式和社会责任等。在人类社会中,民族体育社团属于次级群体,这种健身活动基本是通过民族体育项目进行的,充满了浓郁的特色,而且群众基础非常深厚,在民族地区颇具影响力。为了让人们深入了解民族体育,可以对社会组织进行更详细地解释。
人们需要依靠社会秩序来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但现代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社会风险随着频出的社会问题而不断积聚,为了尽量减少不良后果的出现,就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控制机制。例如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中华武德与社会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可以发现,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成为了中华武德诞生的基础,同时在习武人中利用这种上位文化实行软控制,让武德始终充满生命力,从而给现代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2.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制度
民族体育与家庭、政治、教育、经济等方面都能成为其与社会制度之间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民间武术的流派中,不少都是以家庭或家族的姓氏来命名的,尽管传人并不一定属于这个家族,但还是会通过模拟血缘的方式来进行。
教育直接关系着民族体育一代一代的传承。在民族体育的传承中,既有广义上的教育,也有学校教育产生的各种教学活动,二者所代表的意义都非常重大。
3.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变迁(www.xing528.com)
社会始终是动态的、变化的,这点从宏观的社会以及详细的制度中都可以看出来,为了让人们对民族体育发展呈现出的规律有进一步地了解,对于民族体育和社会变迁之间所属的关系就要用动态的视角去看待。在该研究范围内,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运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例如社会的发展逐渐由传统转变为现代,改变的不仅有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有价值观念,不少在过去受到人们欢迎的民族体育项目在当下却面临着传承的难题。
(二)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进展
1.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许多欧美古典社会学家在社会学学科建立之后,开始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审视体育现象。[33]C.杰布林等人的论文都被刊登在了《美国社会学杂志》1898年第4卷中,包括《小型运动场的运动》等;托斯丹·凡勃伦在1899年发表了《有闲阶级论》,研究了美国的大学体育运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体育运动在清教徒眼中的相关问题写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另外,盖林(Gillin,114)、萨姆纳(Sumner,1907)、米德(Mead,1934)、斯坦尼泽(Steinitzer,1910)等人从社会学性质的角度研究了当时的游乐场、运动场等与社会关系紧密联系的娱乐问题。[34]
海因茨·里瑟是一位德国学者,他于1921年发表《体育社会学》,创立了体育社会学这门独立的学科。这部作品首次以社会活动方式的方法看待体育运动,对于体育运动的不同参与人群,他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考察。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在1945年9月之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也开始越来越明显地受其影响,这一时期一般社会学开始发展壮大,其作为一项理论基础推动着体育社会学的深入研究。体育社会学在20世纪60年代逐渐建立起自身的学科地位。许多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时期的社会问题,并加以研究。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一系列西方第一代体育社会学者和60年代后期的体育、社会心理和社会学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包括贝茨(Betts)、贝利曼(Berryman)等人开始持续推动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使之被体育运动界、学界和社会学界所接受。[35]同时,学科的确立发展过程也体现在体育社会学的出版物和组织之中。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成立于1964年的德国,这一体育社会学专业的学术组织是世界中最早建立的并且具备国际权威性。这一协会于1966年出版了第一本与体育社会学论文相关的学术刊物,即《国际体育社会学评论》。1994年,国际体育社会学委员会改名为国际体育社会学协会,继续将交流的学术平台提供给各个国家的体育社会学者。另外,北美体育社会学协会这一专业学术组织也具备国际影响力,它成立于1978年,曾经出版过《体育社会学期刊》。世界各国都有对体育社会学进行研究的组织机构,协会之间广泛进行交流合作,将研究社会学的最新内容提供给国际社会,从而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许多体育社会学的专业书籍在20世纪60年代后得以出版发行,这些书籍融入了大量体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重大的影响。
体育社会学在多年的努力下,逐渐获得了更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学科制度化也推动了体育社会学的合法性。
2.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学研究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前后,体育社会学这一学科走入了我国的体育理论研究领域。北京大学林启武在1981年发表在《新体育》杂志的一篇文章里,讲述了体育运动社会学的内容。而后又将美国体育社会学的整体情况写进了1983年的《体育运动社会学》中。在我国研究体育社会学的院校中,天津体育学院是较早建立的体育院校之一。我国体育社会学学术团体在1982年之后开始陆续成立。沈阳体育学院和天津体育学院等院校在1984年之后也逐渐开启了社会学的讲座和课程。在此之后,各大院校又开始对这一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招收和培养。原国家体育委员会在1986年将体育社会学纳入国家教学重要学科,并将我国的第一个体育社会学教研室建立在沈阳体育学院。1994年6月,福州成立了中国社会学体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这一组织推动了体育社会学信息的传播。而后更是出现了许多体育社会学的著作和国际学术论文刊物。
许多学者在民族体育的影响下,开始以社会学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其中探究的内容既包括民族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又包括民族体育的社会结构、关系、过程和功能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