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传者的直接表达,本研究还运用间接的方法,通过对报纸内容进行定量的内容分析和定性的文本解读,推断传者的办报动机、立场和情感。
(一)对菲律宾《世界日报》十年社论做分析
在我国,社论是“代表报社、杂志社或通讯社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主办该机关报的党的领导机关的意见”[1]。我国国内各级报纸都在党的领导下,尤其是各级党报,作为党的机关报,其言论代表了同级党委的立场。社论是一种规格很高的言论,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同级党委就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论,及时表明某级党委的立场和态度,阐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注重政策性、思想性、指导性,属于大型重型的评论。因此,国内报纸发表社论通常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非重大事件一般不发社论。
菲律宾《世界日报》的社论不同于我国国内报纸社论,它的概念与美国作者史本沙尔在《社论写作》一书中的社论定义比较接近,即“社论是一种事实与意见的精确、合理与有系统的表白,为了娱乐,并影响公众,也为了要解释新闻,使一般读者能够了解其重要性”。它大致相当于国内所说的新闻述评或新闻分析,是针对最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在引述事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分析事实、评价事实,有时候发表意见和看法,也有时候仅仅是归纳、综合事实,梳理前因后果,使事件更容易为读者所理解,不明确表达编辑部立场。由于没有把它当成是一种高规格的言论,菲律宾《世界日报》几乎每天都发表社论,由编辑部内把握办报方向的社长、总编、总主笔等人执笔,分析、评价新近发生的重要新闻事件。因此,对该报社论的分析能反映菲律宾《世界日报》传者的关注点、对相关事件的立场和态度。
本研究选取21世纪最初十年菲律宾《世界日报》的社论做内容分析和文本解读,考察菲律宾《世界日报》传者的报道立场以及其报道立场是否存在纵向的一贯性。样本抽取以2001年1月1日为起点,到2010年12月31日止,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每10天抽取一天,如果当天的报纸没有社论,则往后顺延一天,直至有社论为止。例如,以2001年1月1日的社论为第一个样本,10天后的2001年1月10日的报纸没有社论,11日、12日同样没有,直至13日的报纸才有社论,则这篇社论为第二个样本,以此类推。除2009年缺失外(在笔者收集材料并撰写文章的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2009年菲律宾《世界日报》一直在装订中,无法借阅),共取得315个样本。
类目建构以篇为分析单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新闻事件发生地。根据社论所评论的新闻事件发生的国家,将新闻事件发生地分为菲律宾、中国(含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和地区三类。
第二,评论议题。根据社论所涉及的不同方面议题内容,将评论议题分为七类:
(1)政治议题:包括政局变化、选举、官员职位变动、国际关系等;
(3)法律议题:与立法、司法相关的议题;
(4)经济议题:包括经济形势、经济政策、经济成就等;
(5)民生议题:包括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价、治安等;
(6)科教文卫议题: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方面的议题;
(7)其他议题:难以归入以上类别的议题。
第三,言论指向。根据社论所反映的传者对评论对象的态度指向,将评论分为肯定与歌颂、不满与批评、建议与阐释三类。
(二)选取涉华报道的典型案例做分析
在访谈中,陈社长表示,对中国,他们是爱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在报纸的报道中有何体现?通过对菲律宾《世界日报》十年社论的分析,可以反映面上的一般情况,再通过分析菲律宾《世界日报》的涉华报道,可以着重了解菲律宾《世界日报》传者对中国的情感。这里选取与中国密切相关的典型新闻事件,采用横向对比的方式,考察菲律宾《世界日报》与其他国家华文报在涉华报道上是否存在差异,以了解他们对中国是否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本书以2010年9月发生在我国钓鱼岛海域的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发生撞船事故所引发的冲突为典型事件,选择泰国《中华日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对此事件的报道与菲律宾《世界日报》的报道作对比,通过内容分析和文本解读,分析不同国家的华文报对此事件态度倾向的异同。之所以选取这几份报纸来作比较,是因为泰国和马来西亚是与菲律宾在国家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同时这几份报纸分别是这三个国家当前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具有可比性。
2010年中日钓鱼岛冲突从9月7日中国渔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到9月24日日本方面宣布以保留处分的方式释放中国渔船船长,前后共18天。考虑到新闻报道和评论有一定的滞后性,故样本选择了从2010年9月8日到9月30日为止以上三家报纸上所有关于中日钓鱼岛冲突的新闻、评论、图片及广告。
类目建构以篇为分析单位,其中,同一标题下多篇标有独立消息头的稿件,每个消息独立成篇,没有独立标题的图片算新闻配图,有独立标题和照片说明的图片单独算一篇,从六个方面分析报纸的报道:
第一,版面。根据三家报纸的版组划分,把版面分为:要闻版、国际新闻版、言论专版、广告版。这里只把头版和2版、3版看成是要闻版,其他以刊登国际新闻为主的版面不管是否注明为国际新闻版,都按国际新闻版处理。
第二,报道体裁。根据写作特点把稿件分为六种体裁类型:消息、特稿、社论、个人评论、广告、图片。
第三,态度倾向。对于社论、个人评论、广告等观点类稿件,分析其态度倾向,分为三类:(www.xing528.com)
(1)支持钓鱼岛是中国领土;
(2)支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3)不明确表态。
第四,报道的主要内容。对于消息、特稿、图片等新闻信息类稿件,分析其报道的主要内容,分为六类:
(1)中国官方表态;
(2)日本官方表态;
(3)中国民间(含港澳台地区)组织或个人的反应(主要是各种抗议活动);
(4)日本民间组织或个人的反应(主要是各种抗议活动);
(5)兼顾各方活动及表态;
(6)第三方表态(这里主要指美国的官方表态)。
第五,正文篇幅。根据统计资料的总体情况将报道分为四个等级:299字以下、300—599字、600—999字、1 000字以上。
第六,新闻来源。根据稿件所标明的信息来源,分为:
(1)新华社、中新社稿件;
(2)香港中通社稿件;
(3)本报稿件;
(4)西方通讯社稿件(包括来自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的电讯稿);
(5)特约记者和特约撰稿人稿件;
(6)读者来稿;
(7)来自互联网的稿件。
其中,具备所有消息要素但没有消息头的文章按“本报讯”处理,本报综合电、据××电、社论以及不注明来源的稿件按本报稿件处理,注明出处但重新编译的其他媒体的稿件归入特约撰稿人稿件。
(三)对典型事件报道的文本解读
2011年是中菲关系非常微妙的一年,从4月起,两国围绕南沙相关岛屿的归属问题不断起摩擦,其间菲律宾方面甚至放出话来“不惜一战”,导致菲律宾华人社会普遍有一种紧张感,他们的一些亲友甚至取消了原定到菲律宾旅游的计划。至8月底,时任菲律宾总统蕊蕊·阿基诺率团访华并到福建祭祖,两国关系得到缓和。那段时间菲律宾《世界日报》在涉及南海局势的问题上如何报道,能反映出菲律宾《世界日报》传者微妙的态度和情感。笔者通过对那个时间段的《世界日报》相关报道做文本解读,分析《世界日报》传者的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