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需要教育时,我们不能用呵护来敷衍;在孩子需要呵护时,我们也不能用教育来替代。
这几日,我同事遇到这样一件“怪事”。
一位女生确实存在早恋现象。按照学校制度,她的家长被请到了学校。
女生爸爸到校后,班主任先通报了情况:上午课间的时候,这位女生站在走廊拐角处,一位男生从身后拦腰抱着女生,男生没有立刻松开的意思,女生也没有推开挣扎的意思——他们之间的行为超过了正常的男女生交往范围,显得过于亲昵,存在早恋倾向。
女生爸爸听完后,就问学校打算怎么办。班主任告诉女生爸爸,按照学校处理类似问题的制度及惯例,在班主任及学校相关领导教育女生后,家长需先带女生回家做做“思想工作”,和她谈谈如何更适宜地处理情感问题,并要求写一份对事情的认识材料,然后学校会根据学生的违纪事实及认识材料进行再教育,同时给予相应处分;之后,女生可正常返校入学。
听班主任说完,女生爸爸一下子就来了火气:“孩子是在学校犯了错,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的?我还没有追究你们老师和学校的渎职责任,你们反倒要追究我女儿的所谓的责任了!我女儿在家是很乖巧的,你们学校的风气实在是太差了!”
遇到这样的家长,班主任当然要耐心解释:“到了高中这个阶段,孩子步入爱河是完全正常的。我们都年轻过,也能理解他们。但是,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允许男女生之间出现过于亲密的言行,这是引导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更合适的方式处理情感问题,并不是视早恋为洪水猛兽。对于每一位学生,我们都会尽责任去教育,但这并不能保证所有孩子都不犯错。孩子犯错了,家长要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帮助他们吸取教训,我们老师绝不会因为孩子犯错而完全否定孩子,这一点请家长放心。”
“我不管你们怎么想,我家女儿一不回家反省,二不接受任何处分。一个女孩子,怎么能受得了回家反省和给予处分的惩罚?!如果你们坚持这么做,那么我女儿出了任何问题,我都是要找你们负责任的!”女生爸爸坚决地说道。
“你担心孩子被惩罚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再说,孩子以后表现好了,就可以申请撤销处分,我们绝对不会拿孩子的发展和前途开玩笑。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个被教育的过程,还请家长支持和配合。”班主任进一步解释道。
后来,经过长期且艰难的商谈,女生爸爸依然不带女生回家反省,更不接受处分的决定。在与学校领导沟通后,班主任不得不采取一个折中方案——这一次就口头警告算了,以后一旦发现类似确定言行,家长务必配合学校教育孩子,否则学校将启动劝退程序。女生爸爸一看触碰到学校底线,同时也自认为为女儿争取到权益,于是答应了这种方案。
然而,这个长期且艰难的处理过程以及父亲的苦心,不仅没有让女生有所收敛,反而让她更加明目张胆——一到课间,她就会大摇大摆地去找男生说话,虽然未被发现存在肢体上的亲密行为,但是与男生亲密交往的事实是存在的;后来,这位女生还换了一位校外的新男朋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男女生交往上……
客观地说,从这个案例的结局来看,女生并没有从这件事情中获得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
高中生的心智已基本成熟,他们对学校规则及其意义都比较熟悉,一般都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明知道有风险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去做,这说明他们确实缺乏必要的规则意识,更谈不上敬畏规则了。(www.xing528.com)
此刻,家长和老师需要做什么呢?
从育人的角度来说,家长和老师需要通过对事件本身的合法处理来培养学生初步的规则意识。什么是对事件本身的合法处理呢?简单来说,就是该怎么样处理就怎么样处理,完全按照制度和程序来处理,绝对不搞特殊化——
需要回家反省的,就诚恳地回家反省;需要写反思的,就深入地写反思;需要被处分的,就坦然地接受处分。一切按照制度和程序来,一切按照规则来,在处理事情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知道做人做事都要守住底线,一旦突破底线,就会付出代价,即便显性代价不会随之而来,隐性代价也早已埋下种子。这就是教育及教育的意义。
此刻,如果家长不能做到通情达理,就会亲手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更肆意践踏规则、更随意违反纪律的路上——孩子本来就是在破坏规则,家长还帮着孩子搞特殊化,继续破坏规则,实实在在地给孩子做了一个破坏规则的榜样。如此这般,孩子会清晰看到,在破坏规则后依然可以通过无理争辩或者某种特权而获取利益,以后还会敬畏规则吗?这是不是相当于父母亲手在孩子身上安装了一枚定时炸弹呢!?
当然,有人可能说,规则意识弱是没有那么严重的,再说,一次这样的事情,怎么会让孩子的规则意识更差呢!事实上,当我们感觉到社会的持续进步时,从个体生命的整体成长这个高度来看,规则意识是孩子长远且健康发展的根基。规则意识弱的人,即便能投机取巧成功,也是存在诸多风险的。为人父母者,怎可轻易在孩子内心埋下一颗有风险的种子呢?!
有人可能也说,学校的处罚是不合理的,家长全盘接受才是害了孩子呢!事实上,每个学生的心理特质不一样,违纪的情况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学校在惩戒违纪学生时,当然以教育为主,以处分为辅,一般不会轻易处分学生。一旦到了处分的时候,说明学生的言行已经突破了某些底线,到了非要处分不可的地步了。
此外,学校不是只有一位学生的学校,班级不是只有一位学生的班级。学校在处理违纪事件时,必须要考虑学生群体的特点,并力争做到公平公正,以防破坏了风气。家长在考虑问题时,主要考虑自己的孩子;学校在考虑问题时,除了要考虑违纪学生外,还要考虑其他学生。家长“护犊子”的心情,为人父母的都可以理解,但是往往不够理性;但学校秉公执法的需求,违纪学生父母却难以支持,此刻老师往往比家长更为理性。
正因如此,学校在处理违纪事件时,一般都会苦口婆心地与学生交流,同时会小心翼翼地和家长沟通。苦口婆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受教育;小心翼翼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家长的支持。很多家长平时通情达理,但一到自己家孩子要被处分时就会“蛮不讲理”。其心情可以理解,其工作真心难做。
事实上,学校费尽心思惩戒学生,就是为了教育学生,更多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家长挖空心思保护学生,就是为了呵护孩子,更多是从情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彼此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不得不说学校的做法是更理智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支持学校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教育的尊重。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适当的教育。比如,当孩子在学习知识、感到迷茫、违反规则等需要教育时,我们就要以教育的方式对待孩子,此时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成长当然也需要呵护。当孩子遭遇挫折、受到伤害、经历痛苦等需要呵护时,我们就要以呵护的方式对待孩子,此时我们需要用内心的温暖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理解、疼爱和支持。
教育和呵护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双翼,是可以有机结合的。然而,在孩子需要教育时,我们不能用呵护来敷衍;在孩子需要呵护时,我们也不能用教育来替代。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人父母者更趋向于呵护孩子,而不能更理性地以教育的方式帮助孩子,以致孩子失去了更多接受教育的契机,让孩子走了更多弯路甚至是错路,譬如前文中的女生。这是每一位父母都需要警醒的。
呵护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使然,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理性。尤其是孩子在违纪的时候,既不能自己“甩锅”,推卸做父母应负的责任,也不能帮助子女“甩锅”,让子女失去为自己言行负责的成长契机。家长的特权和强势,不能用在为子女“甩锅”上,而应为理性的教育让路。这体现了家长对教育的尊重程度。
不得不说,家长对教育的尊重程度,有时决定了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子女如果以后“长歪”,父母首先要反思的是多少次为子女做了歪斜的“榜样”。那些喊出“我爸是李刚”名言的子女,要受到多么长久的“污染”,才能变得那么理直气壮和肆无忌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