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多半是在成长之路上迷失方向的学生。为问题学生找到适宜的成长方向,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次老班工作室的主题研讨活动上,我遇到一个关于女生S的案例。
女生S,现读高二。她个子高挑,身材苗条,面容姣好。乍一看,女生S就是一位青春靓丽的女孩子,着实让人喜欢。然而,女生S也有让人非常不喜欢的地方:在纪律方面比较散漫,经常迟到、讲话、睡觉;在仪容仪表方面比较喜欢化妆,经常浓妆艳抹;在学习方面比较消极,经常不交作业……其中,突出的问题是仪容仪表问题。
因为女生S小错不断,所以班主任经常就这些问题和她交流。这些琐碎问题交流久了,彼此都会觉得特别厌烦。但是,女生S的问题依然存在,班主任又不能视而不见,于是他不得不再次硬着头皮去处理。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班主任不改变处理方式的话,那么师生关系将会变得很僵,因为女生S一直觉得是班主任这样揪着她不放。后来,班主任在和她谈违纪问题并声称要约谈家长时,她扭头就走,其态度已经非常不友好。
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我认为,班主任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铺垫”。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理解:一、工作是分先后顺序或需要层层递进的,而且前期的工作要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有关人员对后期工作是有预见的,在完成前期工作的过程中,就知道下一步可能会发生什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维护是需要情感基础的,一般需要先从正面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开始夯实情感基础,而“冰冷”的开始直指“冰冷”的结局。
下面,就以仪容仪表问题的处理为例,来谈一谈班主任到底需要做哪些铺垫。
首先,在第一次约谈女生S时,需要谈什么?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违纪事情都不是恶性事件,都是可以“商量”的,并不是非要怎么怎么样。既如此,班主任就没有必要火急火燎地处理这些违纪事情,首次和女生S在谈仪容仪表问题时,有必要“把圈子绕得大一点”。
比如,女生S的形象这么好,她在学校可以做些什么呢?学校是否有礼仪社、服装社、模特社、舞蹈社等社团?如果有,那么可否引导女生S选择一个特别感兴趣的社团加入?同时,班主任要言明,如果女生S需要,班主任可以询问相应社团的辅导老师,确定加入该社团的时间、程序、要求等事宜,呈现出愿意提供帮助的诚意。
如果女生S不愿意加入社团,那么班主任也可以在夸赞女生S形象好的基础上,询问她是否有考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选报一些特定专业的想法?不管女生S是否有这些想法,班主任都可以说说自己的见解,要结合女生S的实际情况详细说明。给学生提供关于成长之路的更多思考和选择,这本身就是成人之美的好事情,学生肯定是不会很讨厌的。
以上两种方法,可先后讨论,也可选择其中一个深入探讨。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帮助女生S拥有展示或进一步发展的平台。此举是在“适度扬长”的基础上“把坏事变好事”,至少有三个好处:
一是体现出班主任对女生S的关心,让女生S觉得班主任确实是在为她的成长用心思索,是出于真心想帮助她,并不是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二是体现出班主任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天才放错了地方就是废材”。作为教育工作者,班主任有责任为学生的成长找到一条比较适合的路。
三是符合人与人之间友好交往的情感需求,一上来就谈问题,则显得冰冷;先谈谈优点,再说说缺点,对方就容易接受。
此外,这样做还有更深层的考虑,这里有个例子:
某男生患有重度的抑郁症,有过割腕的经历。某天,他爬上教室的窗台……幸亏被老师及时发现。在将这位男生成功解救后,学校要求家长先将孩子带回家调养下。这位男生同意回家调养,但是提出一个要求——非要参加完下午的社团活动之后才离校。
当时,我们对这位男生的要求都感到诧异。后来才知道,这位男生怕学弟学妹组织不好这次活动,所以想手把手地再教学弟学妹一次,然后才能放心离校。这件事情给我特别大的触动。在这位男生看来,社团活动给了他温暖且强大的支撑,是他的一种必要的精神寄托。如果没有这个社团,那么这位男生留在世上的牵挂又少了一项。
因此,参加适宜的社团活动,让每个人都以长处、优点、理想面对他人,这不仅是为了满足展示和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找寻“好好活”的意义,让人能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学生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不仅可以感受到成长的乐趣,更有可能找到关于未来的一束又一束光亮,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向。这种方向,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成年人,都太有必要了。
事实上,常人眼中的问题学生,多半是在成长之路上迷失方向的学生。一个很清楚未来前进方向的学生,会自觉地朝着那个理想的方向奔跑,当然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闲暇来违纪犯错了。鉴于此,为问题学生找到适宜的成长方向,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www.xing528.com)
在谈完关于社团及专业的问题后,不管学生接纳与否,班主任都不要急着大谈特谈仪容仪表问题,蜻蜓点水般提一提仪容仪表问题就可以了,给学生更多自省的时间。这是班主任第一次约谈学生时需要绕的大圈子,要比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方法更有教育性。
其次,在第二次约谈女生S时,需要谈什么?
按照一般情况来看,在第一次约谈女生S后,女生S可能还会化妆——也可能比以前收敛一些,化妆的浓淡度及频率都下降了;还有可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观。
如果女生S比以前收敛些,那么证明前期的谈话是有效果的。对此,班主任要心中有数。此时,班主任不需要再说什么了,简单提一下就行,因为女生S肯定是明白学生不能化妆的道理的,要不然她是不会轻易收敛的。既然女生S明白这些道理,班主任就不需要多说了。
如果女生S的化妆情况没有任何改观,那么此刻我们可以问问女生S为什么要化妆?在女生S回答的基础上,班主任采用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女生S说化妆可以让自己显得更美丽。那么,班主任此刻要怎么引导呢?班主任千万不要说化妆不能让人更美丽,因为这一听就是骗人的话——化妆不漂亮,那些演员为什么还要化妆;化妆不漂亮,那些成人女子为什么还要化妆;化妆不漂亮,为什么有人建议女老师化点淡妆……班主任大可平静地承认“化妆的确可以让人更美丽”的事实。那接下来怎么办呢?女生S会不会觉得班主任在支持自己化妆呢?
当然存在这种可能。但是,班主任只要守住底线就行了——化妆虽然可以让人更美,但是中学生不适合化妆啊,在时间、精力乃至经费上都不适合啊!这也是全国还没有哪所中学公开支持女生化妆的原因!这是规定,既然是规定,就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在和女生S谈完这些之后,班主任还需要在全班学生面前说一说关于化妆的事情,先说一说自己对中学生化妆的认识,再说一说学校管理制度上关于“化妆”的条目,最好能一条又一条地读给学生听听,特别是什么要求、什么处分之类要给学生说清楚。最后,对全班学生做一个统一要求,以后再发现化妆问题,就要按照学校制度处理了,希望全体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的制度,过一种比较简单、纯净的中学生活。
再次,在第三次约谈女生S时,需要谈什么?
按照一般情况来看,在第二次约谈女生S后,女生S可能还会化妆——也可能比以前收敛一些,化妆的浓淡度及频率都下降了;也可能和以前一样,没有什么改观。
如果女生S比之前收敛一些,那么班主任第三次约谈女生S时,先可以表达一下对女生S的感谢,因为女生S毕竟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班主任的工作;接着,班主任可以提出希望,希望她尝试着去适应不化妆的自己及不化妆的生活,慢慢回归到正常的学生状态。化妆问题虽小,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对此班主任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女生S依然我行我素,那么班主任可以先问一问女生S坚持化妆的原因,同时可以根据平时的观察来推测她化妆的原因。此刻,班主任要在心底不断询问自己,女生S为什么要坚持化妆?是单纯地想美?是谈恋爱了?还是跟风?班主任要找出其中的原因,确定化妆到底是单纯的问题,还是表面的问题?在找出原因的基础上,再去进一步处理。
如果是单纯地想美,那么问题不大。当然,班主任也可以和女生S真刀真枪地辩论一下:中学生化妆的利与弊。如果班主任能改变女生S的认识,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班主任辩论不过女生S,那只好把问题的解决放到学校制度上了——班主任可以在上一次班级公开谈论化妆问题的基础上,说一说继续化妆的风险:什么时候会写检查、什么时候会请家长、什么时候会给处分;班主任甚至可以明确告诉女生S,下一次再被发现化妆就要被约谈家长了。此举就是想让女生S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
如果女生S是谈恋爱了,那么班主任就不需要再揪着化妆问题不放了,而是要想一想如何和女生S谈一谈情感问题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此处不再讨论。
如果女生S是跟风,那么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就不是女生S一人了,而是一个化妆的群体,甚至是整个班的班风净化。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需要班主任从系统上去解决问题。
当然,关于女生S化妆的原因,班主任了解得越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越主动,同时可以省去前面一些步骤。如果班主任没有发现什么苗头,那么就按照上述步骤一步一步地处理,不急不缓,不松不紧。
最后,在第四次约谈女生S时,需要谈什么?
在谈了三次之后,班主任基本上该谈的都谈了,该发现的问题可能也发现了。如果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班主任在第四次约谈女生S时,可以按照前面的约定,该写检查的就要求写检查,该约谈家长的就要求约谈家长。此时,建议班主任再多给女生S一次机会,特别是请家长这一步,能缓一步就缓一步,因为处分毕竟不是目的,同时缓一步也能让女生S感到班主任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当然,班主任在没有更好的方法之前,也可以暂缓第四次约谈女生S的时间。给自己一段时间,以便调查、分析原因及寻求更有针对性的对策;给女生S一段时间,以便她在某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中获得新的感悟。没有好的办法,冷处理也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班主任在处理有关问题学生的违纪事情时,要尽可能地为每一步的处理都做好铺垫——先发掘问题中有意义的生长点,本着帮助学生成长的目的去解决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用成长驱动问题的解决;再在一定数量的互相的换位思考后,让学生理解班主任作为教育者、管理者、陪伴者等多种身份的难处,同时让班主任更理解学生一再呈现出某种言行的深层次原因,用情感和认知驱动问题的解决;最后不得已的时候,班主任再去借助处分这个手段,通过让学生承担违反纪律的责任来促使学生反省,用惩戒驱动问题的解决。
在上述三种情况中,班主任在运用惩戒手段时,尤其要注意做好铺垫,要体现出自己的良苦用心及仁至义尽,一方面要让学生看到班主任的不易,另一方面要提前让学生知道自己后续因没有改善言行而所受的处分,同时要提前通知家长处理问题的一系列程序,让家长清楚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学校的相关制度。这也是铺垫的一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