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ne for Viewing the Waterworks
在大水法的正南就是观水法。观水法是清朝皇帝欣赏大水法喷泉的地方,观水法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台的正中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展翅欲飞的铜铸仙鹤,一根铜杆的两端分别衔在仙鹤口中,支成架子(杆上横布五色琉璃六棱流苏)由宝座靠背拉黄绸顶棚至前方鹤嘴横杆,形成一个一尺五长的小凉棚,皇帝就在此凉棚下的宝座上欣赏喷泉美景。
在皇帝宝座的后面,还建有一座高大的石屏风,屏风呈半圆形,嵌有五件屏蕊,上刻有大清八旗的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这是郎世宁智慧的又一种体现,郎世宁并没有采用欧洲的动物或花卉形象,而是用了乾隆最引以自豪的八旗甲胄做图案,这点很符合乾隆的心态。从下令修建西洋楼开始,西洋楼建筑始终都是乾隆皇帝对西方建筑的一种猎奇和对外炫耀,所谓“彼国有的,我天朝也有”。乾隆给一生总结为“十全四德五福五代”,其中排在最前面的“十全”是指乾隆朝的十次军事行动全部胜利。按照乾隆自己说的是:“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郎世宁用八旗甲胄作为屏风雕刻颇有吹捧之嫌。观水法也是进入西洋楼唯一的正路,任何参观者都必须从石屏风两旁的巴洛克门进入西洋楼景区。作为赏赐西方外交人员“观瞻水法”的西洋楼,第一组建筑就是用八旗的甲胄和火炮作为装饰的屏风,也有炫耀武力和震慑西方的意思。石屏风东西两侧各立汉白玉方塔一座,汉白玉塔的两侧就是巴洛克式西洋门,出门沿台阶可到泽兰堂景区。
在中国古代,皇帝大多坐北朝南,而观水法却是坐南朝北,为了欣赏西洋喷泉,皇帝也只好放下架子坐南朝北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七月英使马戛尔尼,六十年正月荷兰国使臣德胜,都先后在此“瞻仰”过远瀛观水法。
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观水法石屏风并没有被毁。民国年间,被宣统皇帝的叔叔爱新觉罗·载涛私自拆卸后搬到自己的花园“朗润园”内,一起被搬运走的还有“断桥残雪”和“柳浪闻莺”两座石坊。朗润园荒废后,两座牌坊和石屏风等构件就被废弃在朗润园内水池中。1977年,观水法石屏风被圆明园管理处从北京大学内搬回圆明园遗址归位。1992年,圆明园管理处又将观水法皇帝宝座汉白玉底座挖出。而观水法巴洛克大门的底座则被运到了颐和园仁寿门前,有意思的是,原来的底座是正的,移到颐和园仁寿门后就上下颠倒了。两个底座至今还存放在颐和园仁寿门两旁。
观水法
观水法屏风、宝座及巴洛克门之间位置关系复原图-陆伟绘
奥尔默1873年拍摄的观水法,从照片中可以隐约看到西面的西洋门
法国公使馆秘书罗伯特·德·赛玛耶伯爵1882年前后拍摄的观水法遗址
观水法旁的西洋门,此照片汤姆斯·查尔德拍摄于1877年。此门在观水法东西各建有一座,是清代帝后进入西洋楼的主要入口,汤姆斯·查理德拍摄后不久,此门便被拆毁
观水法巴洛克门顶部细节(查尔德1877年摄)
被破坏后的观水法巴洛克门
还在原址但已经被破坏的原观水法皇帝宝座西洋护栏
1977年,圆明园职工正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吊装观水法石构件准备运回园
1977年,工作人员正在吊装观水法石构件准备归位
现存圆明园的原观水法石刻构件(www.xing528.com)
北京大学出土的原观水法石刻构件,此构件与圆明园遗址现存的完全相同
观水法巴洛克门原址,仅存台阶地基
观水法宝座基座背面现状
观水法宝座基座正面现状
观水法皇帝宝座基座细部花纹
观水法及屏风现状
观水法屏风石刻
观水法屏风石刻
观水法屏风石刻
观水法屏风石刻
透过大水法看观水法石屏风
现存颐和园仁寿门前的观水法巴洛克门座
现存颐和园仁寿门前的观水法巴洛克门座
现存颐和园仁寿门前的观水法巴洛克门座
现存圆明园展览馆的原观水法皇帝宝座西洋护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