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五位,死亡率列居第四位,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HCC起病隐匿,恶性程度极高,发现时一般多到中晚期。近年来研究发现慢性炎症反应在HCC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原发性肝癌患者相较于健康人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导致肠源性内毒素增加;肝脏持续暴露在肠道微生物产物,如内毒素、LPS、细菌DNA以及肽聚糖等,后者激活肝细胞炎症因子信号通路;而且HCC患者的TLR4表达增强,激活后促进肝脏库普弗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导致肝细胞慢性炎症损伤,细胞产生DNA甲基化变异并不断积累,最终导致DNA突变,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肝细胞异常增殖,导致HCC的发生。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癌模型中内毒素的含量增加并调控肝细胞的存活和增殖;若通过抗生素治疗减少内毒素的产生,或敲除内毒素的受体TLR4,都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Yu et al,2010)。给予抗生素可以减少大鼠肠道中脂多糖的产生,降低肝脏肿瘤的转移。甚至在砷诱发肝癌的过程中,砷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Choiniere et al,2016)。
众所周知,肥胖和很多肿瘤相关,包括肝癌。除了其他因素外,胖子的高脂肪饮食导致的菌群改变也可以增加内毒素的产生和肠道通透性的增加,进而促进肝癌的发生(Djuric,2017)。(www.xing528.com)
此外,孙丽莹、杨云生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终末期肝病患者肝脏移植前后粪便菌群组成不同,例如,肝移植后患者肠道中放线杆菌属、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的丰度下降,而微单胞菌科、脱硫杆菌属、优杆菌科及Akkermansia的丰度则上升,移植后患者肠道微生态特征趋向于正常对照者。进一步通过KEGG代谢通路分析显示,一些代谢通路(维生素K、氨基酸转运蛋白)合成显著增加,提示肝移植之后肠道微生物参与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功能得到改善(Sun et al,20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