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诚之画像
陈诚之(1093—1170),字自明,福建长乐仙山(后团)人。《三山志》载:字景明,闽县人。寓居闽县九仙山麓。盖因陈诚之家后从长乐迁城内东部居住。
陈诚之幼年从闽县学者林之奇学,自幼治诗赋,文才过人。他少年勤读,常登九仙山(于山)顶读书。《三山志》:“鳌顶峰,宋状元陈诚之读书处。”《福州坊巷志》:“于山之巅曰鳌顶峰,一名状元峰,即以陈诚之名也。其上有亭,云为诚之读书处。明正德间,林庭㭿有诗刻曰:‘龙头人去几经秋,炯炯文光射斗牛。千古鳌峰频仰止,书声一派水东流。’”缅怀并赞赏陈诚之的科第成就。石壁上所留“状元峰”题刻,乃明代学者杨应韶所书。
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陈诚之中壬戌科状元。“自明以下,赐第者二百五十三人。”(《续资治通鉴》)史载:当年四月,皇帝御殿,引正奏名唱名之时,“有司定右通直郎、主管台州崇道观秦熺(秦桧之子)第一,举人陈诚之次之。秦桧引故事辞,乃降为第二人”。因宋朝早有规定,已授官职者,一律不点状元,秦桧引嫌降序,陈诚之遂由二名而列榜首。另说,陈诚之在殿试对策中亦主和议,颇合秦桧之意。
陈诚之及第后仕历,《三山志》记载颇为简略:“历秘书省正字,祠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礼部侍郎,知泉州,召为翰林学士,同知枢密院事,迁知院,终端明殿学士。”从其他史料看,他的仕途经历算是一帆风顺:初授左承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翌年即绍兴十三年(1143)二月,授秘书省正字,六月授校书郎。十五年授秘书郎,不久升祠部员外郎,掌集贤院、史馆、贻文馆、秘阁图籍。十八年,由国子监司业权(代理)尚书吏部侍郎,继改权尚书礼部侍郎。任上陈诚之建言称,京都国庠(上庠)外舍生从来未尝满额(以二千人为额),有不少人身在原籍,并未到庠就学,有的不经公试入等,或请假归省,“即就乡举”。这些人占据学籍,“有妨后进”。朝廷听从其建议遂下诏,从十九年起,“岁终检校除籍”。十九年,陈诚之以权礼部侍郎受命充贺金主生辰使,出使金国。二十年九月,又以同职出使金国,为大金国贺正旦国信使。同年,陈诚之由权尚书礼部侍郎兼侍讲。二十一年,陈诚之为高宗侍从,曾扈从随幸张俊私第,其职衔为左朝散郎、礼部侍郎兼权吏部尚书。二十五年十二月,以敷文阁直学士出知泉州,旋召入朝,任翰林学士。二十六年正月,以翰林学士兼侍读;四月,假资政殿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充贺大金国上尊号使,第三次出使金国。陈诚之至北廷,颇见信任,也给金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其后有继任往聘使金者,金人“必问其安否”,并询以陈诚之当下情况。九月,累官翰林学士兼侍读、同知枢密院事(正二品)、端明殿学士。(www.xing528.com)
乾道五年(1169)八月,陈诚之以端明殿学士、左中大夫、提举太平兴国宫致仕。次年卒,葬长乐蒿平里。清乾隆《福州府志》载:绍兴十三年(1143),即陈诚之中状元次年,地方官就在福州城内拱星坊为陈诚之立状元坊,并改唐之九仙坊为登瀛坊。
关于陈诚之在福州城内的住址,历史上有不少记载。明万历《福州府志·街市》载:“登瀛坊巷,宋状元陈诚之宅址。”明王应山《闽都记》载:“鳌峰坊,旧名九仙坊,通水部门,有宋状元陈诚之祠堂,更今名,祠今废。其东曰登瀛坊。”又曰:“鳌顶峰,宋状元陈诚之读书处,旧为嘉福院。”何乔远《闽书》载:“宋诚之读书于嘉福院,后状元及第,闽人又呼曰状元峰。”清代在九仙山北鳌峰坊建书院,为纪念陈诚之金榜题名,因坊而命名,乃称鳌峰书院。据《福州坊巷志》记载,陈诚之住宅“在(鳌峰)坊南。诚之闽县人,绍兴十二年(1142)进士第一,其宅后改为祠堂,早废”。清人杨庆琛有诗曰:“金鳌峰下传经地,从古科名艳状元。”抒发对鳌峰书院传经课士及士子争取科名的感慨,应由怀想陈诚之往事而发。
清代以后,记陈宅旧址仍如上述,《榕城考古略》和《福州坊巷志》都加上“中有九曲亭,南折达于九仙山”。“上斜坡为于山登山之孔道,以旧有九曲亭而名”,“其地为于山东麓”。2015年,经明清古建筑专家考察发现,鳌峰坊古民居13号古宅乃陈诚之旧居。今只余一进,面积不过255平方米,其建筑应为祠堂之遗,厅中央原祖龛上方有“长发其祥”字样,屋旁废墟中有“支祠”碑刻,可以作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