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侨乡云浮县还是广东省最为贫困的地方之一。说起穷根,人们首推满山遍野的石头。当地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云浮,云浮,满山石头,若能调走,永不回头。”也难怪,在计划体制单一经济模式和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下,云浮人怎能想到用那触目皆是的石头来砌筑富路呢?
今天,云浮依然石头满山,探测表明,全市可供开采的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资源,仅地面部分就有11亿立方米。不同的是,在市场经济的新眼光下,去浮人真正用石头砌筑出了一条“富路”:目前乡镇三分之一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石料加工销售。
驱车云浮城乡,处处可见石头的踪影:大街边,公路旁,石料门店比比相连,除了初步加工得平展展的毛坯料,方方正正的板材,还有用各色石料加工成的新潮家具和精美工艺品。最引人注目的是沿国道324线公路两侧形成的“百里石料建材走廊”,这条闻名全国的石料走廊实际长70多公里,分布有以个体、联户为主的石料建材企业3000多家,拥有踞石机、磨光机六七千台,年产各种石料板材2000万平方米,石米、石粉数百吨。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条石料走廊内的石料不单产自云浮本地,而且来自全国各地。如平均每平方米售价300元的“巴西黑”“中国纯黑”“中国绿”“橘红”等就是从河北、内蒙古、四川、广西等地收购来的。(www.xing528.com)
云浮石头经济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起步之初,由于“保国营,限集体,卡个人”的保守政策限制,只是个别胆大的农民用开山炸石的土办法开采加工,发展慢,石料浪费严重。后来各镇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看待资源开发,实行资源、经营、流通渠道“三放开”,才使石料加工出现镇、管理区、村、个体、联户“五个轮子”一齐转的格局,并很快形成了规模市场。各镇继而推出“集全国优质石料为我所用,将云浮产品打向国际”的新战略,组织近万人的购销队伍,在全国10多个省(区)、100多个县(市)建立长期的原料供应基地,在外地办起数百个加工点和销售点,从四川、北京等地购进“中国红”“汉白玉”等优质大理石、花岗岩荒料。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还从巴西、加拿大、意大利等国购进名贵的花岗岩石料。这样全方位地进行石料开发经营,云浮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成为全国四大石料建材基地之一,“要石料,到云浮”的名声传遍全国,优质石料还漂洋过海,销往日本、美国、德国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华社1994年5月19日电;《新华每日电讯》1994年5月20日;此篇与江佐中、阙继兴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