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发酵中微生物的利用-食品加工原理

食品发酵中微生物的利用-食品加工原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期发酵阶段生成的乳酸含量在0.4%~0.8%,此时抗酸性弱的微生物被抑制甚至死亡。其中产量最大且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二)发酵食品中酵母菌的利用1.酒的生产酵母是生产酒类的重要微生物。葡萄酒是用葡萄汁经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饮料。

食品发酵中微生物的利用-食品加工原理

(一)发酵食品中细菌的利用

1.乳酸发酵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这类细菌广泛分布于空气中,肉、乳、果蔬等食品的表面上,水以及器具等的表面上也有乳酸菌。乳酸菌种类很多,有球状、杆状等,一般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30℃。

按对糖发酵特性的不同,乳酸菌发酵可分为同型乳酸发酵和异型乳酸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指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能使80%~90%的糖转化为乳酸,仅有少量的其他产物,引起这种发酵的乳酸菌叫做同型乳酸菌。异型乳酸发酵是指一些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使发酵液中大约50%的糖转化为乳酸,另外的糖转变为其他有机酸、醇、二氧化碳、氢等,引起这种发酵的乳酸菌叫异型乳酸菌。

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蔗糖,经过高温杀菌冷却后,再加入纯乳酸菌培养物经发酵制得的一种乳制品,口味酸甜细滑,营养丰富,具有一定保健疗效,其营养价值要好于鲜牛奶和各种奶粉。可供酸奶发酵用的菌种有多种,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链球菌、嗜热链球菌等。酸奶发酵一般采用两种以上的混合菌种,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12~48h的发酵,乳液即形成均匀糊状液体,酸度可达1%左右,并具有特殊的风味。在这种已发酵完毕的酸奶中,根据不同的口味和要求,还可加入食糖柠檬酸果汁及香料等物质配成各种口味的酸奶,这种含有活的乳酸菌的酸乳,在保证卫生的条件下就不需要再经消毒处理,可以直接供人们饮用。

泡菜亦称酸菜,主要是利用乳酸菌在低浓度食盐溶液中进行乳酸发酵制成。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与空气隔离就可以久贮不坏,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凡是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而不易软化的新鲜蔬菜均可作为泡菜的原料。蔬菜的乳酸发酵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初期发酵,新鲜蔬菜原料浸没于盐水(一般为6%~8%的浓度)中后,在渗透压的作用下,蔬菜中的水分不断向外渗出,可溶性营养物质如糖分也会扩散至盐水中,同时食盐也扩散到原料组织中。泡菜盐水的含盐量下降,变成了含有糖及其他营养物质的盐水(为2%~4%)。在此过程中抗盐性较弱的和抗盐性较强的微生物都同时活动,其中除乳酸菌外,还有酵母菌大肠杆菌。发酵初期,占优势的还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将糖分解成乳酸、醋酸琥珀酸乙醇、二氧化碳和氢等,因此在初期会有大量的气体不断由容器内向外逸出。这些气体有一部分也是蔬菜在浸泡于盐水后,其细胞间隙内的空气因盐水渗入而逸散出来的。发酵初期乳酸的生成量不高,在0.3%~0.4%。之后是中期发酵阶段,当乳酸的含量达到0.3%以上时,因大肠杆菌群对酸性物质最为敏感,所以不能适应这种环境。取而代之占优势的是乳酸菌群,它能将糖分分解成乳酸但不产生气体,因此中期的气体数量大为减少。中期发酵阶段生成的乳酸含量在0.4%~0.8%,此时抗酸性弱的微生物被抑制甚至死亡。大肠杆菌、丁酸菌以及其他腐败细菌均不能够生存。霉菌虽然抗酸性很强,但因坛内缺氧也无法活动,此时只有乳酸菌继续生长。最后进入发酵末期,此阶段泡菜的酸度继续升高,乳酸含量可达到1.2%以上,乳酸菌群也逐渐不能适应,发酵活动也就停止了。根据经验,泡菜在中期发酵阶段的品质为最佳,其乳酸含量大致在0.6%时风味最好。如果乳酸含量超过1%,泡菜便失去了应有的良好风味。

2.醋酸发酵

参与醋酸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统称为醋酸菌。它们之中既有好氧型的醋酸菌,例如纹膜醋酸杆菌、氧化醋酸杆菌、巴氏醋酸杆菌、氧化醋酸单胞菌等,也有厌氧型的醋酸菌,例如热醋酸梭菌、胶醋酸杆菌等,好氧型的醋酸发酵是制醋工业的基础。制醋原料或酒精接种醋酸菌后,经发酵生成醋酸,醋酸发酵液还可以经提纯制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冰醋酸。厌氧型的醋酸发酵是我国糖醋酿造的主要途径。

食醋是一种酸性调味品,它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目前我国食醋生产工艺有固态发酵法、液体深层发酵法和酶法液化通风回流法等,不同工艺从原料利用率、产酸速度、产品风味、生产效率和成本等方面各有差异。食醋按产品特征可分为合成醋、酿造醋、再制醋三大类。其中产量最大且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酿造醋,它是用粮食等淀粉质为原料,经微生物制曲、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等阶段酿制而成。其主要成分除醋酸(3%~5%)外,还含有各种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维生素、醇和酯等营养成分及风味成分,具有独特的色、香、味。

3.谷氨酸发酵

通常谷氨酸发酵用于生产味精,即谷氨酸钠。谷氨酸棒杆菌、乳糖发酵短杆菌、黄色短杆菌是主要的谷氨酸生产菌。味精的生产工艺包括淀粉制糖、接种发酵、谷氨酸提取、中和反应、产品精制。过去生产味精曾使用粮食中的蛋白质(面筋)为原料,用加酸水解方法制取,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若从粮食中获得蛋白质,则所需要的粮食量较大,因此成本较高。现在所采用的微生物发酵方法既可以节约粮食,又可大大降低成本。在制取L—谷氨酸的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利用的原料主要是淀粉,但是大部分谷氨酸发酵的菌种不具有糖化能力,因而需要将淀粉转变为葡萄糖之后才能进行谷氨酸发酵。

(二)发酵食品中酵母菌的利用

1.酒的生产

酵母是生产酒类的重要微生物。不同的酒用不同的酵母,甚至于同种但不同品牌的酒要用不同的酵母,这也是为什么酒的种类繁多、风味各异的主要原因。

酿酒的原料一般都是含淀粉较多的谷物,如大麦大米高粱植物块根,如红薯木薯等;含糖分较多的水果,如葡萄、山楂、橘子等;某些含淀粉的野生植物,如茅栗、苦槠、青冈等。酿酒原料的不同和对酿造的质量要求不同,酿造的工艺也不尽相同。但凡是供酿酒用的淀粉原料,一般都要先经过糊化及酶的糖化,然后再加入一定的酵母菌种进行酒精发酵。(www.xing528.com)

葡萄酒是用葡萄汁经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饮料。葡萄酒质量的好坏和葡萄品种、葡萄质量及酒母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葡萄酒生产中,葡萄的品质、酵母菌种的选择是相当重要的。

啤酒是以大麦为主要原料,经发芽、糖化、啤酒酵母发酵制成。在酿造啤酒时,通常要加入酒花,使啤酒具有独特的苦味和香气。另外,酒花还具有防腐和澄清麦芽汁的能力。

2.面包的生产

面包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菌、糖、油脂和鸡蛋为辅料生产的发酵食品,发酵好的面团还需经焙烤等熟化过程。应用于发酵面包的酵母菌种应当是发酵力强并能产生香味的。目前,市面上使用较普遍的酵母菌种产品是活性干酵母。活性干酵母是由酵母在低温真空条件下脱水而制成,使用前需通过温水溶解等手段活化。在处理和使用各种酵母时,注意切勿使酵母同油脂和浓度高的食盐溶液或砂糖溶液直接混合,以免抑制酵母活性,从而影响正常发酵。酵母适宜发酵温度在30℃左右。

(三)发酵食品中霉菌的利用

1.腐乳制造中霉菌的利用

腐乳又名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一种发酵食品,早在1500多年前就有历史记载。按色泽,腐乳分为红腐乳(俗称红方)、白腐乳(俗称糟方)和青腐乳(俗称青方或臭豆腐)。此外,在腐乳的制造中,添加其他辅料就可制成别具风味的各式腐乳,如添加黄酒的醉方,以及添加芝麻玫瑰、虾籽、香油等的花色腐乳。

腐乳的生产原料是大豆,有黄豆、青豆黑豆,以黄豆为优,也最普遍。发酵腐乳的菌种主要是毛霉,如腐乳毛霉、鲁氏毛霉、总状毛霉,还有红曲霉、溶胶根霉、青霉以及少量的酵母和细菌等微生物。

我国各地都有腐乳的生产,它们虽然大小不一,配料不同,品种名称繁多,但制作工艺和原理大都相同。选料后,原料要经浸泡、制浆、煮浆、点浆、养浆、成型(豆腐),然后压坯划成小块,摆在木盒中即可接上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菌的菌种,接着便进入发酵和腌坯期。最后根据不同品种的要求加以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进行密封贮藏。在这期间微生物分泌出各种酶,促使豆腐坯中的蛋白质分解成营养价值高的氨基酸和一些风味物质。有些氨基酸本身就有一定的鲜味,腐乳在发酵过程中也促使豆腐坯中的淀粉转化成酒精和有机酸,同时还有辅料中的酒及香料也参与作用,共同生成了带有香味的酯类及其他一些风味成分,从而构成了腐乳所特有的风味。

2.酱油制造中霉菌的利用

酱油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食品调味料,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用蛋白质原料(如豆饼豆粕等)和淀粉质原料(如麸皮、面粉、小麦等),利用曲霉及其他微生物的共同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

酱油生产中常用的霉菌有米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等,应用于酱油生产的曲霉菌株应符合如下条件:不产黄曲霉毒素;蛋白酶、淀粉酶活力高,有谷氨酰胺酶活力;生长快速、培养条件粗放、抗杂菌能力强;不产生异味,制曲酿造的酱制品风味好。

酱油生产所用的霉菌主要是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生产上常用的米曲霉菌株有:AS 3.951(沪酿3.042)、UE328、UE336、AS 3.863、渝3.811等。生产中常常是由两菌种以上复合使用,以提高原料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提高成品中还原糖、氨基酸、色素以及香味物质的水平。除曲霉外,还有酵母菌、乳酸菌参与发酵,它们对酱油香味的形成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