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丰富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并转化为各类艺术院校的音乐教材,已成为当前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民族音乐表演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课程内容涵盖视唱、练耳及音乐基本理论等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的、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
视唱教材的正确选择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因为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而教材内容的核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而不仅仅是为了完成现有的“视唱练耳”既定的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训练任务,接下来主要以广西民歌为例来探讨视唱练耳教材中如何更好地融入民族元素。
(一)树立民族音乐意识
长期以来,在我国音乐院校的视唱教学中,一直沿用国外的视唱教材和教育体系,但是,它所采用的调式体系及音感、乐感的要求与中国传统的民族调式体系是有区别的。可以肯定的是许多较有影响的国外视唱练耳教材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但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不同于国外音乐的调式、节奏和节拍规律,我们不能将国外视唱练耳训练模式按部就班,而应根据广西不同的民族风格去细心地体和学习。如今,许多人对自己民族传统音乐已经了解不多,知之甚少,简单地认为中国民族音乐土气,只有单旋律线条,没有固定音高,落后,不发达,那是对本民族音乐的轻视与对西洋音乐的盲目崇拜。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民族、地域、习俗、语言等方面的不同,使得音乐有着丰富多彩的旋律、调式音阶、节拍节奏,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演唱方法,形式繁多,风格各异。我们应通过视唱教材的建设,让学生在视唱练耳练习中对民族传统音乐建立民族的听觉审美,体会广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在潜意识方面,增强民族感情,树立民族音乐意识。在学习、借鉴西洋音乐教育体系的原则上,坚持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形成中西两者并存的格局。
(二)视唱教材中民族民歌元素的运用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
柯达伊认为儿童都是首先使用母语学习讲话的,也应该首先使用音乐的母语歌唱。简练、淳朴、固有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最好材料,是培养学生热爱民间音乐、继承民族传统的必由之路。他还强调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因为这会为儿童掌握音乐母语打下基础。可见音乐母语在音乐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由于视唱练耳教学更依赖于听觉感受,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找到突破口和正确的切入点。在广西民歌传承人教育体系中,接受培养的学生来自广西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学生对这些民歌也较为熟知。因此,广西民歌元素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具有作为教学突破口和切入点的价值。如音程的训练主要通过大量的模唱、构唱使学生掌握两音之间的距离感,待基本音级熟练掌握后,将这种训练再“平移”到变化音级上,有些文章称之为“模式音程”。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通常运用的是以模唱、构唱为主的音程训练方法,但这样的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见效。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熟知的广西民歌旋律,如广西壮族民歌那坡过山腔,如谱例8-1。
正如上例的第1小节就构成了小三度、大二度、纯四度三个不同的音程,由于学生对民歌旋律较为熟悉,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模唱和构唱训练,还可以提高音准。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训练时间,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民族民歌元素在视唱教材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1.广西民歌选择范围和对象
广西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兄弟民族。各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岭南古越人的后裔。原始时代就具有共同的体质特征和共同的文化特征。秦统一前,岭南越人中的西甄、骆越等部族是这里的主体居民。秦汉以后,中原各族人不断南迁,越汉开始杂居,直至唐宋,居间形成乌浒、俚、僚等土著民族以及多种民族文化与汉文化长期并存和不断融合的局面。
在长期的生息繁衍中,广西12个兄弟民族逐渐形成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民间歌曲是其中最丰富和最光彩的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民歌都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历史、民情、风俗等活的记载,经过世代传唱,成为我国悠久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广西各民族的民歌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是将广西民歌元素应用在视唱教材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前提。民歌的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还有各地民歌的差异性都属于我们应该去了解和掌握的范围。笔者通过对广西各民族民歌的学习和研究分析,将视唱教材编写的重点放在了选用广西具有代表性的壮族、汉族、侗族、苗族、瑶族5个民族的民歌为主体[2],其他的7个少数民族民歌为辅助的教材编写工作。同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受自身音乐基础和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影响,所以,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2.广西民歌的筛选和总结
广西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布广泛,在教学内容的曲目选择上,应挑选各地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应用于视唱教材和教学中,并且,善于对民歌元素的规律进行探索与总结也是一项将民族民歌元素较好地渗透到视唱教材和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环节。
对民歌进行筛选有以下几点原则:(1)能够具有代表性,并能体现出广西各民族民歌风格特点的民歌;(2)将广西各民族民歌曲调优美、感情真挚的归为一类型的视唱教学曲目;(3)将广西各民族民歌曲调高昂、激扬、粗犷的归为一类型的视唱教学曲目;(4)将广西各民族民歌曲调清新秀丽、婉转缠绕的归为一类型的视唱教学曲目;(5)将广西各民族民歌曲调朴实明快、活泼愉悦的归为一类型的视唱教学曲目;(6)根据广西各民族民歌视唱时的难易程度、音程度数大小、节奏型的各种变化等因素进行分类。
通过视唱教材编写过程中的民歌筛选工作后,得到以下总结:不管是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实践、学生认知水平能力的高低,还是新知识点的增加,它们的过程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因此,在将民族民歌元素应用于视唱教材和视唱练耳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这一原则。在编写的视唱教材中,逐渐认识到除了广西各民族民歌,还可以把民间音乐的各种艺术种类和传统音乐形式作为视唱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可以优先考虑学习以五声调式为主的广西各地各民族的代表性民歌,再对以其他调式写成的广西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接触和了解,及一些专业创作与改编的极具民族音调的作品。另外,还需遵循接受性原则,教学内容应贴切学生实际程度,根据大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接受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所以,教材的编写应与学生实际接受能力与艺术能力紧密结合,开启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对民族民歌不同风格的把握,提高学生对广西民歌的内涵理解、鉴赏能力等。
民歌是民族音乐的基础,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歌元素,因此,将其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广西壮族民歌凌云花园调改编创作的二声部视唱曲目,并运用到广西民歌传承人教学实践中的例子,如谱例8-2。
谱例8-2
在教学过程中,对选用的民歌进行全面的分析,让学生在视唱前对所要唱的民歌曲目有以下几点的了解和认识。
(1)调式调性分析(如谱例8-3)
谱例8-3
F徵五声调式(www.xing528.com)
(2)旋律特点分析
两个声部间多由纯四度与纯五度协和音程构成,加上旋法上又多采用跳进,旋律高亢悠扬,尤其在旋律开始比较舒展激昂,给人一种清新、奔放的感觉。
(3)难点一
注意装饰音(在强拍时的视唱),前倚音的视唱时值需准确,在进入装饰音小节时需注意上下声部的整齐。
难点二
在两个声部视唱时需注意大二度、小三度的音程音准。
其次,再看这首原生的广西壮族二声部民歌作为视唱曲目并加以分析应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如谱例8-4。
谱例8-4
(1)调式调性分析(如谱例8-5)
谱例8-5
A徵五声调式
(2)旋律特点分析
两个声部间多由纯四度协和音程构成,加上旋法上又多采用平稳级进,使音乐整体协和淡雅,悦耳动听。
(3)难点一
注意装饰音(单顺波音在弱拍时的视唱),后倚音的视唱时值需准确,在进入下小节时需注意上下声部的整齐。
(4)难点二
在两个声部视唱时需注意小六度、大二度、小七度的音程音准。
以上两例是在视唱教材编写中所使用的两条视唱曲目,一条为改编的民歌视唱曲目,另一条为原始民歌视唱曲目。之所以这样选用是因为在视唱教材编写中坚持着体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视唱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析广西各民族民歌特有的旋律、调式、节奏、节拍等因素,提高学生视、听、触觉的审美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民歌作品的整体把握,通过对自身艺术实践的体验,准确把握民族风格,并善于把所学与创作、演奏和演唱相结合。民歌最初的传授途径是口传心授,受地域性、历史性、社会性及主观性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产生一定的差异。同样,不同的人对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教材的编写应引导学生善于发挥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现自我,突出个性,而非用标准答案让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受到局限,这为学生学习本土音乐提供有利氛围。然而,通过对广西民歌中简短的节奏、曲调进行二度创作,结合视唱曲目中的难点编创后再次进行视唱、节奏的训练。这样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视唱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以民族民歌元素作为视唱教材编撰的观点,应基于运用国外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同时,辅助性地贯穿民族化视唱练耳教材及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广西民歌,增强对民族音乐内涵的理解。以一种开放的思维,继承和发展本民族的音乐传统,更好地总结、归纳,进而将其作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基点。因此,编撰合理的本土民族音乐视唱教材对学科民族化、体系化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还能形成良好民族音乐感、融合感、平衡感等的基础学科训练模式。为此,笔者在对视唱练耳教材编撰的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展开了以广西民歌元素为主的本土音乐视唱教材的编写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