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一条线(毛线),鹤山一张毡(拉舍尔毛毡)”,这是人们描述五邑侨乡江门市经济发展特色的一句顺口溜。现在,又有了“桃源一把伞”的新说法。
桃源其实是鹤山市西郊一个人口仅2万的小镇。这个过去在珠江三角洲默默无闻的小镇,近年来由于制伞业的崛起,渐渐名声远播。镇委书记黄耀雄说:桃源是个经济刚刚起步的小镇,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不过3.3亿元,而制伞工业产值就占了近2亿元。目前全镇有制伞厂19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占了全镇劳动力的一半。制伞年总产量近200万打,按全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制伞100把,年制伞100打。
10年前,桃源镇与武汉协作,办起了全镇第一间制伞厂——“粤汉制伞厂”,年产值200万元。此后,一些个体、民营企业看到制伞“有赚头”,便纷纷开厂。记者参观的几间制伞厂,虽然工人只有几十人,但零配件发外加工的人数比厂里的工人要多几倍,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承接加工制伞的一些工序。这些以千家万户为依托的制伞厂,都有各自的特色:以来料加工为主的兄弟制伞厂,规模最大,产量占了全镇制伞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其牌子在沈阳、石家庄已小有名气;南兴制伞厂则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最早的粤汉制伞厂已发展到以产销广告伞为主。(www.xing528.com)
振兴制伞厂的老板娘告诉记者:到这里上门要货的,大多数是东北生意人。因为桃源的伞价低,质量款式又不错,适合东北市场的需求。他们是怎么找到桃源的呢?原来在广州市桂花岗的13条“雨伞一条街”中,大部分伞产自桃源镇,这些东北客商便一路寻到桃源小镇来了。现在,桃源的伞除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外,还销往欧美和非洲市场,伞的档次也从中低档向高档发展,其生产的多折伞,出口价达到36美元一把。
(新华社广州1996年4月9日电;《新华每日电讯》4月10日;此篇与刘子军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