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动村民,打破贫困-陇原情南粤路新闻作品选

感动村民,打破贫困-陇原情南粤路新闻作品选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李子奇一次又一次的关心过问下,唐老大精神振作起来,带着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下,盖起了5间新房。要唤醒他们沉睡的自我,光大喊一声是不够的,必须要“先动感情,后动脑筋,再动真格的”,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帮贫困户之所需,用商品经济的浪潮把他们搅动得不得安宁,达到群众所说的“宁要穷急,不要穷迷”的境界。

感动村民,打破贫困-陇原情南粤路新闻作品选

“苦甲天下”的甘肃省定西县景泉乡兴平村,有个远近有名的贫困户叫唐俊元。因排行老大,当地人习惯叫他唐老大。他的出名不仅因为穷,还因为甘肃省委原书记李子奇曾三次登门访问他。

李子奇初访唐老大时,他一家6口住的小土屋,门上连扇门也没有,晚上只好用一捆麦草堵住。囤里无粮,炕上无被,40岁才娶来的双目失明的妻子面如土色,坐在炕上一动不动。孩子们赤条条的,躲在角落不敢见人。唐老大头不剃,脸不洗,络腮胡子像一团乱草,见了人站得远远的,叫都叫不到跟前。李子奇对唐老大说:“老唐,你拖累重,日子苦,这不能全怪你,我们这些人也有一份责任。政府要好好帮你一把,你可要挺起腰杆子,鼓鼓劲呵!”

李子奇走后,乡政府给唐老大送去10只小鸡,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把7只提到集市上卖了,还埋怨乡干部说:“我连老婆娃娃都喂不过来,哪有工夫去喂鸡!你们以后别给我送鸡了,还是给我发些钱吧!”

这件事传出后,当地一些干部说唐老大“没治”了。李子奇听到后却说:“他锅里没吃的,娃娃们嗷嗷待哺,哪能不顾人先顾鸡呢?他能在那样的干山枯岭上维持住6口人的生命,还真有点本事呢。要是把我们放在那里,也许还不如他哩!”

在李子奇一次又一次的关心过问下,唐老大精神振作起来,带着孩子用心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又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下,盖起了5间新房。

1992年夏天,记者慕名拜访唐老大。但见他那被白杨树掩映的院落收拾得干净整齐,放粮食的一间小屋子里,4筒用麦草编织成的仓里,装满了谷子、麦子、扁豆,墙角旮旯尚有用各种袋子装的玉米等粮食。厨房缸里有米,袋里有面。不幸的是老伴已经去世,大姑娘也已出嫁,一家4口只有大儿子一个劳力。由于天旱,夏粮只产了500多公斤,加上1000公斤余粮,4口人一共1500公斤口粮。

67岁的唐老大刚刚放驴回来,耳朵后夹一根自制的卷烟,头戴没有帽檐的发白的蓝帽,满脸黑黄胡须,贴身一件红色敞胸衫,外穿棉花外露的旧棉袄,蓝色的补丁裤,青布鞋,躬着腰,走路有点跛。(www.xing528.com)

他一边说,一边朗声大笑:“穷丑瞒不了人。前一段我到乡上交公粮,有人开玩笑说,你是李子奇书记面前有名的,我说我是穷得出名,不是好得出名。你问我日子咋样?粮食凑合,几年没吃回销粮了,揭不开锅才会向领导要,有吃的向上要的毛病还不犯。个人庄稼薄的毛病抓住着哩,地耕得和别人一样,绵绵的,软软的,没钱买化肥,雨水合节时别人的好,我的差点。天旱了,别人的薄了,我的就成了拾籽庄稼。”

记者问:“你养了三头驴,不能卖掉一头换些钱花?”

唐老大说:“驴主要是耕地,驴娃子太小,倒不过卖。没有养猪,养不住,留点麸子到春天给驴吃。养了4只鸡,3只叫野狐叼走了。”

尽管唐老大还远不能说已经温饱无虞,但他毕竟是幸运的。当然,这位幸运的老汉透露给我们的远不止这一点信息。

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南沟村小庄社,有个懒得出名的贫困户,名叫宋志远,一家三口人,10亩耕地,他却流浪过日,爱给别人做帮工,因为做帮工饭来张口,且吃得好。因其乳名叫云云,乡邻们干脆叫他“懒云云”。女支书刘海兰把这位名副其实“耕了别人田,荒了自家地”的“懒”人确定为自己的联系户,鼓劲打气,帮助做生产计划,借给他180公斤小麦蚕豆籽种,解决春耕急需。又从乡基金会帮助贷款200元,买了2头仔猪,10公斤当归苗,督促饲养栽种。1991年宋志远家人均产粮500公斤,纯收入4000元。收获了劳动的果实,看到了脱贫的希望,“懒云云”不懒了。

时下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户“宁肯受穷,不肯吃苦”,越救济越懒惰的现象并非个别,什么“山大沟深条件差,人多地少困难大,脱贫致富没办法”,完全靠国家扶持过日子,一些自己能办到的事情也不去办。我们完全有理由指责他们精神不振,等、靠、要思想严重。但如果我们从历史地理人文社会等角度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贫困地区的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的小天地里,眼界不宽,欲望不高,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慢节奏的穷日子,自我感觉良好。要唤醒他们沉睡的自我,光大喊一声是不够的,必须要“先动感情,后动脑筋,再动真格的”,想贫困户之所想,急贫困户之所急,帮贫困户之所需,用商品经济的浪潮把他们搅动得不得安宁,达到群众所说的“宁要穷急,不要穷迷”的境界。如果只是“春种喊一喊,夏管看一看,秋收算一算”,扶贫的计划、措施、效益将是一纸空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