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景描述
青春岁月里,有那么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因为阅读走在一起,静静地守候着一方纯净的天地,时而埋首文字,时而聚首畅谈,在书山题海外觅得让心灵自由呼吸的空间,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神往的事!基于这样的向往,我们组建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叫“纸读·书社”,它以纸质阅读为主,以其他媒介为辅,同时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运用跨媒介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和展示。纸墨飘香,我们在文字的河流里畅游体会;声光影色,我们在音乐和电影中沉醉回味。这是一处迷人的风光,一方广阔的天地,我们的思想在这里自由地飞翔。
同学们,请你也邀请伙伴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来进行共同学习的体验之旅吧。
二、活动准备
1.书社创建
师生共同探讨,完成书社创立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确立书社建制、创社理念,物色成员,明确线下活动内容和形式,统一线上交流和展示平台,设计Logo。下面是“纸读·书社”的前期准备,供大家参考:
(1)书社建制:活动主体——学生;辅助者——教师。
(2)书社理念:“纸读·书社——不止读书”。“纸读·书社”是一个以推崇纸质阅读为目的、以阅读交流和讲座为主要形式、以网络和社交软件为平台的学习共同体。“不止读书”有双层含义:其一,社团活动以阅读为出发点,向外延伸至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二,永不停止阅读,永不停止学习和进步。
(3)成员物色:书社的成员一般是以在校的学生为主,要求喜欢阅读,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网络制作和发表能力,有互助精神,能够认同书社的理念,并且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阅读任务和网络发布任务。
(4)活动形式:活动分为线下活动和线上平台活动。其中,线下活动又包括分散活动和集中活动,分散活动主要是围绕每期活动主题搜集材料、精读文本、观影观剧等;集中活动则是全体书社成员共同参与讨论,交流和分享任务成果。线上平台活动指的是建立书社网站,申请书社微信公众号,组建微信群,发表和展示学习成果,交流互动,等等。
(5)Logo设计:
2.经验借鉴
在确定主题开展活动之前,请同学们先阅读附件《“纸读·书社——印度专题”活动》,学习和思考如何以自己为主体,在教师的辅助下开展书社活动。
三、确定主题
如果有老师参与你们的学习共同体,则可以请老师帮大家确定阅读主题;如果没有,那请同学们展开头脑风暴,想想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或话题,然后确定一个大家有共同兴趣且有价值的阅读主题。
现在,我们就以“说不尽的项羽”为阅读主题,带领大家开展学习活动。
四、共同学习
每位成员均需认真阅读或欣赏师生共同确定的书籍、戏剧、影视作品或其他形式作品。围绕本期主题——“说不尽的项羽”,全体成员共同商议决定选择下列学习资料:
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同学们应给自己设计几个具体的学习任务,除了下列任务,你还能想到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五、分组讨论
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有共同的阅读背景和知识,在此基础上,师生围绕主题商讨确定三到四个专题,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进行深入的研读和讨论。关于项羽,除了下面给出的专题,你还对什么专题感兴趣?确立专题时,要考虑多媒介结合哦。
示例:
小组认领任务后,还需在组长的组织下将专题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个组员,这是决定分组学习质量高低的关键点,如果自己无法分解,可请求老师的帮助。下面是以第一专题为例进行的任务分解,也请你想一想,你选择的专题可以分几步研究或者从哪些角度入手?
示例:
写一写:我的专题学习怎么展开?
六、成果展示
1.展示:书社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每组的发言人将成果以文字、PPT等形式呈现。
2.交流:所有成员可以针对每一组的成果提出一些疑问,请该组成员解答,或者针对本期主题提出问题,同学们共同探讨。
3.倾听和记录:仔细聆听每一位发言人的讲话,并将主要内容和你的思考记录在笔记本上。
七、线上活动
在集中活动之后,由主持人负责组织成员将本期活动的优秀成果发布到书社的公众平台上,并挑选出几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发布在其他平台上,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讨论中。
◆活动自检
附件:
“纸读·书社——印度专题”活动
一、确立主题
我们将主题定为“印度”是基于以下几点考量:一、中国与印度作为睦邻,有着太多的相似点,同时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印度的文明让我们心生向往,但这个国度又始终让我们觉得神秘莫测,如同戴着面纱;三、近年来印度在经济、军事等领域频频有所动作,以期超越中国的发展速度,同时印度也在不断争取主办G20峰会,宣称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于坚在《印度记》里谈道:印度给我强烈的空间感,它是无数的空间、场合、碎片的集合体,某种看不见的叫做印度的东西凝聚着它。这种“看不见”引发了我们拨云见日的渴求,于是通过阅读和交流,我们将捡拾和拼凑起认知的碎片,一起来了解这个复杂又奇妙的国度。
二、前期准备(www.xing528.com)
为了达到深入了解印度的目的,为充分的讨论交流做好准备,在集中活动之前,请同学们在线下做好以下事情:
1.纸读书目:《印度:受伤的文明》([英]V.S.奈保尔著,宋念申译)、《窥视印度》([日]妹尾河童著,姜淑玲译);
2.慕课学习:《当代印度》(Coursera平台);
●注册MOOC学院或Coursera平台,选择课程《当代印度》(Contemporary India),请同学们认真学习每周的课程视频,并阅读相关材料,做好听课笔记和相关材料的整理。
3.影片观赏:《我的个神啊》(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
【知识支架】
1.V.S.奈保尔,英国著名作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2年生于印度移民家庭。《时代周刊》评价他:有一种人远离了印度,却比故乡的任何人都更了解那里。V.S.奈保尔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他用纯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他眼中50年代之前的印度。
2.妹尾河童,日本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舞台设计家,与奈保尔同一时期。在游走印度途中,他以外国游客的身份、艺术家的视角、独特细致的文字和情趣盎然的绘画展现了他眼中的印度建筑、宗教、历史和文化。
3.慕课课程《当代印度》(Contemporary India)对现代印度进行了综述,从印度的多语言社会开始讨论,带领大家了解印度的当代问题和其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电影《我的个神啊》用喜剧的形式,剑指印度宗教,通过外星人PK在印度的经历,描绘了印度宗教陋习,对利用宗教愚弄百姓的行径提出批判,更对印度社会问题的症结提出反问和进行反思。
三、纸读交流
1.妹尾河童的《窥视印度》一书中有大量精致的手绘图,配以文字,使我们能够非常直观地认识印度,此书因此成为初次接触印度者的极佳读物。
任务:同学们,你们能否例举一幅让你印象深刻的图片,谈一谈作者想通过画作的细节和文字向读者传达哪些想法?
示例:印度的双层巴士
在《窥视印度》([日]妹尾河童著,姜淑玲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一书中,有一张被作者称为“看起来像是中古的伦敦巴士”的双层巴士的手绘图,高高的车顶凹凸不平,似遭遇多次撞击,车内拥挤不堪,连车门都关不上。“就这么车身斜斜地跑。据说是因为车门那边挤了太多的人。”作者内心的不可思议溢于言表。“巴士到站时虽然放慢了速度,却不会停下来:所有的人都是用跳车方式上下车。我当然也跟着小跑步跃上了车,不过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作者通过细腻写实的绘画和文字,描绘了印度人口众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交车到站不停等情况,表达了他对于印度现状的理解,人们需要用跳车的方式上下车也是不得已的。
2.V.S.奈保尔则以纯文字的形式谈及印度的贫穷和种姓等问题:
“印度式贫穷比任何机器都更非人化,生活在印度的人受‘教义’观念的束缚,被紧紧地封闭在最狭隘的逆来顺受中,其程度比任何机器文明中的人更甚。……”
“种姓制度不仅摧残着‘不可接触者’阶层,由此导致肮脏在印度被神圣化,而在全力成长的印度,这种摧残还同时表现在强制的全面服从、庸俗的满足感、冒险精神的消失以及把那些可能非常优秀的、有个性的人驱逐在外的举动。”(选自《印度:受伤的文明》,[英]V.S.奈保尔著,宋念申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3.P195-196.)
作者奈保尔将印度的贫穷与印度人的“教义”束缚联系在一起,而我们知道,所谓“贫穷问题”实际上应是贫富悬殊的问题,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印度独有的社会现象,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存在,我们中国也不例外。
任务:请同学们翻阅相关资料,搜索互联网信息,了解印度和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归纳各自的原因并分析异同,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表格如下:
示例:
四、跨介综述
同学们,本次“印度专题”的全部活动内容到此结束啦,但这仅仅是我们认识印度的一个开始。不论是读书、观影还是学习慕课课程,勤于思考的你已经获得了不少与印度相关的知识,也一定会有一些感触与困惑,请结合本次“印度专题”的学习活动,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总结,说说你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并将它发布到书社网站的交流区吧!
示例:
管窥印度
高三(5)班 张芷炀团队
印度,传说中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IT技术人员输出最大国。这个“开挂”的民族离我们太远,远到只能从电影等文化输出中窥探它的真容。所以我们对于印度的印象往往是以“盲人摸象”的方式获得的,但即便如此,也会发现一些端倪。
首先,在一些书籍、影片(如《印度:受伤的文明》《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是一个社会分层已经严重至脱节的国家。一方面,印度拥有亚洲最多的亿万富豪,并且有“国际精英会”这样的为顶级富豪定制全天候私人礼宾与旅游服务的俱乐部;另一方面,印度的穷人和失学儿童是全球最多的。对此,政府往往表现出“随意”和“无能”。2016年11月8日,印度政府突然宣布废除大额钞票,原因是假币流通过于严重。更不可思议的是,2014年印度大选中,不少参选人员曾有过因刑事犯罪被起诉的“事迹”,有的甚至是重罪起诉。所以,印度人与其相信政府与体制,宁愿相信宗教。这在印度文化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其次,如果说中国缺少“公共空间”,那么印度则缺少“公共意识”。“脏乱差”随处可见。与德国的社会分层不同的是,印度的精英阶层往往在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与国民劣根性的顽固矛盾中选择离开。
印度的文化审美也是脱节的,甘地的精神、泰戈尔的诗集等极优秀的文化输出优势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宝莱坞歌舞。这说明优秀文化不是没有,而是隐没了。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好莱坞,并为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和电影制作团队的专业素养鼓掌喝彩,而印度孟买的宝莱坞却不为大众所熟知。事实上,宝莱坞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作基地之一,推出了一系列极具印度特色的作品,譬如《三傻大闹宝莱坞》等。
在我们看来,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影响力遍及印度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在一系列的印度电影(如《我的个神啊》)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印度电影大多都是大团圆的结局,坏人在最后都不会落得好下场,而好人一定会得到他应得到的一切,这根源于深深熔铸在印度人民思想中的一个佛教理念,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且印度电影内容通俗,以爱情、生活闹剧为主,歌舞穿插其中,前一秒还在争吵不休,下一秒就可以一起跟着音乐起舞,整体十分热闹、诙谐,又贴近人们的生活,迎合大众口味。
【注释】
[1]节选自张帅《浅谈社交软件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2]节选自《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李敏主编。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