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对于海外华文媒体发展的整体研究较为系统翔实,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历史及面临的问题。然而,对于东南亚华文媒体的研究固然不少,但多集中于研究新加坡这一地区,尤其是对《联合早报》这一颇具特色的报纸的研究。较少有学者对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华文媒体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菲律宾华文报纸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我们不能否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文媒体最发达的地区,但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对一个国家的研究不能代替对其他国家的研究。同时,纵观过去的研究,主要从史学的、新闻业务的、媒介经营的、社会学的角度去考察海外华文媒体,研究的对象是媒体,很少涉及传者和受众,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研究非常罕见,这是以往研究的不足和遗憾。当然,这主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毕竟,海外华文传媒的传者和受众都生活在国外,要对他们展开调查研究并不容易。
关于菲律宾华文报纸的论述中,有提到传者的办报动机的:“如果说创办报纸是纯粹的商业活动则绝对是对菲律宾华报的误读。除了通过办报获取经济回报的动机,更重要的则是基于对祖国(祖籍国)根深蒂固的怀念与关切。正是由于后面这层动机,菲律宾华报表现出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菲律宾的五家华报虽然版面容量各有大小限制,但是无一例外地,中国新闻在华报所占的比例仅次于报道菲律宾本土的本岛新闻版块。”[28]但也仅仅是提到而已,并没有展开论述。
事实上,很多学者都认识到研究海外受众心理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的对外传播较少从效果角度谈传播策略,我们老是想着要宣传中国,所采用的手法往往不符合国际受众的需求,我们总是把自己认为国际受众应该知道的当成国际受众真正要了解的东西。”[29]程曼丽也指出:“对国际传播的参与者来说,仅仅依靠先进的传播技术,具有大众传播的一般知识、技巧,具有国内传播的经历、经验还不够,还要调整观念,改变以我为主的简单、粗放的操作规程,更多地考虑对象国受众的接受心理和复杂多变的传播环境,以‘译码者’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编码、释码,尽量减少信息损耗,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30]为了使国外受众能接受传播者的信息和思想,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需要对国际传播的受众群体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各类受众的基本特征,内在需求,阅读、视听习惯等进行分析,以达到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进而采取对应性的传播策略”[31]。(www.xing528.com)
笔者认为,对菲律宾较具代表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进行抽丝剥茧的研究,不仅要分析其发展历程、办报特色,更要抓住人的因素,考察报人的办报心理与读者的接受心理以及背后的社会心理原因、他们与主流社会的互动,这是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的,对我们展开与菲律宾乃至与东南亚华文媒体的交流和合作都可以提供参考和借鉴。
因此,本研究的创新点首先在于研究视角上:以往研究海外华文传媒的视角主要是新闻史、媒介经营、采编实务等方面,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研究凤毛麟角。本研究用心理学的视角去审视和研究菲律宾《世界日报》的传者和读者,侧重点在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动机、需要、情感、态度等心理活动,以及作为移民群体的跨文化心理特征。其次在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以往的研究成果大多以某个国家的华文媒体或某个区域的华文媒体为研究对象,个案研究的数量不多,且多集中于新加坡《联合早报》一类的知名媒体,以菲律宾《世界日报》这样不太出名的报纸为研究对象所做的研究还很少,而菲律宾《世界日报》发行量虽不大,社会影响力却不小,还是很有研究价值的。再次在于研究方法上:虽然只是一个个案研究,本书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内容分析、文本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研究菲律宾《世界日报》的传者和读者在跨文化社会环境下的媒介使用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