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媒介使用心理视角的成果

基于媒介使用心理视角的成果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外关于族群媒体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大量移民涌入的欧美国家。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移民报刊及其控制》,这是关于族群媒体研究的代表性的早期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美国传播学最重要的教科书和读物。

基于媒介使用心理视角的成果

从主流社会的角度看菲律宾《世界日报》,它是以少数族群语言载体,以少数族群读者为传播对象的族群媒体(ethnic media),也是相对于主流媒体而言的非主流媒体。国内对族群媒体的研究还比较少,陈静的《从台湾客家电视台看少数族群媒体的困境》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分析了台湾客家电视作为少数族群媒体在语言、生存环境、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建议。

国外关于族群媒体的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尤其是在大量移民涌入的欧美国家。相关研究可以追溯到美国芝加哥学派罗伯特·帕克在1922年出版的著作《移民报刊及其控制》(The Immigrant Press and Its control),这是关于族群媒体研究的代表性的早期著作,也是迄今为止关于早期美国传播学最重要的教科书和读物。《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共四部分18章,第一部分“移民报刊的生存土壤”介绍了外文报刊的存在原因、移民报刊的欧洲背景、移民报刊与融合、移民报刊的启示;第二部分“外文报刊的现状”分析了广告、地方报刊的发展、都市报、都市报与战争阶级斗争;第三部分“移民报刊的历史”介绍了早期的移民报刊、后期的移民报刊、报刊对移民生活的反映、报刊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的后果;第四部分“报业的控制”讨论了控制杠杆、海默林的操纵控制、对手宣传与政府干预、联盟控制[26]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量新移民来到美国,美国社会普遍担忧这些移民可能对美国不忠诚,也存在着排斥新移民的现象。应对这种担忧,帕克在对数十种外文报刊进行调查后发现,移民外语报刊主要是帮助新来的移民懂得如何在北美生存下来,而很少有报刊鼓励对原先祖国的忠诚。于是他在1922年出版了《移民报刊及其控制》,反对压抑或控制这些报刊,强调它们的角色有助于维护种族文化,并使读者透过家乡的语言而接触到大都会生活,使移民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中。“美国的外语报刊通过帮助它们的移民读者同化于美国文化,而逐渐地构成了它们自己的角色。”[27]因此,早期对族群报刊的社会角色的认识是它们帮助移民同化(assimilation)于主流社会。

帕克之后,欧美出现了大量关于族群媒体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学者以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概念取代了原来的同化概念,主张移民在适应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保留他们自己的原有文化。这时学者们主要把族群媒体看成是休闲娱乐的工具,或是文化适应的缓冲器,移民要争取其公民权,还是要使用主流传播渠道。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族群媒体的研究主要在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展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新理论、新方法广泛应用于不同国家、不同媒体的研究,发现它们的新功能。例如,维斯瓦纳特(K.Viswanath)和帕梅拉·阿罗拉(Pamela Arora)的《美国族群媒体:关于它们在融入、同化、社会控制中的角色》(Ethnic Media in the United States:An Essay on Their Role in Integration,Assimilation,and Social Control),梅利莎·A·约翰逊(Melissa A.Johnson)的《美国族群媒体有多族群:以拉丁杂志为例》(How Ethnic Are U.S.Ethnic Media:The Case of Latina Magazines),阿诺德安妮-凯特琳、施奈德和贝亚特(Arnold,Anne-Katrin Schneider&Beate)的《传播分离主义?作为整合制度的德国族群媒体和族群新闻工作者》(Communicating separation?Ethnic media and ethnic journalists as institutions of integration in Germany),科恩(Elisia L.Cohen)等人的《利用族群媒体扩大传播策略的到达率和影响以减少卫生健康不平等》(Engaging Ethnic Media to Expand the Reach and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Health Disparities)。(www.xing528.com)

还出现一批应用新理论、新概念于族群媒体研究的尝试,例如梅利莎·A·约翰逊的《引入自我分类概念的族群媒体研究》(Incorporating Self-Categorization Concepts Into Ethnic Media Research),将自我分类理论引入族群媒体研究,重点讨论了自我分类的四个基本概念: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行为规范(norms)、原型(prototypes)和适合性(fit),并提出将这些概念应用于媒介使用研究。卡丽(Carrie LA Ferle)和盛本真理子(Mariko Morimoto)的《生活期对亚裔美国妇女的族群媒介使用、族群认同和对广告的态度的影响》(The Impact of Life-Stage on Asian American Females'Ethnic Media Use,Ethnic Identification,and Attitudes Toward Ads),将生活期概念作为一个潜在变量引入对少数族群媒介使用和效果的研究,将亚裔美国妇女区分为学生时期和非学生时期,研究两者在族群媒介使用、族群认同以及对广告的态度上的区别。萨拉维亚-帕诺(Sarabia-Panol)和泽尼(Zeny)的《协商的族群媒体空间:以菲律宾语杂志为例》(Negotiating Ethnic Media Space:The Case of Filipinas Magazine),将意义协商理论引入对族群媒体的研究,通过深访揭示菲律宾裔美国人所订阅的杂志在报社职员和读者的族群认同的建构、改变和强化方面扮演的角色。

马修(Matthew D.Matsaganis)、维基(Vikki S.Katz)和桑德拉(Sandra J.Ball-Rokeach)合作推出的著作《理解族群媒体:生产者、消费者和社会》(Understanding Ethnic Media:Producers,Consumers,and Societies)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欧洲和美国关于族群媒体研究的成果。该书的族群媒体含义广泛,包括移民媒体,也包括在族群、种族和语言方面占少数的群体的媒体。全书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语境中的族群媒体”介绍了什么是族群媒体以及族群媒体的历史;第二部分“消费者”分析了移民与他们的媒体、少数族裔群体与他们的媒体;第三部分“生产者”分析了族群媒体受众的趋势以及数字背后反映的问题、族群媒体组织和竞争、全球化与族群媒体组织、政策和族群媒体的发展;第四部分“作为市民通信工具的族群媒体”分析了族群媒体作为本地媒体、对族群媒体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化挑战;第五部分“族群媒体的未来”讨论了族群媒体未来的发展。该书从历史、政策、文化、组织、专业、社会关系、社区、移民和全球化等多个维度去研究族群媒体,分析了族群媒体如何影响受众的自我身份协商,如何影响受众对“我们”和“他者”的边界的觉知,以及族群媒体的生产和消费如何影响主流媒体和社会景观。

尽管本书主要从我国对外传播的角度考察菲律宾《世界日报》,思考其作为海外华文媒体在促进中国和所在国之间的联系方面能发挥的作用,但是,菲律宾《世界日报》毕竟是菲律宾的新闻媒体,要在菲律宾生存和发展,如果不把它放在菲律宾社会的大背景中,思考它与主流社会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是不够全面的。

以上这些对不同国家、不同少数族群媒体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思考菲律宾《世界日报》在菲律宾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