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人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分析

名人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分析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村居民多是明末清初因避难或是经商等原因迁至黄姚的外来汉族移民,民居的汉族建筑风格浓郁。另外,古村内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现古村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姚江西岸以及兴宁河以北、小珠江以南区域是商业区。镇内街道以龙畔街、中兴街、商业街区三块自成体系的建筑群组成,不同的建筑群以桥梁、寨墙、门楼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名人文化类人文旅游资源分析

黄姚古村位于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西距昭平县城58公里。古村发祥于宋朝开宝年间,兴建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黄姚的得名有几种传说,有说是因为姚江雨天涨水时色黄,也有说是因为当年有黄、姚两大姓,还有说是由“黄瑶”演变而来,至今未有定论。

古村居民多是明末清初因避难或是经商等原因迁至黄姚的外来汉族移民,民居的汉族建筑风格浓郁。而且外来移民多以经商为生,民居的防御功能较强。另外,古村内同姓民居建筑多以祠堂为中心修建并向外辐射,现古村有八大姓氏、九个宗祠、两个家祠。

古村总体布局是以姚江为界,姚江东岸是主要的生活和公共娱乐区。姚江西岸以及兴宁河以北、小珠江以南区域是商业区。镇内街道以龙畔街、中兴街、商业街区三块自成体系的建筑群组成,不同的建筑群以桥梁、寨墙、门楼巧妙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高处俯瞰,古村就似一条苍龙,龙畔街和中兴街是龙须,安乐—金德—迎秀—连理—天然这几条东西走向的商业街道就是龙身,南北走向的分巷就是龙爪。在古村的持续建造过程中,从原先的枕山环水的风水理念出发建成的街道不断发展,最终建成被民间文人称之为“九宫八卦阵式”的格局。(www.xing528.com)

古村方圆3.6平方公里,8条石板街环绕,300多座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的明清古民居保存完整,另有亭台楼阁10多处,寺观庙祠20多座,特色桥梁11座。民居建筑风格与广东汉族建筑类似,多是前后两进的两层庭院式小楼,硬山顶,小青瓦,采用山墙直接支撑屋顶横梁的砖木石混合屋架结构。前后进的厅堂两侧以走廊连通,中间是天井。每进均为三开间,中间是厅,两旁是厢房。左右走廊开有侧门。进门后为正堂,是待客聚会之地。正堂左右两边为东西厢房,一般供外来人居住。正堂后置天井,便于通风与采光,两侧为房间,走廊栏杆以木雕装饰。后进的正中是神龛,供奉祖宗牌位。后院有楼梯通往二楼,并与前院二楼相连,楼上是主人的卧房、书房及小姐的闺房,楼下为放置杂物之用。后院后面一般还有一个小型的晒坪,再辟有一间小房间,用以圈养牲畜或放置粮草。为避匪患,各家修建时都考虑到对外防御功能,楼高墙厚,更设多道闸门,重重戒备。很多民居也会在高处搭建小屋作为堡垒,以抵抗匪敌入侵。民居大门外檐有彩画,色彩鲜艳,内容丰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