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经世要谈》云:
元东阳鹿皮子谓:秦而下说经而善者不传,传者多未善。淳熙以来,讲说尤与洙泗不类,尝自谓明月之珠,失之二千年,乃获之牧竖之手。其言日:神所知之谓智,知天下殊分之谓礼,知分之宜之谓义,知天地万物一体之谓仁,礼复则和之谓乐。国家天下一枳也,枳一尔,而穰十焉,枳有十而一视之,其于人则仁也。发而视之,穰有十,其于人则君臣父子长幼之等,刑赏予夺之殊,所谓礼也,视十为十者,礼之异,视十为一者,仁之同。天下万殊之分,视所言动之宜,所操者礼之柄耳。鹿皮子却是独到之学。[261]
杨维桢《鹿皮子文集序》云:
盖公(陈樵)生于盛时,不习训诂文,而抱道大山长谷之间,其精神坚完,足以立事;其志虑纯一,足以穷物;其考览博大,足以通乎典故;而其超然所得者,又足以达乎鬼神天地之化。宜其文之所就,可必行于人,为传世之器无疑也。[262]
杨维桢《鹿皮子文集后辩》云:
予既为《鹿皮子文序》,客有骂者日:“鹿皮子,老氏之流也。鹿皮子之言,漆园氏之绪佘也。其文空青水碧之文,何尚乎?”予复与鹿皮子辨,且为老子辨日:“庄、列、申、韩皆老氏出也,而相去绝反,何也?庄、列游于天,申、韩游于人。游于天者过高,故为虚无。游于人者过卑,故为刑名。二者胥失也。盖学老氏者,期以大道治治民,不以显法乱乱世。鹿皮子之道,《大易》之道也。鹿皮子之存心,老氏之心也。鹿皮子之望治,羲皇氏之治也。鹿皮子,有道人也。不能使之致君于羲皇,而使之自致其身于无怀、赫胥之域,此当代君子责也,于鹿皮子何病焉?”[263]
君子以超绝之资,旷视千古若一旦暮,期以孔子为师,而折衷群言之是非,不徇偏曲,不尚诡随,必欲畅其己说而后巳,可谓特立独行而无畏慑者也。非人豪其能之乎?虽然,淳熙二三大儒,其志将以明道也,初亦何心于固?必使君子生於其时,与之上下其论,未必无起予之叹。而君子之众说,亦或藉其损益以就厥中,则所造诣者愈光辉混融,而卓冠于后先矣。天之生材,相违而不相值每如此,竟何如哉?然君子措虑之深,望道之切,其所传者确然自成一家言,殆无疑者。世之人弗察,伐异党同,常指君子为过高,是岂窥见其衡气机者哉?濂也不敏,窃有慕洙、泗、伊、洛之学,有志弗强,日就卑近,不足以测君子所至之浅深,而君子则欲进而教之,今因请铭,故备著昔日问答之辞于其首,后之传儒林者尚有所稽焉。其称为君子者,君子盖有德之通称,尊之可谓至矣。[264]
胡翰《王子充集》云:
吾婺以学术称者,至元中则金公吉甫、胡公汲仲为之倡。汲仲之后,则许公益之、柳公道传、黄公晋卿、吴公正传、胡公古愚,卓立并起。而张公子长、陈公君采、王公叔善,又皆彬彬附和于下。言文献之绪者以婺为首称。[265]
朱廉云:
东阳古称多名人巨儒,予所师事而接识者三君子焉:日陈公君采、胡公景云、陈公时甫,皆以高年硕望领袖儒绅。其言论风采,蔼然盛德之仪型,其见推重如此。[266]
孙奇逢云:
樵之学大有宗统,濂何靳(不肯)一再往,以毕其说耶?守先待后之儒。[267]
马平泉曰:
陈君采生当元季,槁死穷岩,孙夏峰称为“守先待后之儒”。佘观其生平绪论及其酒醢欢歌,所以惓惓于宋景濂者,悠然想见其为人。吾独怪景濂,何不一往,以毕其说,乃为世俗之言所阻.厥后,幸际休明,学殖浅簿,无大建竖于世,有以哉?夫以君采之学,不获奋翮云衢,为世羽仪,欲寄一线于来者,亦卒不可得。天之不相道与,何斯人之多穷也?[268]
纪昀等云:
樵字居采,婺州东阳人,至正中遭乱不仕,遁居圁谷,毎衣鹿皮,因自号鹿皮子。考所作北山别业诗三十八首,备水石花竹之趣,则亦顾阿瑛、倪瓒之流,非穷乡苦寒之士也。郑善夫《经世要言》称其经学为独到,然所称“神所知者谓之智”实慈湖之绪佘,而姚江之先导。[269]
赵香砂《述史传》云:
自朱吕倡学东南,学士承传之惟谨。迨元末,而精思力诣者各以所造自成学,若蜀资州黄泽、金华陈樵最显名。樵好学,有邃悟,著书穷昼夜不息。会世乱,家毁于兵,其书多不传。所传者,率皆诗赋之文。不知者,因目为隐逸,而不知樵之学固儒学也;其行,固儒行也。窃窥君采风旨,盖似有心非淳熙之学者,顾其所云“仁统万善,理一分殊”,皆宋儒之绪言,而非必有独创之解。即“万物一体”之语,倘不能的然窥见其本体而真知所以用力之处,亦未必不涉于想像拟议。窃思得旁采其他说,以证其功力造诣之所到。去年于徐氏家谱见其《仁安堂记》,所言安仁之旨甚详:“而以三月而违,颜子于仁尚未安,孔子不呵之者,观其进也。”夫道不足而妄议古人者,君子无是也。意者其存心纯密,实有自得之处,故不觉其言之大也。惜其他文不传,不能窥见其所学之备,以观其诣之所至也。[270]
清代卢标《婺诗补》卷二云:
毅斋之学传于婺中者两派。一以授叶由庚,由庚授王炎泽,炎泽授黄溍,溍授宋濂,濂授叶伯恺。伯恺当靖难后,隐白沙书院,授卢睿、李棠、楼泽。一授王世杰,世杰授石一鳌,石一鳌授陈樵,陈樵授杨芾、王为。皆有端绪,历历可考。[271]
清代卢标《婺志粹》卷三上云:
史传云:“自朱、吕倡学东南,学士承传之惟谨。迨元末,而精思力诣者,各以所造自成家,若蜀资州黄泽、金华陈樵最显名。”[272]
【注释】
[1]党金衡主修,东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道光东阳县志》,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430—431页。
[2]王崇炳著,应守岩点校:《金华征献略》卷五,赵一生主编:《东阳丛书》第15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29页。
[3]冯从吾:《元儒考略》卷四《传记类三》,《四库全书·史部七》。
[4]孙奇逢:《理学宗传(二)》,山东友谊书社1979年版,第1257页。
[5]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集部21》《别集类20》,文渊阁影印本。
[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263页。
[7]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五一《东莱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671页。
[8]杨简:《铭张渭叔墓》,《慈湖遗书》卷五,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190页。
[9]周希哲、张彻时:《嘉靖宁波府志》,台湾成文出版社1966年版。
[10]杨泰亨修,冯可镛纂:《光绪慈溪县志》,清光绪二十五年刊本。
[11]陈樵:《送张仲举归晋阳举进士》,载《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2页。
[12]陈樵:《少霞洞答客问序》,载《东阳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重修版,第4—6页。
[13]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载《东阳亭塘陈氏宗谱》,2006年重修本,第47—55页。
[14]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5页。
[15]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4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562页。
[16]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
[17]孙奇逢:《理学宗传(二)》,山东友谊书社1979年版,第1255页。
[18]王梓材,冯云濠撰,张寿镛校补:《宋元学案补遗》卷七〇,四明丛书本。
[19]党金衡主修,东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道光东阳县志》,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796页。
[20]郑善夫:《上阳明先生》《少谷集》卷二〇,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61页。
[21]郑善夫著:《经世要谈》,《读书笔记及其他三种》,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页。
[22]王守仁:《答舒国用癸未》,载《王阳明全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90页。
[23]王畿:《东游问答》,载王畿撰,贡安国辑,朱之珩点校:《龙溪会语》,槐枫书社2017年版,第97页。
[24]牟中三:《心体与性体》第一部第二章(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25]徐远和:《理学与社会元代》,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
[26]《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26页。
[27]顾旭明:《陈樵及其思想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67页。
[28]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56页。
[29]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47页。
[30]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45页。
[31]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976年版,第2262—2263页。
[32]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45页。
[33]黄溍撰,王颋点校:《黄溍全集》(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721页。
[34]党金衡主修,东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道光东阳县志》,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636页。
[35]《义乌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69页。
[36]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47页。
[37]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銮坡前集卷之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38]建阳考亭为朱熹父朱松生前选定的居住地。熹承父志,自绍熙三年(1192)至庆元六年(1200)定居于此并建考亭书院讲学,故名。
[3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52、2356页。
[40]黄溍撰,王颋点校:《黄溍全集》下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4—1066页。
[41]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53页。
[42]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銮坡前集卷之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43]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重修版,第47页。
[44]李直方:《清四府君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重修版,第40页。
[45]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35页。
[46]《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重修版,第117—119页。
[47]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銮坡前集卷之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2页。
[48]陈绪平:《郑玄与传注学的新范式》,《中华文化论坛》2013年第1期,第41—44页。
[49]史向前:《传注之学与文化传统》,《寻根》2001年第1期,第35—39页。
[50]朱汉民、肖永明:《宋代<四书学与理学>》,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5页。
[51]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三五,《序论》,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79页。
[52]徐元和:《理学与元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146页。
[53]王柏:《家语考》,《鲁斋集》卷九,《四库全书》本。
[54]王柏:《朱子读书法》,《金华王鲁斋先生正学编》卷下,《率祖堂丛书》本。
[55]王柏:《答叶通斋》,《鲁斋集》卷八,《四库全书》本。
[56]周惠泉、杨佐义:《中国文学史话》(辽金元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0页。
[57]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页。
[58]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七,《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2203页。
[59]脱脱等:《宋史》卷三六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391页。
[60]刘声木撰,刘笃龄点校:《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续笔卷九,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30—431页。
[62]宋濂:《滕奉使赞》,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9―50页。
[63]宋濂:《滕奉使赞》,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0页。
[64]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2463页。
[65]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页。
[66]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一〇,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537页。
[67]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七《家记一·己易》,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291—292页。
[68]同上书,第327―329页。
[6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91页。
[70]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八七《静清学案》,第4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910页。
[71]徐远和:《理学与元代社会》,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36页。
[72]乌斯道:《周皓斋墓志铭》,载《春草斋文集》卷一〇。
[73]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九三《静明宝峰学案》,第4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097页。
[74]同上书,第3110页。
[75]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514页。
[7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34页。
[77]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0页。
[78]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2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671页。
[7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2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671页。
[80]朱熹:《答吕子约》,《晦庵集》卷四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81]杨简:《铭张渭叔墓》,《慈湖遗书》卷五,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190页。
[82]杨简:《奠吕子约辞》,《慈湖遗书》卷四,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169页。
[83]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75页。
[84]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三《丽泽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39页。
[85]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4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7—2037页。
[8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六〇《说斋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963页。
[87]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505页。
[88]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六〇《说斋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963页。
[8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九三《静明宝峰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119页。
[90]陈樵:《送张仲举归晋阳举进士》,载《鹿皮子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2页。
[91]《东阳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重修版,第4—6页。
[92]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载《东阳亭塘陈氏宗谱》,2006年重修本,第47—55页。
[93]永瑢、纪昀等著:《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台北艺文印书馆1969年版,第3343页
[94]《鹿皮子集·青村遗稿》卷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2—43页。
[95]黄溍著,王颋点校:《黄溍全集》,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96]同上书,第67页。
[97]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1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224页。
[98]同上书,第307—309页。
[99]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0页。
[100]同上书,第94―95页。
[101]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4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562页。
[102]徐永明:《宋濂年谱》,载《元代至明初婺州作家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3页。
[103]同上书,第403页。
[104]同上书,第407页。
[105]孙奇逢:《理学宗传(二)》,山东友谊书社1979年版,第1255页。
[106]王梓材、冯云濠撰,张寿镛校补:《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明丛书本。
[107]蒋彤:《丹棱文钞》卷二《书鹿皮子集后》,光绪中武进盛氏雕本。
[108]《亭塘陈氏宗谱》卷四,2006年版,第4页。
[10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66页。
[110]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版,第274页。
[111]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709页。
[112]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3册,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90页。
[113]同上书,第2495页。
[114]同上书,第2497页。
[115]同上书,第2506页。
[116]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申义堂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63—64页。
[117]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昭融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74页。
[118]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续修四库全书》第55册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90页。
[119]程荣:《汉魏丛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34页。
[120]李锐:《仁义礼智圣五行的思想渊源》,《齐鲁学刊》2005年第6期,第21—27页。
[121]杨简:《杨氏易传》卷一一,《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
[122]赵灿鹏:《“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第76—76页。
[123]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台北学生书局1974年版,第21页。
[124]杨祖汉:《儒家的心学传统》,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第277—305页。(www.xing528.com)
[125]赵灿鹏:《“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第76—76页。
[12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三《明道学案》《语录》,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49页。
[127]程颢、程颐著,王孝渔点校:《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667页。
[128]余秉颐:《儒家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重读<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议》,见《孔子研究》2012年第6期,第57—64页。
[129]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76页。
[130]同上书,第62页。
[131]程颢、程颐著,王孝渔点校:《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16页。
[132]蒙文通:《古学甄微·理学札记》,巴蜀书社1977年版,第103页。
[133]陆九渊:《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六。
[134]陆九渊:《语录下》,《陆九渊集》卷三五。
[135]蒙文通:《古学甄微·理学札记》,巴蜀书社1977年版,第10页。
[136]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申义堂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64页。
[137]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临安府学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76页。
[138]杨简:《杨氏易传》卷一,《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第74页。
[139]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昭融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74页。
[140]杨简:《杨氏易传》卷一,《四库全书》,文渊阁影印本。
[141]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九《家记三》,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445页。
[142]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六《奏檄往哭象山复会葬及归自金溪留宿本县仙乐观归而作是诗》,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256页。
[143]赵灿鹏:《“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第76—76页。
[144]皮锡瑞:《尚书大传疏证》,《续修四库全书》第55册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745页。
[145]唐满先译注:《论语今译·季氏第十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5页。
[14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七《横渠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72页。
[147]同上书,第677页。
[148]程颢、程颐著;王孝渔点校:《二程集(下)》《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1272页。
[149]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永嘉郡学永堂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101页。
[150]杨简:《慈湖先生遗书》卷二《临安府学记》,山东友谊书社1991年版,第75—76页。
[151]杨简辑注,郑光弼、俞汝辑订:《先圣大训》卷四,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版。
[152]赵灿鹏:《“心之精神是谓圣”:杨慈湖心学宗旨疏解》,《孔子研究》2013年第2期,第76—76页。
[153]杨国荣:《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第43—46、50页。
[154]程颢、程颐著,王孝渔点校:《二程集(上)》《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292页。
[155]朱熹撰,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91页。
[156]陈樵:《少霞洞答客问序》,见《亭塘陈氏宗谱》,2006年版,第5页。
[157](韩)金容沃:《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第27页。
[158]同上书,第25页。
[159]彭浩:《性自命出》,《中国古籍全录》(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
[160]刘昕岚:《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篇笺释》,见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
[161]余秉颐:《儒家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重读<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议》,《孔子研究》2012年第6期,第60—66页。
[162]杨国荣:《心性之学与意义世界》,《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第43—46、50页。
[163]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999年版,第773页。
[164]杨简:《杨氏易传》,《四明丛书本》卷五,《小畜》。
[165]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七四《慈湖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495页。
[166]陈樵:《少霞洞答客问序》,见《亭塘陈氏宗谱》,2006年版,第4—6页。
[167]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2006年版,第47—55页。
[168]宋濂:《元故处士鹿皮子陈先生墓铭》,见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0页。
[169]杨伯峻:《孟子译注·万章上》,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73页。
[170]《孟子集注万章》,转引自《唐宋心理思想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79页。
[171]程颢、程颐:《二程集上》,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196页。
[172]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七《横渠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90页。
[173]同上书,第677页。
[174]同上书,第676页。
[175]同上书,第690页。
[176]同上书,第692页。
[177]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三《明道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59页。
[178]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五《伊川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03页。
[179]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五《伊川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02页。
[180]同上书《明道学案》,第540页。
[181]王守仁著,徐枫等点校:《王阳明全集》第3册《大学问》,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40页。
[182]同上书,第1册,第92页。
[183]同上书,第1册,第77页。
[184]同上书,第1册,第63页。
[185]刘泽亮:《中国的心学传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第23—27页。
[186]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羲山》,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第225页。
[187]王守仁著,徐枫等点校:《王阳明全集》第1册《传习录(中)》,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57页。
[188]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羲山》,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版,第221页。
[189]同上书,第223页。
[190]王守仁著,徐枫等点校:《王阳明全集》第1册《传习录(上)》,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2页。
[191]杨维桢:《鹿皮子文集序》,见《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金至元·东维子集》卷六。
[192]王弼、韩康伯注,陆德明音义,孔颖达疏:《周易注疏》,中央编译局2012年版,第412页。
[193]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64页。
[194]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九《百源学案(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70页。
[196]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七《横渠学案》,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76、674页。
[197]同上书,第675页。
[198][韩]金容沃:《中庸——人类最高的智慧》,海南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199]同上书,第30页。
[200]刘泽亮:《中国的心学传统》,《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3期,第23—27页。
[201][法]柏格森:《形而上学导言》,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4页。
[202]蒙培元:《良知与自然》,《哲学研究》1997年第3期,第75—70页。
[203]景海峰:《“理一分殊”释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25—137页。
[204]李楠:《中国经典传统文化普及读本——易经》,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350—352页。
[205]陈来:《宋元明哲学史教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169—171页。
[206]张载:《西铭》,见黄宗羲等《宋元学案》卷一七《横渠学案(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665页。
[207]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五),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67—67页。
[208]脱脱等:《宋史》第36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737页。
[209]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第1册《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9、22页。
[210]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第2册《河南程氏文集》卷九,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09页。
[211]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
[212]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
[213]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八,中华书局1999年版。
[214]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四八《晦翁学案(上)》,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557页。
[215]同上书,第1566页。
[216]同上书,第1567页。
[217]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四九《晦翁学案(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563页。
[218]朱熹:《答吴斗南》,见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四九《晦翁学案(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564页。
[219]朱熹:《答江彦谋》,见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四九《晦翁学案(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566页。
[220]景海峰:《“理一分殊”释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125—137页。
[221]朱熹撰,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
[222]朱熹:《朱熹集》卷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92页。
[223]朱熹:《西铭解》,见《张载集》附录,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410页。
[224]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397—399页。
[225]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一,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5页。
[226]朱熹:《朱子全书》,《朱文公文集》卷四〇,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7页。
[227]陈樵:《太极赋》,见《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页。
[228]陈樵:《经解经》,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6—7页。
[229]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47—55页。
[230]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4页。
[231]陈樵:《少霞洞答客问序》,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4—6页。
[232]陈樵:《太极赋》,见《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正文)第2—3页。
[233]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4页。
[234]陈樵:《经解经》,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6—7页。
[235]荣格著,冯川、苏克译:《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77年版,第250、252页。
[236]同上书,第251页。
[237]周敦颐:《太极图说》,见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一二《濂溪学案(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497—497页。
[238]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下)》,中华书局1971年版,第690页。
[239]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2371页。
[240]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八《答黄道夫》。
[241]朱熹:《语要》,见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卷四九《晦翁学案(下)》,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512—1515页。
[242]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五八《答黄道夫》。
[243]朱熹:《朱熹集》卷二,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92页。
[244]朱熹:《太极图说解》,见《儒藏》精华编第17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45]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六七《易三》,中华书局1976年版。
[246]陈樵:《太极赋》,见《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3页。
[247]朱熹:《晦庵卷》卷七一,《四库全书》本。
[248]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四六,见《朱子全书》第2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56页。
[249]朱熹著,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九四,中华书局1976年版。
[250]朱熹:《太极图说解》,见《儒藏》精华编第176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251]陈樵:《太极赋》,见《鹿皮子集·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页。
[252]郑柏:《金华贤达传》卷一一,续金华丛书本。
[253]党金衡主修,东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道光东阳县志》,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490页。
[254]金涓:《宋杨仲章归东阳诗卷序》,载《青村遗稿》,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2页。
[255]杨芾:《元故鹿皮子陈先生行状》,见《亭塘陈氏宗谱》卷之四,2006年版,第45—47页。
[256]应宝容:《永康姓氏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版,第24页。
[257]徐一夔:《始丰稿》卷一二《国子助教李君墓志铭》。
[258]《永康光绪县志》卷之一五,《艺文记》,第9—10页。
[259]党金衡主修,东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道光东阳县志》,西泠印社2017年版,第447页。
[260]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4―95页。
[261]郑善夫著:《经世要谈》,《读书笔记及其他三种》,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2页。
[262]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1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23—224页。
[263]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2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09页。
[264]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见宋濂著,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265]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4页。
[266]王梓材、冯云濠撰,张寿镛校补:《宋元学案补遗》卷七〇,四明丛书本。
[267]孙奇逢:《理学宗传(二)》,山东友谊书社1979年版,第1255—1257页。
[268]王梓材、冯云濠撰,张寿镛校补:《宋元学案补遗》卷七〇,四明丛书本。
[269]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八,艺文印书馆1969年版,第3343页。
[270]王崇炳:《金华征献略》卷五,赵一生主编:《东阳丛书》第15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130页。
[271]卢标:《婺诗补》卷二,赵一生主编:《东阳丛书》第2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61页。
[272]同上书,第17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