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中文报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可靠的资料,菲律宾第一份华文报纸叫做《岷埠华报》,也简称《华报》,创刊于1888年,总编辑为杨汇溪。1890年《华报》改名为《岷报》,内容和版式与《华报》一样。当时菲律宾华人社会总人数虽有数万,但识字的华侨却不多,报纸销量有限,数月后就告停刊。
进入20世纪后,由于美国在1898年取代西班牙成为菲律宾的宗主国,对菲律宾的统治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实行美式的民主自由制度,不仅促进了菲律宾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进步,华侨经济、华侨社团和华校教育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从而使得中文报刊的发展具备条件。于1911年创刊的同盟会菲律宾支会机关报《公理报》,后来成为国民党在菲律宾的党报。1919年创刊的《华侨商报》是至今仍在出版的《商报》的前身,是菲律宾现存的历史最悠久的华文报。1942年创刊的《华侨导报》、1944年创刊的《侨商公报》,都是当时著名的左派抗战报刊。在20世纪40年代,菲律宾中文报刊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光首都马尼拉就拥有十多家华文报纸和其他媒体,发行量近10万份,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华侨华人读者的精神食粮。
受美国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菲律宾在1946年独立后也实行反共政策,与台湾当局保持官方关系而不承认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菲律宾国内民族主义思潮高涨,提出“菲人第一”的口号,通过了“零售商业菲化案”等一系列敌视和排斥外侨的菲化案,华侨的生活日渐艰难,但华校的教育还相当不错,学生的中文水平在中学毕业后有能力从事教学和报纸工作。所以,1950年至1970年是菲律宾华文报刊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有《华侨商报》《新闽日报》《大中华日报》和《公理报》,还有一些月刊和杂志,如《侨报》《声报》等。侯培水先生总结道:“如果说,这个时期是菲律宾华文报业全盛时期一点也不过分。”[1](www.xing528.com)
1972年9月21日,菲律宾时任总统马科斯颁布了戒严令,实行军事统治,对新闻实行控制,关闭全国所有的报纸、电台和电视台,华文报业也受到池鱼之灾,遭到查封。当时仅存的四家华文报(《公理报》《华侨商报》《新闽日报》和《大中华日报》)均被关闭。后来有所松动,原来的报纸与电台又恢复了出版与广播,前《公理报》和《大中华日报》合并改组,共同创办《联合日报》,于1973年2月正式出版。诞生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公理报》原是国民党驻菲机关报,战后《大中华日报》取代了其为国民党政府代言的地位,基于这种历史渊源,表面上标榜中立的《联合日报》在当时实质上是一家倾向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报纸。
20世纪70年代,为了做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准备,以及解决国内的华侨问题,马科斯政府在中菲建交前夕颁布政令,让大批华侨集体转为菲籍,同时把侨校和中文报纸加以菲化,限制华校的中文授课时间,导致中文水平急剧下降。至1987年颁布的新宪法,宣布新闻机构国有化,外国人不能拥有新闻机构,外侨也不能在新闻机构工作。因此,包括《世界日报》在内,现在菲律宾华文报是属于菲律宾的报纸,与过去的华侨报纸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