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到底起到了哪些负面作用?这又给当下的家庭,特别是那些有随迁子女的家庭,带来哪些深层次的思考呢?而作为班主任,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据人民网2018年11月21日报道,深圳的王先生报警,称有一位女子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暴打孩子。王先生觉得这位女子可能是家教老师,于是就录下女子暴打孩子的视频,并且报警处理。出乎意料的是,民警上门调查发现这位女子并不是家教老师,而是孩子的亲妈。原来,孩子亲妈在辅导作业时,由于心里产生烦躁,就对孩子动手打骂……
作为辅导过孩子作业的家长,我相信有很多家长可以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家长即使不期待子女能够成龙成凤,但也绝不愿意看到子女变成问题青少年。然而,现实情况是,一些家庭确实具有让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土壤。
在此,我以著名小说《白鹿原》中黑娃的成长经历来说明糟糕的家庭环境是如何让青少年产生问题行为的。黑娃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但特别像当下的随迁子女,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些分析符合现实情况,并非源自虚构。
黑娃是鹿三的儿子,而鹿三是白家的长工。从整个背景来看,鹿三是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的人,而白家也能够善待鹿三,白嘉轩更是和鹿三以兄弟相称。在黑娃出生后,白嘉轩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不仅要求黑娃去读书,还帮助黑娃置办学习用具。但是,黑娃偏偏非常嫉恨白嘉轩,说白嘉轩的腰杆挺得特别直,让人看着非常不舒服。在当土匪后,黑娃更是把白嘉轩的腰打折了。
这是为什么呢?
白嘉轩的大儿子叫白孝文,其年龄与黑娃相近。这两个男孩子一起长大,却地位悬殊,一个是主家,一个是长工。主家吃饭的时候,是围桌而食;长工虽然也和主家吃同样的饭食,却是蹲在墙角吃饭的。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一些人围桌而食,一些人偏偏要蹲在墙角吃饭!诸如此类的常见现象,在年幼的黑娃眼里,是具有完全不同意义的。
什么意义呢?在日常生活中,黑娃免不了要和白孝文做对比。在无数次对比中,黑娃均能发现白嘉轩和鹿三的不平等,白孝文和他自己的不平等。也就是说,白嘉轩虽然处处善待鹿三和黑娃,但是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主仆形式还是让黑娃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心理,让黑娃从小就觉得委屈、压抑、耻辱、自卑、悲愤,让黑娃觉得鹿三的腰一直是弯曲的,让黑娃觉得自己的腰也一直挺不直。正因如此,黑娃一看到白嘉轩挺直的腰杆,就能想到自己以及父亲挺不直的腰杆,这让黑娃既忌惮白嘉轩,也嫉恨白嘉轩。
黑娃在年幼时就反复说白嘉轩的腰杆挺得特别直,这说明黑娃在那时已经产生了上述心理。这种心理积压到一定程度,待黑娃的翅膀变硬的时候,黑娃就会逃离,就会反抗,就会不顾一切,因为那样会让黑娃觉得畅快、出气、解恨,这就是黑娃后来不顾一切地要离开白家、打砸祠堂、当土匪、打断白嘉轩的腰的深层原因。客观地说,黑娃因为内心的严重失衡而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青少年。
现在,我们来理一理,在黑娃这个问题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因素到底起到了哪些负面作用?这又给当下的家庭,特别是那些有随迁子女的家庭,带来哪些深层次的思考呢?而作为班主任,我们又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方面,家庭的底层位置会限制子女的思维,让子女难有突破。
在旧社会,长工属于底层人民。鹿三带着黑娃在白家长年累月地当长工,这种家庭地位的低下,从小就烙印在黑娃的心底。在黑娃成年后,在想逃离白家时,他首先想到的出路依然是到外地去当长工。除了当长工这条路之外,黑娃还有其他选择吗?
事实上,黑娃当然有其他选择。比如,学个一技之长,做点小本生意,到县城找点活计,甚至去当兵,等等。这些方向都可供黑娃选择,但黑娃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些呢?一方面黑娃可能想不到,另一方面黑娃可能不敢想。(www.xing528.com)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黑娃所在家庭的底层属性,让黑娃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或者不敢想到更高远的平台,大大地限制了黑娃的思维——除了当长工,自己或许什么也做不了。时下,中国有万千农民外出打工,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此刻,他们传递给随迁子女的信息是什么呢?如果父母让随迁子女觉得他们未来的出路依然是打工的话,那么就把家庭的底层属性传给了随迁子女。
一旦随迁子女在心里想着打工,那么他们还能安心学习吗?
这正是很多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他们在学业上遭遇挫折时,会想着出去打工,借以逃避学习的压力;他们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时,会想着出去打工,因为这是家庭固有的思维模式;他们感觉没有足够的零花钱时,会想着去打工,因为打工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让他们获得经济独立的机会……如此,这些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就会在学习上出现各种问题,成为明显的学习型问题学生。
此刻,班主任就需要及时给这些学生开展生涯教育,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向未来的人生窗户,让他们看到人生发展的无限空间及丰富可能性,让他们知道人生有更多更精彩的选择,让他们意识到自己非常有可能拥有与父辈完全不同的人生方向,让他们敢于走上更能彰显人生价值的路途。
另一方面,卑微的家庭更容易养成子女的卑微心理,让子女内心趋于失衡。
如前文所述,黑娃为什么会嫉恨白嘉轩,就是因为与生俱来的卑微家庭,让黑娃形成了卑微的心理,让黑娃从小到大都觉得委屈、压抑、耻辱、自卑、悲愤,最终让黑娃变得内心极度失衡——总是觉得别人在嘲笑、轻视、欺负、羞辱自己,一直想着要反抗,要报复,要让别人重视。
黑娃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黑娃和白孝文属于同龄人,但黑娃处处显得低人一等——黑娃是长工,白孝文是主家,白孝文可以对黑娃颐指气使;白孝文穿的是崭新的衣服,而黑娃的衣服破旧不堪;白孝文围着桌子用餐,而黑娃则要蹲在墙角吃饭;白孝文几乎从来不用割草喂牛,而黑娃每天都要割草喂牛……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黑娃自然觉得自己非常卑微了。
显然,类似黑娃这种学生,在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中,是最容易产生诸如敏感多疑、焦虑抑郁、冲动躁狂、暴力倾向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生一旦形成这种心理,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因此,家长要非常谨慎地对待这种问题。
这种家庭的父母,要注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对子女要关爱备至,让子女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帮助子女养成一个充满爱的心灵;二是在子女年幼阶段,尽量给子女提供最好的环境,让子女在同龄人中不至于太落后,为子女在内心种下自信和阳光的种子;三是父母要有高雅的习惯,比如读书、养花、唱歌等,让子女的思想逐步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让子女的生命更有高度。
作为班主任,对于成长在底层家庭的学生,我们亦可按照上述三点来做,同时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出现对此类学生的轻视行为,最好能给予他们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以满足他们在心理上被重视的渴望。这样做,既不是有意把家庭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以有色眼光来看待他们,而是正视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这类学生。
上述文字,主要是用黑娃所在家庭为例,详细分析了类似家庭在问题学生形成中存在的负面作用。下面,按照上述分析模式,我们尝试依据物质生活水平(简称W)和精神生活水平(简称J)的高低,把中国常见的家庭类型做一个简单分类,并分析相应家庭背景可能产生哪些类型的问题学生,同时从班主任的角度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做一个简约但系统的总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