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是指可供食用的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更新细胞、修补组织、调节机能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也是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进行体力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加工原料的来源广泛、品种众多,有植物性原料,如谷物、玉米、豆类、薯类、水果、蔬菜等;有动物性原料,如家禽、畜产、水产以及蛋类和乳类等;有微生物来源,如菇类、菌类、藻类、单细胞蛋白等;还有化学合成原料,如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原料的特点决定了食品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设备选型,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有生命活动
食品原料大多是活体,如蔬菜、水果、坚果等植物性原料在采收或离开植物母体之后仍具有生命活动;动物屠宰后,健康动物的血液和肌肉通常是无菌的,肉类的腐败实际上是由外界感染的微生物在其表面繁殖所致。
(二)季节性和地区性
许多食品原料的生长、采收等都严格受季节的影响,不适时的原料一般品质差,会影响质量和销售价格。原料的生长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不同种类的原料要求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同一种原料,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其生长期、收获期、原料品质等也有一定差异。(www.xing528.com)
(三)复杂性
原料的种类很多,种类和品种不同,其构造、形状、大小、化学组成等各异。此外,食物化学成分多,除营养成分外,还有其他几十种到上千种的化合物;食品成分既有相对分子质量成千上万的大分子,也有几十到几百的小分子,既有有机物,又有无机物;食物体系复杂,有胶体、固体、液体、气体(如碳酸饮料的CO2)等。
(四)易腐性
食物因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同时又富含水分,因此极易腐败变质,尤其受到机械损伤后的果蔬更易腐烂。在食品加工中,肉类、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属于极易腐败原料,贮藏期为1天到2周;柑橘、苹果和大多数块根类蔬菜属于中等腐败原料,贮藏期为2周到2月;谷物、豆类、种子和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和盐等由于含水量较低,属于不易腐败原料,贮藏期可达到两个月以上。
早期人类饮食的方式主要是生食。在长期的进化中,除其中一些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可供直接食用外,对于粮食、肉类等食物,人类学会了烧、烤、煮等处理后才食用。到了现代,人类更加懂得并有目的地对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这些处理包括将食物挑拣、清洗或进行加热、脱水、调味、配制等加工,经过这些处理后就得到相应的产品或称为成品,这种产品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又可以使食物便于贮藏而不易腐败变质。食物经过不同的配制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形成了形态、风味、营养价值各不相同,花色品种各异的加工产品,这些经过加工制作的食物统称为食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