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东农业来说,过去的1993年喜忧交加,喜的是:农业效益提高,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优质水果和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以海洋为重点的开发性农业更是获得突破性进展;忧的是:粮、蔗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度减少。面对新的形势,广东各级政府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农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
广东是个人多地少的缺粮省,粮食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为了保证全省6000多万人口和近1000万暂住、流动人口的粮食供应及工业用粮,每年约需调进粮食50亿公斤。去年底,广州及省内一些城镇粮价一再上升,虽然事后证明多是人为因素推动,但这一风波使曾经认为“有钱就有粮”的广东人感到,决不能忽视粮食生产出现“风吹草动”对整个社会的冲击。正如副省长欧广源所说:“在粮食充足的情况下,的确有钱就有粮;但一旦遇到供需紧张,有钱也买不到粮。”
近几年来,在市场的驱动下,广东农民大幅度减少粮、蔗种植面积,扩大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塘鱼、茶叶和水果的生产。在乡镇企业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糖蔗种植面积减少了50%。应该说,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这是农民走向市场后正常的表现。问题是,在农业从过去的统购统销全面进入市场后,政府如何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这一点已经引起广东省领导的重视。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几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业问题,针对一些地方乱建开发区滥占耕地的情况,派出了6个检查组,共查出违法用地1.4万多宗,面积6万亩,清理撤并各类开发区191个,面积32万多亩,其中耕地19万亩。
“广东粮食生产的被动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广东省委、省政府统一认识后,确定了全省粮蔗生产的最低临界限:粮食年播种面积不少于5000万亩,产量不低于350亿公斤;甘蔗400万亩,糖产量200万吨,均比1993年预计数有较大幅度提高。(www.xing528.com)
从1994年开始,省上每年财政投入5000万元,用3年时间建立50个商品粮基地县。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管理纳入了法制轨道。省政府要求总面积不少于3000万亩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必须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划定。建立粮食生产支持保护制度,主要措施是: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粮食生产风险补贴资金,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垦复基金的征收标准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自负盈亏的经营者。在粮食比较效益低的客观现实下,如何解决广东省粮食供求矛盾?此间有关人士认为,考虑到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发展工业与经济作物的比较优势,广东省曾寄希望于同中部粮食产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以缓解粮食紧缺的问题,实践证明这在近期内也难以保证。因此,广东省采取上述措施是现实的选择,但具体落实中绝不能采取计划经济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对农民下达指令性生产计划。与这些措施相配套,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深化农村改革。据介绍,广东省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正在积极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子。同时加快农工贸一体化和农业保障体系建设,以建立起贸工农三者利益共沾、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粮食生产经营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