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微生态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又曾称粪便移植和粪菌治疗法,FMT即将健康供者的粪便过滤液输入受者消化道内,治疗某些特定的疾病。据考证,至少2000多年前中医便有“以毒攻毒”的疗法,这与现今用粪便移植来治疗肠道感染性疾病别无二致(杨云生,2015)。此后,据史书记载,早在1700年前葛洪利用“黄龙汤”,即粪便悬液口服治疗食物中毒或重度腹泻的病人(Zhang et al,2012)。以粪便为食的动物很常见,食粪有助于促进胃肠道的发育,提高机体对病原体的定植抗力,有利于机体消化营养物质。17世纪意大利人将FMT应用于治疗牛羊的胃酸过多及马的慢性腹泻,增强雏鸡对肠道病原菌的抵抗力。1699年,一位德国医生Franz Paullini出版了一本书,名为Heilsame Dreck-Apotheke,内容是关于人类和动物粪便在医学中的应用。1958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Eiseman及其同事采用FMT成功治疗了4名严重伪膜性肠炎病人(Eiseman et al,1958)。此后FMT被用于治疗难治性复发性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recurrent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RCDI)(Lehrer et al,2013;van Nood et al,2013)。在过去的几十年,随着技术发展,FMT的给予途径和制备程序不断得到改进(表17-1)。
表17-1 FMT发展历程
续表(www.xing528.com)
半世纪前人们就提出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的概念:共栖菌保护宿主肠道免受病原菌侵袭的作用。然而,内源性微生物群阻止病原菌的定植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关内源性微生物群在维持肠道稳态中的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微生物群与病原菌之间的关系。1977年,Koch正式将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CDI)作为一种微生物相关性疾病。由于CDI的总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提高,故CDI发病机制越来越受到重视。CDI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人们研究内源性肠道菌群与宿主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打开了一扇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