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踞于陕甘宁交界处的山城堡,北通塞外,南控关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11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完成了长征的最后一次战役。
前不久,记者沿着萧关古道访问了山城堡和山城堡所在地甘肃环县。49年过去了,红军战士的浩然正气犹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业绩,激励着新长征路上的后来人。光荣的老区人民,为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保持着当年那股劲。
记者到达山城堡,首先看到的是山城堡战役纪念碑。由肖华同志题写碑名的这座纪念碑,高耸于古堡之上,显得格外雄伟肃穆。49年前,只有一户人家的山城堡,如今变成了街道整齐、绿树掩映的小镇。沿街的商店、学校、医院和高压电线的巨型铁塔,使这里呈现出现代化的节奏和气息。山城乡乡政府坐落在镇子中间。乡长李有梓告诉记者,近几年农民通过种草种树,使这块洒满先烈鲜血的土地面貌大变。现在全乡1300多户,平均每户种草13亩,养大家畜两头,羊15只,其中养羊百只以上的农户就有15家。记者还见到了在山城堡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为红军带路的马清泉老人。老人用“日子越过越红火”来形容这几年的巨变。
离开山城堡,记者沿萧关古道南下,访问了河连湾、环县县城和曲子镇。环县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10月,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环县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年6月陕甘宁边区省委和省政府迁到河连湾,李富春主持省委和省政府工作,习仲勋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这里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凉秋八月萧关道,北风吹断天山草。”这是古人描写萧关的诗句。如今,记者在100多公里行程中看到的却是杨柳夹道、满目青山。与萧关古道平行的环江,清流如带,两岸绿树荫浓、糜谷飘香。1936年,美国名记者斯诺在河连湾小住三日,他对这里的景象作过这样描述:“山丘像巨大的城堡,像成队的猛驮,像滚圆的馒头,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在省府大院的土平房里,李富春曾用法国式饭菜招待斯诺,使他感叹不已。如今,河连湾周围的荒山全是绿树青草。河连湾普通的农家也能用陇东有名的“羊羔肉”待客了。(www.xing528.com)
环县县委书记熊统岐告诉记者,40多年来,环县的“经济起飞”有两次,一次是延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真正解决了边区军民的吃穿问题;第二次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胡耀邦同志1983年来甘肃考察时,提出“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后,环县的农业生产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短短几年时间,全县每人平均年产粮超过千斤,每户平均种草13亩,养羊12只。环县已成为全省种草养畜的先进县。与此同时,环县的经济文化建设也出现了新面貌:全县有了近200名大学生和10多名研究生,乡乡有了卫生院。
记者到曲子镇时,恰逢县委召开庆祝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大会。10多位须发飘白的老红军、老八路,笑谈山城堡战斗和“闹红”年代的峥嵘岁月。老人们深深感到:在建设四化的今天,当年山城堡的战火还在人们心中闪耀……
(新华社兰州1985年10月17日电;此篇与屈维英合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