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食品冷藏链发展及食品加工原理

食品冷藏链发展及食品加工原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4年,美国人巴尔里尔和英国人莱迪齐分别提出食品依托冷链流通的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食品冷藏链已经初步建立。这些原则不仅成为低温食品加工流通与冷链设施建设所遵循的理论技术依据,同时也奠定了低温食品与食品冷链发展的理论基础。虽然近些年我国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得到快速增长,但当前我国冷藏链发展面临着设备相对落后、物流成本较高、管理不规范、冷链不完善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

食品冷藏链发展及食品加工原理

1884年,美国人巴尔里尔和英国人莱迪齐分别提出食品依托冷链流通的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和欧洲的食品冷藏链已经初步建立。1958年美国人阿萨德提出了保证冷冻食品品质的3T原则,即食品最终质量取决于食品在冷藏链中贮藏和流通的时间(time)、温度(temperature)和耐藏性(tolerance),用以衡量在冷藏链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并可根据不同环节及条件下冷藏食品品质的下降情况,确定食品在整个冷藏链中的贮藏期限。随后美国的左尔补充提出了冷冻食品品质保证的3P原则:原料(product)、处理工艺(processing)、包装(package)。之后又有人提出了冷却(cool)、清洁(clean)、小心(care)的3C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成为低温食品加工流通与冷链设施建设所遵循的理论技术依据,同时也奠定了低温食品与食品冷链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冷链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肉食品外贸出口。20世纪90年代后发展迅速,我国先后引进日本、美国技术,使商用冷藏柜生产有了相当数量和规模、产品的品种、形式,也逐步适应了实际销售环节的需要,为完善食品冷藏链起了巨大作用。虽然近些年我国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得到快速增长,但当前我国冷藏链发展面临着设备相对落后、物流成本较高、管理不规范、冷链不完善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据统计,我国年运输易腐货物大约4000万t,其中铁路运输率为10%,公路运输率为80%,水路运输率为0.1%。除上述低温运输外,其余的易腐货物均采用普通棚、敞车运送。由于冷藏流通设备不足、运输效率低,造成食品损耗高,我国每年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和存放中腐烂损坏,易腐食品的损耗每年高达几百亿元。而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普及冷藏链技术,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推行冷链技术,80年代完成了现代化冷藏链系统的建设。目前,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的肉禽冷链流通率已达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