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练唱生谱
练唱生谱就是要训练者眼睛看谱,然后开口唱,同时还要注意听,通过听觉辨别音高和节奏的准确度,并注意旋律起伏,通过这种训练能够帮助训练者更加准确地处理强弱音,增强他们的节奏感,提升他们的乐句划分能力。在选择曲谱时则应偏重生谱,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组织多名训练者轮流演唱一首新乐谱,训练者在聆听他人演唱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和思考,进而增强自身的音乐记忆能力。练唱生谱一方面能够引导训练者集中注意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启发他们根据自身的内心听觉准确显现乐曲音响,并在脑海中映现节奏与音高,进而为发展自身音乐记忆能力奠定基础。
(二)节奏模唱
节奏主要是指音乐运动中的轻重和长短变化,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对节奏准确性与固定性的把握,直接影响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若对节奏把握不准确就会破坏原有的演唱效果。因此,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应当着重培养训练者对音乐时值的把握,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节奏模唱主要是指训练者根据自身记忆将示范者所弹奏的节奏加以叙述。首先,训练者应当了解休止符、解音符及各种节奏变化。其次,则要把握节奏的速度的重音,速度、节奏、节拍和拍子是不可分割,彼此相互作用的。再次,则应当注意把握每条节奏的特点、规律。节奏模唱要求训练者在日常训练中重视节奏,部分训练者在演唱过程中一味地关注演唱技巧与音准,忽视节奏训练,这无疑对提升其音乐演唱能力极为不利,因此,训练者要通过多练、多听和多记,掌握更多的节奏类型,进而增强音乐节奏感的敏锐度。
(三)单音模唱
若要形成良好的内在听力就必须加强音准训练。音准在音乐听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加强训练者对音准的把握就必须引导他们准确记忆每个音的音高和音色。单音模唱能够积累内在音响,进而为听写练习与视唱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单音模唱的主要形式即指导者弹奏出一个单音,训练者模仿唱出这个音的音高。在单音模唱训练中可以采用唱名法,即用音名唱出每个音的绝对音高。当然,也可以运用la或a等拟音词唱出每个音的相对音高。对初学者而言,要首先感知每个音的音高变化,因此,指导者可以用“啊”替代音名,引导训练者将注意力集中在音准和音高方面,并模仿唱出听到的乐音。初学者接收到音响信息之后,要依据这个信息呈现的信号模式模唱出比较相近的声音[1],进而形成较深的感受力。除了单音模唱,还可以进行音组模唱训练,进而为音乐语言中的“造句”和“组词”奠定基础。音组模唱要以单音模唱为基础,要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模仿和记忆一个以上的音高,为和弦分解与模唱做铺垫。
(四)旋律模唱
当训练者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节奏组合后,指导者应将这些节奏类型组合与音高融合在一起,进而形成若干小节的旋律,并将这些旋律弹奏出来,指引训练者将听到的旋律片段模唱出来,这就是视唱练耳训练中的旋律模唱。在旋律模唱训练中,训练者能否在一定时间内准确模唱出所给旋律以及旋律的复杂程度、小节数量的长短都是判断其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尺度。旋律模唱不仅包含对曲式结构、作曲技法和音乐素材等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节奏类型与音高的积累,它要求训练者以理性思维的角度对听到的训练进行整理和归纳。
在整个音乐教育领域中,视唱练耳是一门兼具基础性和交叉性的学科,其教学内容由视唱、听写、听觉分析三个部分组成。虽然作为音乐门类里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不能成为音乐表演课直面舞台,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追求音乐美感,提高艺术修养,训练音乐思维;同时,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它涵盖乐理、作曲、声乐、钢琴等多个学科,突出表现出视唱练耳理论性与技术性兼具的学科特点。纵观目前国内各音乐院校的课程设置,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具有音乐启蒙意义,及攀登音乐专业学习高峰的技术性和必要训练手段的理论课程,其教学在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的进程中,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形成了一套较固定完善的教学模式,并成为整个音乐教学系统中举足轻重的必要环节。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它虽不具有“视觉性”和“语义性”,但人们通过音乐却能感受到具有“形象性”与“概念性”的对象,而这唯一的渠道就是依靠自身的听觉思维能力得以体现。人类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当耳朵聆听到外界音响时,听觉中枢便会将音响传递到大脑,这时左脑接收并处理一般音响,而右脑主管鉴别音乐符号的音响,这样就产生了音乐听觉与一般听觉之分,在此基础上,加上自身的音乐技能及理论知识的积累对其进行理性分析,这才有了听觉的思维能力,这就是对音乐这一抽象概念从感知、理解到欣赏的过程。(www.xing528.com)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练耳固然是离不开听觉,但唱同样也是需要靠听觉思维为后盾。在“唱”与“听”上,人们总是对二者的关系有着认识上的偏颇。“唱”与“听”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可使我们在内心中凭借对音高、节奏、旋律、调式的记忆力,从而演绎出完整的音乐,“唱”与“听”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划分开来看待。
如何积累对音高、节奏、调式的记忆力从而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模唱训练作为视唱练耳课程及视唱练耳考试中必要的内容有着其重要的意义,它是学生训练及其发展自身音乐记忆能力的前提与准备。模唱的前提是模仿,而模仿在这一层面的意义又是如何呢?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独创了一套教学法体系,现今被称为奥尔夫教学法,这一教学法所蕴涵对音乐的学习方法及教学方式中就包含模仿,教学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探索——发现自然动作和物体产生音响的各种可能性
模仿——重复节奏旋律的再现,用来开发学生的基本技能
即兴——发掘、扩展音乐语言,形成初步的音乐片段创造——展示积累、发展音乐语汇,在即兴创作的基础上完成音乐作品
可见,模仿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初学者,以训练对音响的模仿能力为主是很有必要的。模仿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再现能力,是以内心的想象为依据的。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模仿,不断地重复音高、节奏、旋律、音调等基础音乐语汇积累音乐记忆,通常所采取的方法即为模唱。模唱作为听觉训练内容中的一项基本练习包含着大量的音乐综合能力培养,有着深远的意义蕴涵其中。
模唱的过程可概括为将所听到的乐音暂时储存在记忆中,及时并准确无误地将已储存的乐音模仿着唱出来。学生通过自身的听觉感官,获得外部的音响刺激,借助第一信号系统的运作将所得的信息编码传输入大脑的皮质,再通过大脑思维的整体综合分析,从而对所听到的乐音的音高、色彩等建立明晰的印象,进一步通过综合利用各种相关的感觉器官,对其印象进行更为直接、形象、深入的感知并通过歌唱复述出。
模唱练习是锻炼学生对音高的感知力及听觉分辨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一个从事音乐领域活动的人,其所需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之一就是对音高的辨别能力,听觉上感知到的音高感、音与音的距离感、音响的色彩感即感性认识是培养音乐能力的一大要素,听觉感知能力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培养内心听觉的效率和质量。且模唱练习也是培养音乐记忆力的有效途径,长时间的有效模唱训练有助于促进大量基础音乐要素的积累与储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