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受经历单薄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等客观因素限制,还没有把内心修炼到“知耻而后勇”的境界,他们多半会因为内心的脆弱,而被这种立体否定轻松打倒。而学生一旦被打倒,就很难再被扶起来了。
某一天,同办公室一位班主任把某迟到学生喊进办公室,并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我刚好在场,就听到下面一段对话,现整理如下——
班:“你今天为什么又迟到了?”
生:“今天轮到我在宿舍值日,因为有同学走得比较晚,所以我被耽误了一点时间。”
班:“这么说,你是因为客观原因才迟到的吗?”
生:“是的。”
班:“那昨天你为什么迟到呢?上一周你又是为什么迟到呢?”
学生沉默不语。
班:“其实呢,你都是高中生了,一点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都没有,你还谈什么将来?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敢聘用你?一个一点都不自律的人,我就不相信还能做成什么辉煌的事业?一个遇到问题就推卸责任的人,还有什么担当精神?前几天,你刚刚写过保证书,看你这样,写了等于没写,古人说一诺千金,我看你就是一诺一毫一厘都没有的主。你这样的人,别人和你交往时真的会感到害怕的……”
……
统观上述师生之间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班主任由学生的迟到问题发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事业、担当、信守诺言、人际交往等问题,可以说“完美”地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高度“升华”。不幸的是,这是在否定学生,而不是在肯定学生——由点到体的肯定,有可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巨大潜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奋斗热情,让学生朝着理想的方向成长;而由点到体的否定,犹如一把刀子,从撕开学生一处的伤疤,到撕开学生全身的伤疤,有可能让学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导致学生破罐子破摔。
客观地说,这种立体否定,带给学生的多半是嫌弃、羞辱、绝望等负面信息,让学生颜面扫地、尊严尽失,是对学生成长信心和个人尊严的毁灭性打击。事实上,作为班主任,我们并不担心调皮捣蛋的学生,但是非常忌惮既调皮捣蛋又缺失成长信心和个人尊严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油盐不进,我行我素。这种立体否定,极有可能把问题学生变成这样无所在乎、油盐不进、我行我素的学生。
有的老师可能会说,学生会不会因为猛烈的立体否定“知耻而后勇”呢?我想说,存在这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学生受经历单薄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等客观因素限制,还没有把内心修炼到“知耻而后勇”的境界,他们多半会因为内心的脆弱,而被这种立体否定轻松打倒。而学生一旦被打倒,就很难再被扶起来了。
正鉴于此,班主任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要慎用立体否定。
那么,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慎用立体否定呢?
首先,变情绪宣泄为逻辑推理。
在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不良情绪从“这么说,你是有客观原因才迟到的”这句话开始就被彻底点燃了。事实上,班主任在找这位学生谈话时,已经带着不良情绪了(因为学生经常性迟到,而且前不久刚刚写过保证),只是学生的前一句话成了导火索。在接下来的话语中,班主任基本上是在宣泄不良情绪,其正面意义微乎其微,负面影响巨大无比。
其实,对于屡屡迟到的学生来说,宣泄不良情绪是没有多少教育价值的。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通过逻辑推理,否定学生的一个又一个所谓的客观理由,引导他们回到正面面对自己主观上的问题这个正常轨道上来。此时,上述对话可这样进行——
班:“你今天为什么又迟到了?”
生:“今天轮到我在宿舍值日,因为有同学走得比较晚,所以我被耽误了一点时间。”
班:“请问这位同学是不是在规定时间之前离开的?”
学生可能回答“是”“不是”“不清楚”三种情况。
如果学生回答“是”,那么问题迎刃而解,该学生迟到不是因为同学晚走才迟到;如果学生回答“不是”或“不清楚”。那么班主任可以按照如下形式继续问答。
班:“请问这位同学是谁?如果你不方便说的话,那么我马上把你们宿舍的同学喊出来,自己问一下,因为他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给别人带来了麻烦,我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班主任这样一较真之后,学生如果说出来是哪位同学晚走,那么班主任就按照他说的喊同学出来核实,然后详细核查情况,预防同学帮迟到的同学顶锅——其实,即便如此,迟到的学生以后也不会轻易再使用这招,毕竟是欠别人人情的事情。如果学生没有说是哪位同学晚走,那么班主任可以喊宿舍同学出来问下,也可以视迟到学生的现场反应,看一看要不要给予迟到学生一个不彻底追查的机会——如果学生略显紧张,那么班主任就卖学生一个人情,说“出现这种情况,我是可以核查的,请以后不要再用这样的方法来推脱责任了”;如果学生显得无所谓,那么班主任就有必要喊同宿舍的学生出来核实,要彻底调查清楚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谁的责任,谁就要承担。
即便是因为同学走得晚这位学生才迟到,班主任也不能就此罢手,还要做后续工作,以防学生以后继续使用这个理由,而班主任显得没有一点办法。
班主任:“经核查,某某学生确实走得比较晚,这可能间接导致了你的迟到。注意,我说的是间接,以后再轮到你值日时,你要在头天晚上提醒同学们,以后要早一点离开宿舍以免值日同学迟到。当然,你也可以和寝室长沟通下,看能不能形成一个制度,规定非值日同学什么时候离开,以免造成值日同学迟到的问题。这样一来,就把你说的问题彻底解决掉了。以后,如果你再迟到,我不希望你还用这个理由。”(www.xing528.com)
通过这样的逻辑推理,就容易让学生回归到“分析迟到理由,解决迟到问题,承担迟到责任”的轨道上来,找到学生产生问题的“根”,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既能逐步杜绝学生形成趋于寻求客观原因来推脱责任的不良习惯的现象,又能让学生正面面对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其次,变发散思维为聚合思维。
在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由学生的迟到问题发散到学生将来的就业、事业、担当、信守诺言、人际交往等问题。此时,班主任用的是“发散思维”——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运用这种发散思维的后果是,不仅全面打击了学生,而且让班主任气得不轻——学生的错误太多了,方方面面,几乎不留死角,这样的学生实在太气人了。
其实,班主任此刻宜采用“聚合思维”——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性思维方式,与发散思维相对应。也就是说,现在师生之间谈论的是迟到问题,那么师生之间的对话就围绕着“迟到”来展开,不要随意跑到就业、事业、担当等领域了。
比如,班主任在做好核实等工作后,就可以围绕迟到问题再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班主任:“从你最近的迟到情况来看,你迟到的次数还是非常多的。正如你所说,有些迟到可能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但也有一些迟到是由主观原因造成的。在我看来,一些迟到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行。这个迟到问题,往小的方面说,是太随意了;往大的方面说,是时间观念比较淡薄。时间观念有多重要,我相信你是明白的,就不再多说。接下来,我就重点关注你的迟到问题,我非常好奇,你还能迟到多少次?!我看你表现。”
再次,变负面挖苦为正面建议。
班主任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是奔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而来的。挖苦学生,除了宣泄情绪、打压学生之外,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因此,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班主任要做的核心工作就是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正面建议,这才是根本任务。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多次迟到,班主任实在有必要给学生做一个全方位的迟到问题“体检”。比如,班主任就可以这么做——
第一步,找出各种可能迟到的时间点。
早读会不会迟到?课间会不会迟到?下午上课会不会迟到?晚自习会不会迟到?班主任通过学生迟到的“大数据”来分析,学生的迟到是集中在一个时间点,还是全面开花。确定时间点后,班主任还要进一步了解学生迟到了多长时间,以便了解到更深层的原因。
第二步,确定造成各种迟到的原因。
学生到底因为什么迟到?如果学生是集中在一个时间点上迟到,那么因为起得晚、走得慢,还是因为无所谓?我们要进一步确定学生迟到的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我们必须调查清楚,否则后续的工作就是隔靴搔痒。
第三步,商讨各种应对迟到的策略。
学生如果因为起得晚而迟到,那么可以通过提前起床十分钟、定两个闹钟、父母喊起床、同学提醒起床等方法让学生起得早、起得来;如果学生是因为无所谓,那么我们在讲清道理(一对一讲、班会课讨论、活动体验等)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惩戒,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迟到的严重性以及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道理。
第四步,共同签署解决迟到问题的建议书。
在完成上述三步工作之后,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份解决迟到问题的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方案要有可操作性——既要有科学的方法,也要有明确的要求;既要有适当的惩戒,也要有可缓冲的余地。在学生起草完毕后,班主任和家长共同把关,并在方案上签字,一式三份,学生一份,家长一份,班主任一份。建议书要有板有眼的,后续问题即可按此处理。
最后,变悲观失望为乐观鼓励。
客观地说,“希望所有学生都非常优秀”的想法既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优点,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大缺点。前者能让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后者则让教育工作者忧心忡忡抑郁焦虑。希望所有学生都非常优秀,是教育工作者的浪漫情怀,也是教育工作者的“忧天下之忧”的宿命。
当然,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这里的优秀是相对的优秀,而非绝对的优秀。比如,每个学生都喜欢数学,而且都能考一百分,这是绝对优秀;某学生过去很讨厌数学,现在慢慢喜欢数学了,并考了一次及格分数,这是相对优秀。很多时候,教育工作者的困扰正在于此,常常混淆相对优秀和绝对优秀,致使自己经常被重重压力包围。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学生上周迟到三次,而本周只迟到两次,那么这起码是相对优秀的表现了。班主任不能拿这位学生本周迟到两次的现象与那些从来都不迟到的学生相提并论,这两者没有可比性,这是客观条件限制的结果,也是人性使然。
再则,但凡有一些教育经验的人都知道一个现象——有多少校园内的问题学生,在走上社会后“洗心革面,变成当年老师希望他们变成的样子”。学生的成长,需要这样一个长远的过程,我们不能期待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在校园内被完全解决。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为班主任,我们理应对所有学生,包括那位表现最糟糕的学生,抱有殷切的希望。当这样想的时候,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就是乐观地鼓励学生朝着某一个美好的方向努力,不管这位学生刚刚做了什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在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时,我们慎用立体否定的一个最明显标志就是,在师生对话的最后阶段,我们是不是乐观地鼓励了学生?如果我们乐观地鼓励了学生朝向美好,这既是给予学生一份美好的成长希望,也是给予我们自己一个美好的教育梦想。
总之,问题学生因为问题不断,在长年累月的时间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否定甚至是立体否定。这些否定或立体否定,仿佛一只又一只小小的蚂蚁,慢慢地啃食着捍卫学生成长信心的尊严堤坝,久而久之让学生的尊严堤坝坍塌,让学生的成长信心消失殆尽,最终让学生着实变成了我们口中批评他们的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