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中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广东中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山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的经验,为全国所注目。从上述认识出发,中山市十分重视城市的高起点规划。为此,中山市近年来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各项城市规划。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取舍中,中山市更是立足长远,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有位港商计划投资5亿元,在中山某镇兴建“中国漂染城”。中山城区内原有8条污水河涌,终年臭水横流、市民怨声载道。

广东中山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一提起城市的法制化管理,市容的整洁美化,市民的城市意识、卫生意识,许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新加坡的花园城市。于是,国内许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大中城市,把考察的目光投向了新加坡。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以及海外许多投资者考察广东著名侨乡中山市后,却由衷地感叹:中山是“中国的新加坡”。他们建议:国内考察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不一定到新加坡,到中山看看就可以了。

中山市副市长吴锐成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中山郊外有一家工厂,与国外一家客商洽谈合作项目时,双方在谁多占200万元的股权上争执不下。问题反映给常务副市长后,副市长请客商吃饭面谈。客商从郊外驱车进城,但见不论老城区、新城区,一样的街道整齐、美化绿化,直到进入现代化的市委、市政府大院,仍然绿树依依,草坪茵茵,感觉非常好。结果他一见副市长就高兴地说:“剩下的200万元不用再谈了,我对中山充满了信心。”

这些并非溢美之词。作为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原是农业大县的中山凭借改革开放的“天时”,以及毗邻港澳、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多达60多万的“地利”和“人和”,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珠江三角洲“四小虎”之一,1983年由县改为县级市,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1979年工农业总产值8亿元,到1994年达到306亿元。去年实际引进利用外资4.2亿美元,财政收入13.2亿元,农村人均年收入2616元,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7880元。

经济发展了,中山的城乡环境质量却没有像有的地方那样变得“千疮百孔”,而是基本实现了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保持在1990年的水平,部分指标还有所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市内4条主要水道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同时符合饮用水标准。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1990年开始参加全省地级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以来,总分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5名。城市卫生不断登上新台阶,1990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城市”,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卫生城市”,1994年除被评为“全国食品卫生示范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还在省政府召开的“南粤杯”和“岭南杯”竞赛暨整治城镇脏乱差现场会上,又喜捧双杯。中山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的经验,为全国所注目。

自1990年确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目标以来,中山市每年投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费用不少于3个亿,其中绿化维护费1000万元,路灯管理费1000万元,近三年仅投入公园建设的资金就超过2亿元。何以如此“不惜血本”?市委书记、市长汤炳权经常向各级领导和干部讲述发生在中山的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小镇,花了很大功夫,请了一批客商,洽谈了几个合作项目,下午要签合同了,中午镇里请大家去镇上最好的一家酒店吃饭。饭前,一位客商去洗手间时路过厨房外面,看到里面苍蝇乱飞,地上污水横流,回到桌前便说中午饭不吃了,下午再来签合同,结果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这件事给汤炳权很大的触动,他认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整齐清洁的卫生概念,也不是为创建而创建,拿一块“牌子”,而是为了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发展经济;促进广大市民素质的提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造一个整齐、清洁、美观、优雅的环境,更是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密切党同人民关系的大事。(www.xing528.com)

从上述认识出发,中山市十分重视城市的高起点规划。副市长吴锐成说:城市规划得好不好,标志着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反映,更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人有了钱,生活富裕了,但如果生活的城市乱糟糟,也还是一个低层次的、简单的“丰衣足食”。为此,中山市近年来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各项城市规划。1992年请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的修编,1993年已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又完成了老城区、中心城区40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镇区也已做出各自的规划修编,还做出了空中微波通道、风景旅游区、绿地系统、交通港口等近10个专项规划。关乎全市120万人民生活和经济建设用水的西江中山河段、长江水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等4条境内水道,已全部实行立例保护。

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取舍中,中山市更是立足长远,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杜绝新污染源的产生。市委书记、市长汤炳权经常强调这样一句话: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保护中山的环境,“宁可少要一亿元产值,也不要盲目引进一个污染严重的项目”。为切实控制境外污染项目向中山转移,市政府1990年转发了市环保局《关于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报告》,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严格控制电镀、制革、造纸、漂染、冶炼、境外垃圾等重污染行业的发展,明确规定对这些项目的立项,由市环保局初审,最后由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据统计,近几年中山市否决重污染项目近百个,其中投资超亿元的项目就有14个。有位港商计划投资5亿元,在中山某镇兴建“中国漂染城”。市里考虑到该项目建成后每天要排放2万立方米污水量,而目前的水平尚治理不了,只好忍痛割爱。还有一个镇,拟兴办中外合作“醋酸纤维浆粕工程”,总投资3亿元,产品市场需求量很大,经济效益诱人,镇里已花了40多万元进行可行性论证。但该产品排污量很大,所用木麻王、大叶桉、小叶桉等树种,加工过程要产生大量黑液,处理又很困难,市委常委和市长联席会议开会讨论4次,最后还是采纳了环保部门的意见,予以否决。有关部门测算,仅否决的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至少给中山减少了几十亿元的产值。但中山人并不惋惜,他们为了环境质量,“宁肯现在留骂名,也要以后留美名”。

据介绍,自1990年开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以来,中山市投入城市卫生“硬件”建设的资金达20.26亿元,除了用于道路、城市供水、长途汽车站等窗口单位建设外,最为市民称道的是把昔日的污水河涌变成了绿化长廊。中山城区内原有8条污水河涌,终年臭水横流、市民怨声载道。市里先后投资4500多万元,对这8条污水河进行覆盖,覆盖总长达10公里,全部变为道路或绿化带。如今,中山城区只见花街绿巷、不闻污水臭气。与此同时,想方设法大搞园林绿化建设,已初步形成公园——绿化带——专用绿地等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化体系。1990年以来,在整治和充实逸仙湖等5个公园的基础上,新建了华柏、兴中、紫马岭、孙文纪念公园4个公园和32个街头游园,其中投资1.5亿元,占地87公顷多,于1993年10月建成的紫马岭公园,是目前广东省较大的兼具城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公园,去年被建设部评为“全国城市环境治理优秀工程”。对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市政府反复审查,三改工艺流程,规模由原定的日处理能力2万吨改为10万吨(一期工程),总体规模日处理污水为30万吨,占地450亩。该工程由美国M/H国际环保工程公司总承包,目前为该厂配套的城区内大部分分流渠道已基本完成,前期资金已经到位。

(新华社1995年11月13日调研报道;与张愈升、蓝松涛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