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牧区今年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旱象触目惊心:荒漠半荒漠草场植被衰败,连耐旱力很强的马连、芨芨草也变成了枯黄、干黑的一片,干旱造成130多万头(只)牲畜缺草,81万头(只)牲畜缺水……
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牧民们却没有像以往大灾之年那样唉声叹气,牧区也没出现牛羊倒毙的惨状。从西端的阿克塞、肃北到东部的肃南、天祝,记者看到,各族牧民人心稳定,全力以赴抗灾保畜。牧民们说,是政府兴建的防灾保畜基地给我们送来了“救命草”。
祁连山牧民最欢迎的政策首先是草畜双承包责任制。1988年以后,祁连山牧区先后将冬春草场全部承包到户、联户或自然村;夏秋草场也大部分进行了承包。草场的用、管、建和牧民的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调动了牧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他们自筹资金,修建棚圈,爱畜如子。
肃南县1984年至1990年共投入807万元,围栏草场68.5万亩,畜均有围栏草场1.26亩;其中牧民个人投入418万元,占总投入的51%。这个县在1980年培育出细毛羊新品种——“甘肃高山细毛羊”,对全县羊只全部进行改良后,又引进世界畜牧优良绵羊“新西兰美利奴”,与本地羊配种试验获得成功,近三年已繁殖半血羊2.3万只,增产羊毛1.6万多公斤,仅此一项增值14万元。
刚刚下乡回来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副县长阿排太告诉记者,牧民之所以灾年不慌,是因为他们感到有“靠山”。这“靠山”一是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它使阿克塞的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元,自我抗灾能力大大提高;二是政府兴建的牲畜“温饱工程”为牧民雪里送炭,保住了绝大部分的畜群。(www.xing528.com)
记者驱车来到敦(煌)格(尔木)公路300公里处的海子草原去看这个县的防灾保畜基地。只见1.2万亩人工草场“一”字排开在戈壁与草场结合的广阔滩地上,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1公里。渠水潺潺,牧草茂盛,不见尽头。基地的同志介绍说,牧草平均高1.7米,每亩产草量150多公斤,今年可割贮青干草130万公斤,可供全县12万个羊单位中10%的乏弱畜集中补饲72天。春季灾情发生的关键时期,基地半个月内就可以向灾区调运青干草15万公斤,牧民说:“共产党为我们送来了救命草。”
阿排太副县长回顾了1975年的风雪灾害。那一年,全县死亡牲畜4.3万头,损失率高达14%,仔畜繁活率只有51%。今年灾害更为严重,牲畜死亡率却比1975年下降了9.98%,繁活率提高了20.6%,因此增加经济收入299万元,农牧民人均增收781元。“温饱工程”立了大功。
畜牧“温饱工程”的建立,保证了祁连山区畜牧业发展的后劲。经过多年努力,甘肃省畜牧部门已在祁连山下建立了12.9万亩的防灾保畜基地,每年可提供1600多万公斤青干草、163万公斤精饲料,可为40万个羊单位解决冬春补饲问题,年减少损失60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