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人类又一味地向大自然超量索取,势必将进一步加剧自身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破坏。由此可知,遏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欲望,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际上是保全人类自身。总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只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保持或恢复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是生态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生物体通过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来维持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衍。因此,保护自然、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便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因为,人类只能以极少数的农作物和动物为食物来源,所以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简单的食物网络极不稳定,容易发生大幅度波动。而人类又一味地向大自然超量索取,势必将进一步加剧自身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破坏。由此可知,遏制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欲望,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实际上是保全人类自身。人类也只有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按照生态规律办事。

(1)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开发自然资源必须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为前提。只要重视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的原则,就可以保持系统的生态平衡,同时又可以开发自然或改造环境。只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协调,才能使自然生态系统适应外界的变化、不断发展,也才能真正实现因地制宜,发挥当地自然资源的潜力。只有重视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才能避免因结构或功能的过度损害而导致环境退化的连锁反应。

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必须注意保持其一定的数量和一定的年龄及性别比例。这应该成为森林采伐、草原放牧、渔业捕捞等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条生态原则,以保证生物资源不断增殖恢复。否则,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资源枯竭,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改造自然、兴建大型工程项目,必须考虑生态效益(www.xing528.com)

改造自然环境、兴建大型工程项目,必须从全局出发,既要考虑眼前利益,又须顾及长远影响;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破坏后果往往是全局性的、长期的、难以消除的。例如,兴修水利既要考虑水资源的利用,又要考虑由此引起的生态因素的变化。否则,一旦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埃及20世纪70年代初竣工的阿斯旺大坝就是例证。该坝的建成在电力、灌溉、防涝等方面带来了有益的一面,然而却因破坏了尼罗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引起了一系列未曾料想的严重后果。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流经苏丹和埃及而入地中海,在埃及入海口形成肥沃的三角洲。千百年来,河水的定期泛滥,给三角洲带来了土壤养分,冲洗了盐分,又给地中海带去了营养成分,著名的沙丁鱼即产于此地。大坝建成之后,河水不再泛滥,土地缺少肥源,盐渍化威胁日益加重。同时地中海也因缺少养分来源,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生产受到损失,沙丁鱼的产量由未建坝时即1965年的15000吨降到1968年的500吨。水库完工后的1971年几乎不产沙丁鱼了。此外,由于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当地的生态条件,使得血吸虫病和疟疾患者都增多了。

阿斯旺大坝虽然有利于埃及的工农业生产,但也使埃及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如葛洲坝的建立,忽略了鱼、蟹等的洄游生殖规律,后来经一些生态学家的建议采取人工投放鱼苗并辅以相应的其他措施,才保证了长江流域的渔业生产。因此,对于重大工程必须审慎从事,事前应充分论证,像三峡工程一样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生态平衡破坏的后果,并尽可能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3)大力开展综合利用,实现自然生态平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输入系统的物质可以通过物质循环反复利用。在经济建设中运用这个规律,可以综合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将生产过程中排出的“三废”物质资源化、能源化和无害化,减少对环境的冲击。总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只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就一定能够保持或恢复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