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第一次有文献报道FMT用于治疗IBD(Bennet et al,1989),研究者本人就是一名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经激素和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无效后,他通过保留灌肠的方法进行FMT。6个月后,肠道症状完全消失了,肠道活检也提示炎症缓解。FMT治疗IBD合并CDI病人也有明显的疗效。2012年第一篇有关其治疗IBD的综述发表,包括9个研究的41名IBD的病人(27名UC,12名CD及2名未分型病人(Anderson et al,2012),分别通过灌肠、结肠镜或鼻空肠管途径进行FMT。大部分IBD病人症状得以缓解(19/26),且可不需要再继续使用IBD药物维持缓解。然而在这篇综述中,IBD的高缓解率可能存在误差,因为这些研究对象并未包括疾病缓解期病人。第二个荟萃分析包括111个病人,其中成年IBD病人的治疗有效率可达77%,然而这项研究有重要的方法学缺陷。一个最近的荟萃分析包括18项研究(Colman et al,2014)(9篇cohort研究,8篇个案和1项RCT研究),总共包括122名IBD病人(79 UC,39 CD和4名未定性病人),结果提示FMT治疗可获得45%的临床缓解率。其中个案报道排除在外,从而减少了统计学误差。在亚组分型中的成功率分别为:UC 22%,CD 60.5%,年轻病人(7~20岁)64.1%。这些结果提示FMT在治疗CD或年轻病人更为有效,但病人有明显的异质性,所以研究也有其局限性。
2015年,Moayyedi等进行了一项RCT研究,75名轻中度UC病人被随机分成FMT治疗组和对照组。前组每周接受1次FMT,后组则只使用灌肠作为对照,共持续6周。UC的缓解作为主要结局指标,定义为Mayo评分<3,同时在第7周达到完全的黏膜愈合。FMT组24%的病人得以缓解,而对照组只有5%的缓解率,差别显著。除此之外,接受FMT病人的粪便与对照组相比,菌群多样性明显提高(Moayyedi,2015)。另一项RCT研究包括了50名轻中度UC病人,病人随机被分成两组,前组FMT的粪便来源为健康捐赠者,后组则灌注自体粪便作为对照。两组都通过鼻空肠管途径,分别于第1周及第4周进行FMT,共移植两次。在12周,Mayo评分降低1分作为治疗结局事件,结果发现,30.4%接受捐赠粪便的病人获得缓解,而约25%自身对照组病人得到缓解(Rossen et al,2015)。更有力的证据来自2017年Lancet报道的一项研究——FMT对轻中度UC治疗有效(Paramsothy et al,2017)。但是,2015年一项来自芬兰的研究发现不论粪菌移植的供体是来自于健康供体或其自身,FMT诱导UC缓解作用是相似的。但对FMT治疗有反应的与无反应患者之间比较,他们之间的菌群结构是不同的(Rossen et al,2015)。2017年一项包括22项RCT研究的荟萃分析指出:只有VSL#3,一种由英国药物公司提供的益生菌混合物,能有效缓解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而其他的益生菌在诱导活动期UC缓解的疗效与5-ASA相似(Derwa et al,2017)。同样国内学者吴开春教授指出,即便FMT对于轻中度UC有效,但其效率仍较低(仅有27%达到临床缓解),并且FMT对于重度UC是否有效仍不明确,因此,目前仍不能将FMT作为UC临床治疗的标准方法加以推荐(吴开春,2017)。
FMT治疗CD的治疗效果成功率差异大,提示CD对FMT的治疗反应较UC差。尽管有报道提示单次FMT是有效的,但绝大多数CD病人需经历多次FMT才获得明显的临床改善。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单次FMT治疗30名反复复发的CD病人,第一个月临床改善率可达86.7%,临床缓解率可达76.7%。经FMT治疗后3月,病人体重明显升高(Cui et al,2015)。总之,FMT治疗IBD效果不如CDI,因IBD是具有复杂机制的疾病,涉及基因、环境、免疫和微生物因素等多因素。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各种临床资料如病人的临床特征、合并用药、FMT的时机和FMT剂量及频次都将需要考虑。IBD病人肠道菌群的数量减少,菌群多样性缺失,典型的失衡现象是类杆菌属及厚壁菌门的缺失,这些细菌具有抗炎作用,而致炎作用的菌群相对增加,这些可能导致IBD病人的肠道对细菌和病原性细菌的免疫反应异常。(www.xing528.com)
FMT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尚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移植的途径、治疗的频率、菌群的筛选、供者粪便的准备及FMT受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今后FMT治疗IBD的工作及研究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