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财政扭补工作探索:富县梦难圆

甘肃财政扭补工作探索:富县梦难圆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省70%多的县靠吃财政补贴过日子。截至目前,全省共安排建设扭补项目238项,已建成投产233项,累计实现产值6.89亿元,创利税1.3亿多元。省政府扭补调查组的调查表明:扭补工作使县级工业基础明显增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经济随之发展。尽管数额增加了,仍不够“吃饭”。收入与支出之间越来越大的反差,使得县财政能维持吃饭已很不易,根本无力发展经济。有的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教育系统一家的开支。

甘肃财政扭补工作探索:富县梦难圆

甘肃省70%多的县靠吃财政补贴过日子。自1984年开始,省里每年投入8000万元左右的资金,扶持全省66个县兴办“富县”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安排建设扭补项目238项,已建成投产233项,累计实现产值6.89亿元,创利税1.3亿多元。

省政府扭补调查组的调查表明:扭补工作使县级工业基础明显增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经济随之发展。以1984年省政府同31个补贴县签订的扭补责任书考核,全省已有15个县达到了静态扭补的目标(在预定的扭补年实现收支平衡),其中敦煌、永靖、陇西三县实现动态扭补(稳定地实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

成绩是喜人的,然而困扰却日趋严重:县级财政入不敷出的拮据状况不仅没有好转,反而缺口越来越大,绝大数补贴县处在“越吃越穷,越穷越吃”的恶性循环状况。记者走访部分补贴县、财政部门发现,富县梦难圆的主要困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贴县越来越多,补贴额越来越大。1983年,甘肃省有财政补贴县59个,补贴额1.3亿多元。到1990年补贴县增加到63个,占全省85个县(市区)的74%,补贴额高达2.98亿元。会宁县是个完全靠财政补贴过日子的穷县,县财政的自给率只有42.9%,其余57%要靠上级财政补贴,补贴额逐步增加,1990年全县吃补贴1097.2万元,1991年省、市核定的补贴为1115.9万元。尽管数额增加了,仍不够“吃饭”。

二、收不抵支,财政承受能力差。尽管随着扭补工作的开展,补贴县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收入基数低,支出基数大,入不敷出的情况并未改变。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1984年与1990年比较,全省县级财政收入由6.28亿元增长到13.65亿元,7年净增7.37亿元。而同期县级财政支出却由10.34亿元增加到22.2亿元,净增11.86亿元,增支高于增收4.49亿元,收入远远赶不上支出的增长。(www.xing528.com)

位于高寒阴湿山区的岷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1989年县财政的收入只有177万元,1990年增加到480万元,增收303万元。而1990年财政支出却高达1680.8万元,比1986年的1026.3万元净增654.5万元。类似这种情况在许多县普遍存在,有的县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收入与支出之间越来越大的反差,使得县财政能维持吃饭已很不易,根本无力发展经济。有的县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够教育系统一家的开支。

三、赤字越滚越大,资金调度异常困难。在全省63个补贴县中,1990年有53个县财政发生赤字,累计赤字额1.88亿元,其中有14个县连续9年发生赤字,2个县连续10年发生赤字。

巨额的财政赤字加上历年的结转,使得县级财政资金调度异常困难,欠账很多。上级财政的补贴又难以弥补收支上的巨大缺口,在吃饭与建设的两难选择中,许多县只好把国家和省上拨来的生产发展资金、科教文卫资金、农业专项资金、扶贫款拿来发工资,保“吃饭”。

(新华社1992年第6期调研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