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助力经济繁荣!

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助力经济繁荣!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珠江三角洲星罗棋布的乡镇中,中山市横门镇以其精心营造的“五星级投资环境”,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和城市人回归大自然的兴趣。镇委书记何联明说:优美的环境已成为横门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保住了绿水青山,营造了五星级的投资环境,横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助力经济繁荣!

看不见高矗的烟囱,找不到浑黄的废水,蓝天白云下,崭新的水泥大道伸向碧蓝的海滨,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座座花园式的高科技企业……在珠江三角洲星罗棋布的乡镇中,中山市横门镇以其精心营造的“五星级投资环境”,越来越引起海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和城市人回归大自然的兴趣。

横门曾经穷出了名。直到1989年,当邻近的镇经济突飞猛进的时候,作为珠江8大出海口之一的横门还陷在恶性循环中不能自拔:5000多人的镇,像样的企业只有一间塑料泡沫厂,全镇工业产值200万元,税收12.5万元,镇自有财政仅有8.5万元;镇干部人心惶惶,95%以上的人要求调走。投资环境更是无从谈起,镇党委、政府十几个部门只有一部要通过邻近镇邮局才能挂长途的电话,用电要经过张家边镇10多个村30多个变压器的分流,路只有一条“九弯二十三曲”的尽头路,被练车的司机戏称“过了横门路,险处不须看”。

“横门再也不能沉寂下去了!”新到任的镇党委书记何联明清醒地认识到:不改变横门的基础条件,一切都无从谈起。为此,横门每做一件事,都付出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代价。曲曲弯弯的尽头路是横门的穷根,使横门丧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为了修通8.7公里长的横榄公路,横门花了6000多万元,而这条现代化的水泥大道其实有5公里经过邻近的南朗镇境内,穿过了其8个村子,经过横门的村只有6个。为了发展,贫穷的横门承担了全部投资,何联明说:“没有肚量和眼光,这条路将永远修不起。”

横门三面环水,但由于是咸淡水交界处,用水却很困难。为了改善生产、生活用水,横门费尽心思采用了5套供水系统:如从南朗镇要来了两个最穷的村,其中一个村有一个年蓄水量60万立方米的水库,镇里花100多万元将水引下山来,解决了全镇的吃水;从西安请来找水专家打出一个日出量80立方米的地下水井;在夏天海水不咸的季节,从海里两级抽水使用,到了冬天则用水库蓄水……就这样多管齐下,解决了用水问题。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如何发展工业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以横门这样的条件和基础,来一个项目都求之不得,要养活一批人,干出点政绩,上污染项目是顺理成章的事。何况这里地处珠江出海口,办污染项目比别的镇更为有利。于是一些皮革厂、电镀厂、砖厂、水泥厂纷纷找上门来。

就在1995银根最紧张的时候,一名外商要求在横门买50亩地办一个炼铜厂。但以何联明为首的横门镇决策者——婉言谢绝,何联明提出:“宁愿不流芳百世,也不能贻害子孙。”他认为:生产的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吃好、穿好,这是最低层次的要求,要生活好,必须要环境好。破坏环境去搞生产,是同生产的目的相违背的,决不能用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来赚钱,换取政绩。他说:饥不择食是人之常情,饥而择食却十分不易,但为了横门的将来,必须要“饥而择食”。(www.xing528.com)

基于这种认识,横门镇提出走资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与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相结合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力以赴保护环境,多搞绿化、不准打鸟,土地连片开发,拒绝污染项目,他们坚信“总有一批企业钟情优美的环境”。

在人们的不解和非议中,横门人耐心等待,终于迎来了环境保护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电力部为了解决全国变压器生产不合理的状况,决定在广东建一个生产22万伏高电压变压器的厂,高电压对绝缘的要求很高,灰尘多就会降低绝缘的程度,因此设厂的条件是当地24小时之内的降尘量不超过50毫克。为此厂方走了许多地方选址,都没有如愿,一到横门便一见钟情,因为这里“空气洁净得可以打包出口”,于是投资1.5亿元的变压器厂落户在了横门。

对横门情有独钟的当然不止这一个项目:生产照相机的新兴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电子集成电路块的仙力电子有限公司,年产各类文字翻译机几十万台的讯达电子有限公司等纷纷慕名而来;集电视、录音、录像、对讲于一体的“可视门铃”,加拿大与中方合资的无导水系列饮料,以及精炼棕榈油等回报高的高科技项目,无不是看中了横门的环境条件而将巨额资金投到了横门。“国际海上俱乐部”“中山海上庄园”等海上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吸引了大批港澳人士和中山、广州等地的城里人前来体会出海捕鱼、田园耕耘的乐趣,1995年游客5万多人,收入1000多万元。

1995年,横门镇财政收入近千万元,工业产值2.36亿元,1996年可望增长一倍。镇委书记何联明说:优美的环境已成为横门招商引资的一大优势,保住了绿水青山,营造了五星级的投资环境,横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新华社广州1996年8月电;《南方日报》1996年8月10日二版头条;美国《世界日报》8月12日;此篇与张愈升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