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在鼓楼区法海路罗山南麓,原为五代梁孟司空宅,晋开运二年(945)建为寺院,名兴福院,亦名罗山寺,宋祥符间(1008—1016)改名法海寺,政和七年(1117)改名神霄宫,宣和元年(1119)改为女贞观,建炎元年(1127)复名法海寺。明初为储军器之所,正统二年(1437)重建。几经兴废,清光绪四年(1878)至十年(1884)再次重建。
法海寺规模宏大,由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念佛堂、斋堂等建筑组成,周置封火墙,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天王殿面阔五间(6柱),进深五间(6柱),穿斗式石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建封火墙。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5柱,穿斗式石木构架,歇山屋顶。法堂面阔五间,进深5柱,穿斗式石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建封火墙。大悲楼,面阔五间,进深6柱,重檐歇山顶。殿堂除大雄宝殿使用6根木柱、大悲楼用4根木柱外,其余内柱、外檐柱均采用石柱以支撑屋顶。石柱外表多镌刻楹联,计有44对楹联,可为研究法海寺提供实物资料。楹联抄录如下:
1.陈景亮楹联在天王殿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2厘米,旁款字径2.5厘米。文曰:
法云地获金刚,乾慧地救护亲因入遍知海;
光绪己卯仲春,前云南布政使、里人陈景亮敬书。
金刚,意为金中最刚者,为“金刚力士”的略称,即执金刚杵守佛法的两天神,俗称“哼哈二将”。造像多裸露全身,缠衣裳于腰部,怒目作勇猛之相。寺院四大天王像通常亦称“四大金刚”。
罗汉,“阿罗汉”的俗称,意译“应供”,即当受众生供养。一为释迦牟尼的十种称号之一,一为小乘佛教修行四果位之最高果位。谓通过修行已尽断三界见、修二惑,达到杀贼(指断除贪、瞋、痴等烦恼)、应供(应受人天供奉)、不生(永远进入涅槃,不再生死轮回)的修学顶端。
菩提,意为“觉”“智”“道”等。佛教用以指断绝世间烦恼而达涅槃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
须弥山,意为“妙高”。古印度传说中的山名,认为是人们所住世界的中心,三界诸天依之层层建立,四方有东胜身、南瞻部、西牛货、北俱卢四个洲。佛教也采用此说造像绘画,表示天上景观。
陈景亮,闽县螺洲人,陈若霖次子。历官兵部侯选主事、员外郎、陕西粮道,升陕西、山东乡试提调官,云南布政使等职。
2.通津铺五社献楹联在天王殿前檐柱上。楷书,正文字径11.5厘米,旁款字径4.5厘米。文曰:
通津铺五社公立楹联
就金积作给孤园,认取罗山看布地;
挹河流为功德水,悟从法海出通津。
光绪戊寅(1878)嘉平谷旦,通津铺五社公立。
罗山,福州九仙山(于山)支脉。俗谚曰:“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现者为乌石山、越王山(屏山)、九仙山。藏者为罗山、冶山、闽山。看不见者为灵山、芝山、钟山。
法海,佛法广大难测,譬之以海。维摩经佛国品曰:“当礼法海德无边。”
3.洪銮楹联在天王殿后檐柱上。楷书,正文字径15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法雨常悬,福地霑濡资佛力;
海天共仰,慈云拥护冀神庥。
光绪四年(1874)嘉平日吉旦,新安婺邑洪銮敬立。
4.陈维乔楹联在天王殿后檐柱上。楷书,正文字径15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释典可通儒,秋篆分闱科举,榜联千佛记;
禅机堪悟道,晨钟唤梦楼台,地接九仙山。
光绪四年(1878)腊月谷旦,里人陈维乔敬献。
陈维乔楹联
隋朝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举考试以选拔官吏。秋闱,即“秋试”,为乡试,在省城举行,中者为举人。闱是考场的意思。
5.李彤恩等楹联在天王殿内柱上。正文隶书,字径21厘米;旁款楷书,字径6.5厘米。文曰:
罗山供养,修持山境都成金粟界;
法地庄严,清净海邦重现宝莲台。
光绪己卯(1879)季冬修建告成,郡人李彤恩、高福康、林景章同敬献。
金粟,原泛指钱财与粮食或桂花或灯花等,这里指佛名。《文选·王中〈头陀寺碑文〉》曰:“金粟来仪,文殊戾止。”李善注引《发迹经》云:“净名大士是往古金粟如来。”今法海寺左后侧、于山北坡遗存有宋代“金粟台”摩崖石刻。
高福康,原名杰人,号菊屏,侯官县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大挑知县分发云南,改浙江,署龙泉知县,补布政司经历,总办行营粮台,以同知升用,摄理乐清县。丁母忧回籍,遂不出为官。性好施,有告急,辄竭囊以应,设局济医药,以赈贫者,恤嫠育婴;倡修涌泉寺和法海寺。
6.侯乔年楹联在天王殿内柱上。正文草书,字径15厘米;旁款楷书,字径5厘米。文曰:
法宇普慈航,三界法轮遍转;
法邦豆寿域,十方海镜长明。
光绪己卯(1879)仲春谷旦,信士侯乔年敬献。
三界,佛教采用古印度传统说法,世俗世界分成三种境界:(1)欲界,处于最下层,为食欲和淫欲特盛的众生所住世界。(2)色界,位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景像的众生所住世界。(3)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脱离物质享受而只有精神存在的众生所住世界。佛教认为,有情众生均在三界中“生死轮回”,故以“三界”为“迷界”,认为从中解脱达到涅槃才是最高理想。
法轮,佛法的别称;佛教认为释迦牟尼的教法能灭烦恼,犹如“转轮王转动轮宝、摧破山岳一样,并认为,佛法辗转相传,犹如车轮,故名。
7.刘春田楹联在大雄宝殿前檐柱上。楷书,正文字径14厘米,旁款字径8厘米。文曰:
耆阇崛分脉罗山,清净同归罗汉道;
宝庄严住光法海,修持共礼法王居。
光绪戊寅(1878)仲秋谷旦,闽浙督标中军副将刘春田敬献。
8.郭祖耀楹联在大雄宝殿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8厘米,旁款字径8厘米。文曰:
堂结万缘深,喜梵宇重修,慈云留荫;
庭罗双塔涌,看法轮常转,慧日增辉。
光绪四年(1878)九月谷旦,留闽尽先副将、邵武营参将郭祖耀拜献。
双塔,即建于唐五代的于山白塔和乌石山乌塔。梵宇,佛寺。江总《摄山栖霞寺山房夜坐》诗:“梵宇调心易,禅庭数息难。”
9.高梧冈楹联在大雄宝殿檐柱。正文隶书,字径19厘米;旁款楷书,字径4厘米。文曰:
选胜拾香亭,遍降曼陀华法雨;
涌光多宝塔,毕见华严藏宗风。
光绪戊寅(1878)仲秋谷旦,浙宁商人高梧冈敬书。
曼陀,又作万陀、满拿;亦为曼陀罗、曼陀罗华之略。
10.李彤恩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正文行楷,字径13厘米;旁款楷书,字径9厘米。文曰:
法界拥祥云,驻西竺慈航,福地庄严新气象;
海邦敷惠雨,渡东瀛宝筏,佛天欢喜旧因缘。
光绪戊寅(1878)孟秋,在台阳办理局务,闻榕郡法海禅寺重建,告成有日,谨撰楹联,藉申瓣香之敬云尔。花翎浙江补用知府、本乡信官李彤恩敬献。
西竺有诸国,如舍婆提国、昆耶离国、波罗奈斯国、鸠睒弥国。东瀛,东海。刘禹锡《汉寿城春望》诗:“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后亦称日本为“东瀛”。
11.高福康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4厘米,旁款字径9厘米。文曰:
六桥坠落尘罗,觉梦罗山见五百阿罗汉,听说第一,
波罗蜜孙陀罗,耶输陀罗與罗喉罗俱以吉由罗供养;
三摩宣扬善法,清净法海具九十七法相,开通不二,
宏法门大乘法,最上乘法是法非法者得微妙法受持。
光绪戊寅(1878)造并志缘起,里人高福康沐手敬书。
三摩,佛学故事,有法华经嘱累品说及三摩地之略。法相,佛学术语。有诸法一性殊相、殊别之相,由外可见谓之法相。
大乘,亦称大乘佛教,佛教派别。公元一世纪、二世纪间由佛教大众部的一些支派发展而成,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大河的此岸达到菩提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故名“大乘”,而将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称为“小乘”。认为三世十方有佛无数,主张利他和普渡众生,并以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为最高目标。
12.乐瀛昌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正文行书,字径19厘米;旁款楷书,字径4.5厘米。文曰:
法宇喜重开,丹荔碧榕垂荫久;
海航占利涉,金绳宝筏指迷多。
光绪四年(1878)戊寅岁五月谷旦,四明蛟川弟子乐瀛昌敬题。
宝筏,佛教譬喻。喻以佛之妙法渡生死也。
13.无名氏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楷书,字径12.5厘米。文曰:
金积园布恒河沙,为我佛供养;
神霄宫造多宝塔,见诸天律仪。
14.林谔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7厘米,旁款字径5.5厘米。文曰:
宝相著庄严,双钵高擎施法雨;
琛航蒙呵护,一帆顺遇庆安澜。
光绪四年(1878)孟冬吉旦,浙宁镇商人林谔敬题。
15.裴棨楹联在大雄宝殿内柱。正文隶书,字径16厘米;旁款楷书,字径5.6厘米。文曰:
舍宅何年,一片长留无垢土;
布金满地,众生同是有缘人。
光绪戊寅(1878)重建寺成,因为数语落之,郡人裴棨撰句并书。
舍宅,指五代梁孟司空舍宅建法海寺之事。
16.妙镜楹联在大雄宝殿后檐柱。正文行书,字径13—17厘米;旁款楷书,字径7厘米。文曰:
即色即空,阅历沧桑,犹是当年施宅地;
大喜大舍,庄严殿宇,本来此处积金园。
光绪戊寅(1878)孟冬敬募重建,住持僧妙镜敬立。
17.慈定楹联在大雄宝殿后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5厘米,旁款字径6.5厘米。文曰:
罗刹颠迦隳弥戾车,听讲灵山皈佛果;
法华微妙阐秘密藏,破迷苦海度慈航。
光绪戊寅(1878)仲冬,监院慈定敬献。
灵山,佛教地名,即灵鹫山。苦海,佛教譬喻;苦无限,譬之以海也。法华经寿量品曰:“我见诸众生,没在于苦海。”千手陀罗尼经曰:“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超苦海。”
18.李云衔楹联在法堂前廊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4厘米,旁款字径6厘米。文曰:
不二守宗风,三教原无门径别;
大千开法界,十方总托地天宽。
光绪四年(1878)岁次戊寅涂月上浣吉旦,两浙木商敬助,四明李云衔书。
三教,汉儒所称颂的三种德教,即“夏人之王教以忠”,“殷人之王教以敬”,“周人之王教以文”。此楹联所云“三教”当指儒教、道教、佛教的合称。
19.李彤恩等楹联在法堂前廊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4厘米,旁款字径7厘米。文曰:
罗天界敞大千,现出金刚山七俱胝拥护;
法地门开不二,引入般若海八功德充盈。
光绪庚辰(1880)仲冬,里人李彤恩、高福康、林景章同敬献。
般若,一译“波若”,“智慧”之意。佛教用以如实了解一切事物的智慧。佛教认为,般若智慧非世俗人所能获得,是一种超越世俗认识的特殊认识,通过般若可到达涅槃彼岸,为成佛所必需。
20.无名氏楹联在法堂前廊柱。楷书,正文字径12厘米,旁款字径6厘米。文曰:
葺诸佛旧道场,象教覃旉远讫东瀛金布地。
赖我师大愿力,鸡园重振永怀西崦杖成林。
光绪六年(1880)庚辰岁十二月中浣,浙东芥心居士李云衔书并识:岁在同治己巳(1869),上人心法卓锡于兹。慨殿宇之将颓,发葺治之宏愿,囊资告罄,募及台城,甫克鸠工,遽焉蝉委,亦越十稔,工作始竣,其□□□不忘经始之功,请书其事于楹间,是亦让善之遗意也夫。
21.孙开华楹联在法堂前廊柱。楷书,正文字径16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法雨降诸天,蛮徼覃敷,俾崇朝四境洗兵,善愿无边消众劫;(www.xing528.com)
海潮通彼岸,慈航默佑,喜两度三军奏凯,长歌自在渡重洋。
光绪五年(1879)岁在己卯季夏之月谷旦,记名简放督署福建路、提督漳州镇总兵、擢勇巴图鲁、沣阳孙开华薰沐敬立。
22.万毓倬楹联在法堂前廊柱。楷书,正文字径20厘米,旁款字径3.5—6厘米。文曰:
法雨普榕垣,宝珞庄严垂象教;
海天崇梵宇,金精叠现沐鸿慈。
光绪五年(1879)孟冬上浣,延平沙县知县、广州万毓倬敬题。
宝珞庄严,形容寺宇威严壮丽,苏轼《玉盘盂》诗曰:“两寺妆成宝璎珞,一枝争着玉盘盂。”
23.柯玉栋楹联在法堂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6厘米,旁款字径6厘米。文曰:
罗汉证真诠,听山寺钟鸣,齐敛禅心登觉岸;
光绪六年(1880)岁次庚辰嘉平谷旦,道员用江苏补用知府、里人柯玉栋敬立。
24.林瑞年楹联在法堂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3厘米,旁款字径7厘米。文曰:
法界蒙熏诸众生,悟六神,通智慧海;
罗天锡福大功德,胜七宝,聚须弥山。
光绪己卯(1879)孟夏,信士林瑞年敬。
法界,一译“达摩驮多”,佛教名词。有多种用法:一、十八界中之法界,指意识的对象。二、种类的意思,谓诸法一一差别,各有分界,名为“法界”。三、指现象的本源和本质,尤指成佛的原因,与“真如、空性、实相”等同义。
六神,有两种说法:一、六种神祇。六神有谓六宗之神,六宗有谓日、月、雷、风、山、泽者,有谓日、月、星辰、地宗岱、河、海者,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者。二、道教谓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
七宝,佛教所说的七种宝物,佛经中说法不一:①《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玫瑰为七宝。②《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为七宝。③《阿弥陀经》《大智度论》以赤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珠、玛瑙为七宝。④《般若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虎(琥)珀、珊瑚为七宝。
25.李广兴楹联在法堂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5.5—20厘米,旁款字径7厘米。文曰:
法宇慈云,转不退法轮,舟航利涉;
海天化雨,现长明海镜,仁寿同登。
光绪己卯(1879)仲春,浙督鄞县李广兴敬献。
26.慈悟楹联在法堂后檐柱。正文行草,字径16厘米;旁款楷书,字径7厘米。文曰:
罗罗以疏,纳须弥山,藏于芥子;
法法何状,普诸刹海,现出莲花。
光绪辛巳(1881)春仲,监院慈悟敬献。
27.天青楹联在法堂后檐柱。正文行书,字径15厘米,旁款楷书,字径6厘米。文曰:
罗罗诸杂,华香入闻思修,见灵鹫山真谛。
法法相承,世界摄戒定慧,悟涅槃海大乘。
光绪己卯(1879)仲夏,比丘天青敬献。
灵鹫山,佛学地名。其山形似鹫,又以山上多鹫鸟故名,为摩竭陀国最高山。中国往往沿用其名,如福建福清县北有鹫峰,浙江杭州飞来峰亦称灵鹫山。
涅槃,旧译“泥洹”,原意为熄灭一切烦恼或熄灭一切烦恼后的状态。或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寂”,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具备)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称为“涅槃”。
28.思过斋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3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法海衍真诠,方寸有法身,法海无殊南海;
罗山参妙谛,护持皆罗汉,罗山即是灵山。
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孟夏谷旦,渔阳古郡弟子思过斋谨叩。
29.章志杰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正文行书,字径16厘米,旁款楷书,字径6厘米。文曰:
五蕴悟真夫,紫竹白莲参妙谛;
六根消夙障,罗山法海证前因。
五蕴,意为“积聚”“类别”,佛教对一切有为法的概括。有广、狭两义,狭义指构成现实人的五种事物和现象;广义指物质世界(色蕴)和精神世界(受、想、行、识四蕴)的总和。
六根,一指目、耳、鼻、口、心、知。二指“六情”,佛教指人身的眼、耳、鼻、舌、身、意。根是“能生”的意思。佛教认为眼、耳、鼻、舌、身、意具有能摄取相应之六境(色、声、香、味、触、法),产生相应之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的六种功能,故名。
30.徐恒山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正文行草,字径13厘米;旁款楷书,字径5厘米。文曰:
派衍罗山,勿以色身求我;
性皈南海,须知道岸在兹。
光绪甲申(1884)维夏既望,燕山弟子徐恒山谨叩。
31.佘致廷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2厘米,旁款字径6厘米。文曰:
莲座风清,七宝庄严空色相;
杨枝露洒,三山灵感大慈悲。
光绪甲申(1884)仲夏吉旦,花翎尽先补用副将、闽浙督标水师营参将、长沙佘致廷敬献。
色相,佛教指一切事物的形状外貌。《华严经》曰:“无边色相,圆满光明。”《楞严经》云:“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后亦指女子的声容相貌。
32.萨兰芬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2.5厘米,旁款字径7厘米。文曰:
音不听能观,观我观人观自在;
士惟尊故大,大悲大愿大圣慈。
光绪岁次甲申(1884)仲夏吉旦,里人萨兰芬敬献。
33.洪銮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9.5厘米,旁款字径7厘米。文曰:
念佛念法念僧,有念都皈南海;
忘世忘形忘体,休忘此即普陀。
光绪岁次甲申(1884)仲夏吉旦,新安婺邑洪銮敬献。
34.陈翊杰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3厘米,旁款字径4.5厘米。文曰:
罗山新卜,名区宅塔增辉长庇荫;
法海重修,梵宇圆光普照大慈悲。
光绪甲申年(1884)孟夏谷旦,里人陈翊杰敬书。
35.无名氏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字径16厘米。文曰:
放开大地光明,桂殿秋清澄月镜;
幻出诸天色相,花台春暖动风旛。
36.张荣楹联在大悲楼前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5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七宝见庄严,借法海潮音,经卷三乘参蛤像;
一声观自在,集罗城人影,垆香□字绕鱼篮。
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谷夏,里人张荣敬题。
蛤像,佛教术语。大兴善寺有蛤像。相传隋帝嗜蛤,所食甚夥,忽有一蛤,椎击如旧,帝异之,置诸几上,一夜有光,明肉自脱,中有一佛二菩萨像,帝遂誓不食蛤。
罗城,福州旧城名。宋梁克家《三山志》记载:“唐天复元年(901),王审知创筑罗城四十里(《旧记》云五十二里),设大门及便门十六、水门三。”王审知筑建罗城环绕子城四周,面积约为子城的两倍。
37.李彤恩联在大悲楼前廊柱。楷书,正文字径11厘米,旁款字径6厘米。文曰:
法门开不二,发慈悲愿、结欢喜缘,显璎珞之庄严,亦教亦宗力拯众生超苦海;
罗刹拚大千,翻贝叶经、涌莲花座,享烟云之供养,即空即色须知有福占名山。
光绪甲申年(1884)闰五月谷日,里人李彤恩敬献。
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妙法莲华经·普门品》曰:“即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而以与之。”苏轼《玉盘盂》诗:“两寺妆成宝璎珞,一枝争看玉盘盂。”
贝叶经,佛学杂语,以贝多树叶书写经文,故云贝叶经。
38.陈赞图楹联在大悲楼前廊柱。楷书,正文字径11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罗山本于山分支,说仙山便是灵山,二氏渊源同一脉;
法海为人海归宿,证佛海脱离苦海,众生启觉悟三乘。
光绪甲申年(1884)孟秋吉旦,赐进士出身、刑部直隶司主事、信官陈赞图敬书。
39.贺润兰楹联在大悲楼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3厘米,旁款字径4.5厘米。文曰:
法海本无边,仗宝筏慈航,普渡众生登彼岸;
观音真自在,睹白莲紫竹,别有天地非人间。
光绪十年甲申(1884)仲秋谷旦,闽浙补用总镇、楚沩贺润兰敬献。
40.杨钺楹联在大悲楼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3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禅林拓金粟奇观,南海普陀,初地楼台分法席;
光绪甲申(1884)中秋上浣吉旦立,浙乍信士杨钺敬献。
41.穆图善楹联在大悲楼内柱。楷书,正文字径11厘米,旁款字径5厘米。文曰:
灵山真谛衍罗山,祷山门仰戴慈悲山,雨沛施优霡霂;
南海威神宣法海,庇海国共登仁寿海,氛永靖乐帡檬。
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五月谷旦,福州将军穆图善敬献。
穆图善,号春岩,长白人,官福州将军。甲申中法马江战役前主张“河先塞发”,未被采纳;海战期间,率部在长门炮台打退法军登陆,并在海战结束后,乘敌舰退出闽江口时,“洞其巨舰”(《捐建长门昭忠祠暨张刚勇专祠碑记》语)。
42.林寿图楹联在大悲楼内柱。正文篆书,字径8.5厘米;旁款楷书,字径4厘米。文曰:
因声有色,因色有香,未解三摩,谁是闲根修人;
妙相非音,妙音非浴,不消一瞬,我都观世易来。
光绪甲申(1884)孟秋吉旦,云水生林寿图和南书。
林寿图,初名英奇,字恭三,又字颖叔,自号黄鹄山人。闽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工部主事,历任山东、广西、浙江道监察御史,礼科给事中兼署兵科给事中、顺天府尹、陕西布政使等职。甲申(1884)中法马江战役,马江水师覆灭,朝廷命办团练,以寿图为团练大臣。著有《启东录》《黄鹄山人诗钞》《华山游草》等书。
43.吴从周等楹联在大悲楼后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7厘米,旁款字径3—7厘米。文曰:
勿多心从梦幻影,泡现一花一世界;
观自在无色声香,味得三藐三菩提。
光绪甲申年(1884)孟秋吉旦,里人吴从周、严朝熙同敬酬。
44.徐锡祉楹联在大悲楼后檐柱。楷书,正文字径16厘米,旁款字径5.5厘米。文曰:
普荫慈云,具大神通,度一切苦厄;
宏敷法雨,是真佛力,现五蕴光明。
光绪十年(1884)岁次甲申荷月谷旦,同知衔、特调台北府新竹县知县、仁和徐锡祉敬献。
法海寺是重要的历史文物,1988年7月,鼓楼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11月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2月7日凌晨发生火灾,大雄宝殿和法堂木构架等烧毁,屋顶倒塌,惟存石柱与封火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