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财政扭补工作系列报道:重视人才突出效益

甘肃省财政扭补工作系列报道:重视人才突出效益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初到1991年夏,甘肃省就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省66个财政补贴县逐一进行调查。省委书记顾金池、常务副省长张吾乐挂帅,把扭补作为全省“关系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之一进行研究,提出了今后10年内力争一半左右的补贴县实现扭补的奋斗目标。人才问题是财政扭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张吾乐副省长尖锐地指出:财政扭补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是资源和资金,而是人才缺乏。

甘肃省财政扭补工作系列报道:重视人才突出效益

对许多财政补贴县连“吃饭”都难以为继、扭补工作又步履艰难的现实,人们都在思考怎样突破这一“怪圈”?多年来经济、财政工作的实践,已使甘肃省上上下下达成了共识:走出困难的唯一出路就是挺起腰板,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兴办“富县工程”,尽快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财政自给能力。

1990年初到1991年夏,甘肃省就组织专门力量对全省66个财政补贴县逐一进行调查。省委书记顾金池、常务副省长张吾乐挂帅,把扭补作为全省“关系全局的几个重大问题”之一进行研究,提出了今后10年内力争一半左右的补贴县实现扭补的奋斗目标。为此,省上尽最大的努力将扭补资金规模由每年的8000万元增加到1.2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拨款由135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

与之相配套,进一步完善了扶持财政扭补的12项政策措施,主要是:扭补项目(包括基建和技改)所需投资一律按省财政专项拨款20%、贷款70%、自筹10%的比例执行;省财政对一些补贴县继续实行借款和提前预拨补贴款;扭补项目在还贷期间实行税前还贷,补贴县实现财政扭补后继续拨付两年的定额补贴,用于生产建设项目;用收回的定额补贴建立财政扭补专项基金,等等。

省政府同时强化责任措施,与15个计划“八五”实现扭补的补贴县签订了责任书,实行重奖重罚:按期实现扭补的,一次性奖励生产发展资金30万元,奖励县上有功人员2万元,并作为晋级的主要条件之一;提前实现扭补的,一次性奖励生产发展资金60万元,奖励有功人员4万元;到期不能实现扭补的,县委、县政府“一把手”就地免职。

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甘肃对今后扭补工作做了5个方面的调整:由过去单一地扶持工业项目向能使财政多收的种植业商业、旅游等产业延伸,因地制宜;由只顾搞新建、铺新摊子向重点抓已建成项目的管理与改造,适当新建方面转变;由单一的支持全民所有制企业适当向能使财政多收的集体企业、乡镇企业扩展;扭补范围由全面铺开、齐头并进向突出重点、分期分批实现扭补转变;扭补任务由“软”向“硬”转变,标准由静态变为动态。这一根本性的转变,旨在避免过去没有充分考虑物价上涨和政策性增支因素,致使大部分补贴县虽然达到了静态扭补状态,却仍然摘不掉补贴帽子。

省委书记顾金池说:各县普遍对实现扭补的愿望都比较强烈,积极性很高,但苦于提不出项目。即使有项目,也对资金、技术、人才等困难束手无策。有的单纯依赖上面来解决,不能正确处理国家支援和自力更生的关系,这是扭补工作的一大思想障碍。因此,各地首先要解放思想、拓宽解决资金、人才、技术的渠道,把富民与富县、工业与农业扶贫与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保守思想,用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人共同开发。(www.xing528.com)

在此基础上,坚持突出经济效益的原则,新建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可行性论证,投资打足、不留缺口,预计效益留有余地。所有扭补项目都要经过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否则计委不予立项,银行不予贷款,财政不予拨款,建委不得批准开工,以坚决杜绝随意拍板的“首长”项目、“人情”项目,确保扭补项目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凡是因可行性论证不认真,项目效益差,背了包袱的,要追究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人才问题是财政扭补的另一个关键问题。在甘肃省,一方面县以下单位科技薄弱,人才缺乏,企业开发不出新产品;另一方面,省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处于“样品、礼品、展品”阶段,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许多补贴县的同志一提到财政扭补就一个劲地喊叫没资源、缺资金,却唯独不涉及人才问题。

张吾乐副省长尖锐地指出:财政扭补的最大制约因素不是资源和资金,而是人才缺乏。他提出,今后扭补项目的论证要逐步实行人才否决权制度,把人才问题作为论证项目的一个必要条件、一项硬指标,不符合要求的,一概不予通过。培养人才要眼睛向内,根据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培养土生土长的各类人才;充分利用省级厅局、科研单位帮县扶贫及省上领导联系县的有利条件,对口培训人才。同时,继续选派科技、工业副县长,加强补贴县办工业的领导力量;依托大中型企业,走出去、请进来,根据项目培训人才;实行“候鸟”政策,多种方式引进外地人才,或短期招聘,或临时借调,或与外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挂钩,随时解决技术难关。

(新华社1992年第6期调研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