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体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为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受到破坏后如何促进疾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肠道菌群逐步成熟的过程在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个过程决定了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宿主对感染、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的易感性程度。这类菌群变化通常是因为饮食改变及年龄相关的消化生理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的。
儿童体内微生物的相关研究为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受到破坏后如何促进疾病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信息。新生儿肠道基本上没有微生物(但少量的细菌通过胎盘循环而发生的易位很可能为胎儿出生前提供了一个原始的细菌群落)。在出生过程中,新生儿的肠道开始被来自产妇和环境中的细菌定植。初始的微生物组成结构随生产方式(剖宫产、经阴道分娩),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配方奶)及环境卫生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岁以后,婴儿肠道内形成各自独特的微生物群落;2~3岁,儿童肠道微生物的模式和多样性便与成人相似。肠道菌群逐步成熟的过程在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个过程决定了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模式,以及宿主对感染、自身免疫和炎性疾病的易感性程度。
从童年到老年肠道微生物的构成保持相对稳定,但老年之后肠道微生物会发生改变。这类菌群变化通常是因为饮食改变及年龄相关的消化生理改变等因素引起的,但目前仍不清楚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肠道菌群的。肠道横断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布着不同的细菌。居住在靠近黏膜表面的细菌与免疫系统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位于肠腔的细菌可能与食物消化的关系更密切。(www.xing528.com)
人体接受某些药物治疗或食用曾喂养抗生素的动物的肉制品后,都会引起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从而对新陈代谢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表明,体内抗生素的累积量与肥胖及代谢障碍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用预防剂量的抗生素处理幼龄小鼠可增加小鼠肥胖症的发生率,并可促进代谢功能障碍。流行病学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可见共生的肠道微生物群对代谢平衡的重要性(Cho et al,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