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穷水恶,民穷县更穷。这里地方工业普遍十分落后,现有企业大多负债累累,处在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维持的境地。乡镇企业又刚刚起步,许多地方甚至是空白,因而这些县自我发展能力很低,经济运行处于恶性循环状态。财政收入入不敷出,不仅县县吃补贴,而且要占用扶贫资金才能保证财政的正常运转,形成群众所说的“干部与群众争饭吃”的局面。1989年,20县财政补贴达9464万元,累计赤字4500万元,目前仍在继续扩大。占用财政扶贫资金200多万元,至今难还。
舟曲县的处境反映了这些县的共同遭遇。这个县1992年预算总支出1143.9万元,其中本县财政收入362万元,各类补贴781.8万元。总支出中,93%用于3450名干部的“人头费”开支,公用经费不到30万元。1991年,该县累计赤字已达306.6万元。“拼盘”项目等历年欠账287万元,加上1992年120名新增人员,提高职工奖金、工龄工资、粮价补贴等新增的150万元支出,财政总缺口743.6万元。县长王德奎说:“在这种困境下,县上的工作说白了只有两项:一保干部的工资,二保群众的肚子。”
但这两项保得十分艰难。且不说群众的肚子,仅干部的工资来看,本来增加奖金、工龄工资、粮价补贴是件好事,可由于县级财政太穷,自我消化能力太差,国家只给政策不给钱的这种“好事”在这里却成了县官们的“愁事”。一筹莫展中,他们甚至希望对舟曲这样的特困户,谁给政策谁出钱,无钱就不要给政策。
舟曲本来是个林区县,全县耕地16万亩,林地447万亩(其中180万亩属国营森工企业)。国家无偿投资办工业时,这里不具备条件,办的工业很少。投资体制由无偿变为有偿后,靠贷款和借款办起的企业,因种种原因不是经济效益很差,就是处于长期亏损。“七五”期间,舟曲县财政收入60%来自舟曲林业局,每年收税250万元。(www.xing528.com)
随着林线后移15公里,森林减少70万亩,林业局自己的日子过得也很吃力,1991年给县上提供的税收只有98万元,县财政的自给率由32%骤降至20%。林子基本砍光了,县上的财源也枯竭了,每年还得从本来拮据的口袋里拿出60万元急救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使舟曲人陷入矛盾境地:一方面抱怨过度采伐森林使生态环境恶化,另一方面还得依靠出售林木获取的税收维持财政的正常运转。
王德奎长叹:“穷家难当啊!县政府至今连个会议室也装备不起来,修车、配备办公用具欠账8.25万元,36个局包干经费‘倒挂’36.8万元,干部下乡、出差自己筹钱,兜里装着发票报销不了,我这个一县之长,看病的药费也只能放在抽屉里。”
(新华社1993年第8期调研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