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珠海市开发西区的决策是具有大手笔、大气魄的超前之举的话,钟华生的实践更是从一开始就跳出了计划经济“等、靠、要”的樊笼,挥动市场经济的“魔杖”,合理地调动和配置开发建设所急需的资金、人才资源,高速、高效地创造了“四两拨千斤,黄土变黄金”的奇迹。
钟华生有一个著名的“共享经济”理论,即完全按市场经济的法则,把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管理、服务等各种生产要素,以股份的形式汇集到有国营、集体、私营、个人、企业家、发明家等共同参与经济、共享经济利益的统一体中。
钟华生这样阐释了他的“共享”理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经济,但由于资产、经营没有一体化,经济命运没有共同化,出现了诸如企业没有自主权的短期行为,内部分配不公、吃大锅饭等弊端。共享经济模式不仅以资本定股,而且实物、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能够带来资本增值的有形的资源要素和无形的知识、智能、信息等都可以折算成股份。这种股权不可转让,退休不退股但有继承权,权责利直接挂钩,真正体现职工当家做主的权利。
正是在这一能最大限度调动职工积极因素的“共享经济”理论和全新的运行机制下,西区的开发者在同国内外客商的经济交往和合作中,不只信守平等互利的原则,更以“你先利,我后利;眼前让利,长远得利;直接让利,间接得利”的让利策略吸引了国内外1.3万名股东,很快聚集了一笔数目可观的民间资金,启动了西区的开发。投资者也同时有利可图,有财可发。一个投资“金海岸”的港商吴先生,开始投了5000万元,半年就获利500万元。
1991年9月,钟华生发起成立了一个由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市县的3000多名私营企业主、个体大户、发明家等股东组成的“群星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堪称中国超级股份公司的经济实体,完全按共享经济模式和股份制运作,按功得利,共担风险。经历两年滚动发展,公司已拥有上亿元固定资产,已在西区投资兴建3万平方米的“群星科技楼”和6万平方米的“群星花园”。
发展工业是西区开发战略的核心。钟华生在成功运用市场机制吸纳民间资金,大举兴建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出“富强在于实力,竞争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方针,从政策、用地、定向审批、资金、人才等方面为快上工业创造条件。西区的人们常常听钟华生讲这样一句话:“荒凉,黄金不如土;兴旺,泥土变黄金。”而荒凉与希望的区别,首先是人的流动,人流动了,就会带来资金和商品的流动。
尊才、爱才、重才,就必须兑现人才和知识的价值。早在1990年,三灶区就筹集1000万元,建立了“龙人基金会”,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门重奖对西区开发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又投资2000万元兴建6万平方米“科学家新村”。同时大胆实施知识入股、技术入股:富有经验的经营管理人才,可以凭管理才能入股;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才,可以技术、专利入股……(www.xing528.com)
有人也许会说,对人才重奖重酬这并不新鲜。是的,重奖重酬只是形式,并不是目的。西区的开发者深谙人才所希望能够兑现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渴望得到一个施展其才能的机会和舞台。对此,钟华生有一个形象的“马论”:“要让万马奔腾,首先要做到马缰归主。不能骑马的是一个人,牵马的是另一个人,赶马的是第三个人,要让骑马的人自己把握缰绳。”
在这一独到的用才之道吸引下,5年内全国各地到西区求职的人才达5万多人,区里从中挑选了近千人,其中各门类专利发明者、专业人才就有500多人。过去跑出去的1000多名本地人中,也有760多人回归故里。从1992年开始,西区又实施跨世纪的“造才”战略:先后从各大专院校招聘来300多名博士、硕士、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当“村长助理”,去工厂、公司任“厂长助理”“经理助理”,3年后,按各自特长,在全区统一调配使用。为确保助理们的月工资在400元以上,区里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的补贴到村。
挥动市场经济的“魔杖”,钟华生如愿以偿:资金源源而来,人才大显身手,一家家“规划高水平,项目高起点,企业高效益”的外引内联企业,落户海岛。全区先后成立外资企业65家,协议投资总额12.88亿元;内联企业269家,协议投资总额26.43亿元,初步形成了化纤纺织、焊接器材、食品饮料、摩托车制配、高科技软件等5大工业系列。
1993年,三灶区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5亿元,这一数字虽比开发前的1988年增长了5倍,西区人却认为“湿湿碎”(小意思)。他们有充足的理由豪情满怀:投入30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所奠定的充足后劲,加上已定点金海岸的9.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本世纪末三灶管理区工业年产值将超过200亿元。
金海岸,遍地金!
(《经济快报》1994年6月13日第一版;《半月谈》内部版1994年8期;《经济参考报》周末版1994年3月19日二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