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西部海滨,一个过去完全靠捕鱼为生的穷村——宝安区西乡镇劳动村,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全村115户村民住进了村里统一建设的别墅新村。别墅村民富裕不忘文明,又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村。
劳动村靠200万元征地补偿费启动集体经济,到1992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益即达500万元,去年村民每股分红收入1.2万元。富裕了的村民无不想把旧瓦房改建成新楼房。然而村民分散自建住宅,既浪费土地又形不成整体,所谓“有新房无新村”。劳动村的“当家人”张耀光、陈贵新等人几经思考,决定由集体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投资、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建设别墅新村,既避免土地浪费,又让少部分经济还不宽裕的村民也能住上新房。
经过四处考察学习,先后六易设计稿,1993年,占地10.8公顷,由158幢别墅式小楼组成的宝源新村住宅小区建成了。整个小区以一个由亭台、花园、长廊、人工湖组成的园林绿地为中心构图组团,大组团内又划分为4个各具特色的小组团,每个小组团为一种建筑款式。每幢楼高二层半,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村民根据各自喜好选择其中一种款式,不分男女,平均每4口人分配一幢,人口多的一户可分到两幢别墅,其中集体出资70%,个人出资30%。
宝源新村的建成,使劳动村向城市化迈出了一大步。然而文明之风并没有随着村民住进现代化别墅而自然形成。村主任陈贵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这里村民普遍有用柴火烧制“雷公茶”的习惯,村民住进别墅之后,一夜间在别墅外面垒起了30多口柴火灶,堆起了大捆大捆的干柴。村里下令拆灶,一些老人却怎么也不肯。几经说服教育,那30多口柴火灶才陆续被拆掉。这些与现代文明极不协调的现象使村党支部认识到,完成农村向城市化的过渡,不仅仅要建设硬件,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素质。
1993年9月,劳动村开始了促进村民向市民过渡系统工程的第一步:先后组织30多名村民前往上海、北京、西安、成都、杭州、香港等地观光学习,让他们感受城市气氛,学习城市行为。接着,一本本涉及精神文明的《住户手册》《村规民约》《内务管理》等送到每个村民手中,开始有效地规范村民的行为。(www.xing528.com)
住进别墅的劳动村对教育更加重视。村里从1993年开始实行奖学金制度,每年从集体积累中划出10万元作为教育基金,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由村负责,对成绩优秀的中小学生给予适当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给予重奖。在村里的股份分配办法中,有一条规定格外引人注目:学生凡无正当理由辍学的,村里不安排工作,取消股份分红,目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常言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在营造文明之风的过程中,劳动村党支部发挥了真正的带头作用。支委每月至少开一次班子成员会,半年过一次民主生活会,党员每周一次组织生活会。村里投资20万元建起了党员活动室,购置了齐全的电化教育设备。制度化的学习和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党员的素质。几年来,全村没有一个党员出现违纪违法行为,没有出现一起群众上告党员干部的事。
目前,劳动村已有195户村民被评为“文明户”,占全村总户数的95%。别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四无村”:无人吸毒,无人赌博,无人违法乱纪,无人游手好闲。
(新华社广州1996年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