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普通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进行公众交流的人和从事有声语言工作的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普通话也是广播电视等传媒从业人员,尤其是播音员、主持人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普通话的驾驭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语意传达、个人公众形象,甚至还会影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一种以某种权威方言为基础的共同的标准语,例如英语里的伦敦话,日语里的东京话。就汉语的历史发展来看,北京自金元以来的800年中,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话作为官方的通用语传播到了全国各地,发展成为“官话”,成了各方言区之间共同使用的交际工具。自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国家意识的高涨,便改官话为“国语”了。特别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口语和书面语的影响不断扩大。
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普通话”的概念尚不明确,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其中指出:“语言的使用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用正确的语言来表现思想,使思想为群众所正确地掌握,才能产生正确的物质的力量。”为帮助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人民日报》还从当天起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与此同时,我国的报刊书籍、公文政令完全统一使用“白话”,广播、电影和话剧也都使用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话,这在书面语和口语两个方面为普通话标准的确立奠定了基础。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规定了普通话的概念。195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中,正式确定了普通话的含义。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普”工作从此被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1997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2000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在《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中,对语言的使用有更为具体的要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要积极推广、普及普通话,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为维护祖国语言和文字的纯洁,发挥示范作用。不模仿有地域特点的发音和表达方式,不使用对规范语言有损害的口音、语调、粗俗语言、俚语、行话,不在普通话中夹杂不必要的外文。用词造句要遵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语序合理,修辞恰当,层次清楚。避免滥用方言词语、文言词语、简称略语或生造词语。
播音员、主持人是有声语言工作者,普通话是汉语普通话节目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语言,坚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播音主持是最基本的要求。普通话的使用是集科学性、社会性、政治性、经济性及审美性于一体的必然结果。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此概念从语音、词汇、语法等角度对普通话作了全面的界定。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普通话是在北京语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民族特点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京语音即是通过归纳整理所有使用的音素和各音素之间的组合规律所构成的语音系统。
以北京语音为代表的普通话语音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普通话由一个个方块汉字组成,每一个字音分为声、韵、调三部分,声母和韵母以不同质的音素相互间隔与连接,使音节之间界限分明,结构严谨并富于节律感,从发音上要求以“力度”区分。即使没有辅音声母,也要在发音前加一个半元音,以起到声母的作用。普通话常用的音节仅有400多个,加上声调也不过1250多个,记认方便;与其他方言相比简单易学。
普通话里元音是语音的主要音素,其中在发音中以开口度最大的“ɑ”元音做主要元音的音节就有164个(包括“ɑ”的变体),占全部音节的40%还多,而且元音常以复合形式承担主要使命。在全部音节中,由复元音组成的音节有159个,在使用音素最多(4个)的一个音节里,元音就占到3个,并且发音时辅音不连续发音(没有复辅音),因此听觉效果就显得响亮、饱满、悦耳,富有音乐性。另外,由于普通话有阴、阳、上、去4个声调,在高、扬、转、降的过程中使语句富于抑扬顿挫的变化,而儿化韵、双声、叠韵、叠音等都为普通话的语流增添了音韵美感和表现力。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了采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标准音(普通话语音)的《汉语拼音方案》。方案由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五部分组成。
表3-1 字母表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表3-2 声母表
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 ch sh可以省作ẑĉŝ。
表3-3 韵母表
(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七个音节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2)韵母ㄦ写成er,用作韵尾的时候写成r。例如“儿童”拼作ertonɡ,“花儿”拼作huɑr。(www.xing528.com)
(3)韵母ㄝ单用的时候写成ê。
(4)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wɑ(蛙),wo(窝),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ɑn(冤),yun(晕);ü上两点省略。
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5)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6)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ɡ可以省作ŋ。
声调符号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例如:
妈mā 麻má 马mǎ 骂mà 吗mɑ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轻声)
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ɑo(皮袄)。
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录语音的符号。按照“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共有100多个符号,有“严式”和“宽式”之分,记音精细,适合任何语言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为各国所公认,并普遍被使用。
附:国际音标简表[1]
表3-4 元音表
表3-5 辅音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