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溍、杨维桢、宋濂的思想特色及影响

黄溍、杨维桢、宋濂的思想特色及影响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樵与出仕的黄溍交往甚密。元延祜二年,满腹经纶、才气横溢的黄溍廷试中选。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至顺二年,黄溍应召进京入朝,调任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升翰林直学士。至正元年,黄溍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正三年,朝廷命黄溍编修辽、金、宋三史,但因母亲病故未赴。至正八年,黄溍官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从陈樵的《黄晋卿见过却归乌伤》(六首)诗里看,应该于黄溍任州县官期间,两人相见。

黄溍、杨维桢、宋濂的思想特色及影响

陈樵与出仕的黄溍交往甚密。留有《黄晋卿见过却归乌伤》六首,《送黄晋卿之任》一首,《次韵黄晋卿见寄之什》(又一首)二首。[94]黄溍也诗寄陈樵。

寄陈君采 黄溍

江淹文采碧云消,潘岳才华玉树凋。

后尔千年开捷钥,森然作者见风标。

琪花夕日辉相并,金匮名山路未遥。

剩欲倾心数往还,高期无使竟萧条。[95]

喜赵继道至,有怀陈君采 黄溍

匆匆聚散定何常?耿耿心期故未忘。

草木关情人事异,云霄回首路歧长。

交游历落银河隔,制作纷纶瑞锦张。

为语何时共倾倒?秋床风露巳生凉。[96]

黄溍长陈樵3岁。元延祜二年(1315),满腹经纶、才气横溢的黄溍廷试中选。但读卷官以黄溍“词近激”为由,张榜时仅为三甲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同年4月22日,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至顺二年(1331),黄溍应召进京入朝,调任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升翰林直学士。至正元年(1343),黄溍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正三年(1343),朝廷命黄溍编修辽、金、宋三史,但因母亲病故未赴。守孝满后,以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仕。至正六年(1346),中书右丞相朵尔直班和中书左丞相太平力荐,黄溍拜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至正八年(1347),黄溍官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这一年,他受命编修《后妃功臣列传》,为总裁官。从陈樵的《黄晋卿见过却归乌伤》(六首)诗里看,应该于黄溍任州县官期间,两人相见。“岁中升进士”“君为万家县”,这二句诗表明黄溍刚中进士升任县官不久,应该是元延祜二年(1315)至至顺二年(1331)期间的事。而此时,陈樵已入圁谷隐居:“不才岩石下,回首望光荣。”从诗的标题透露出的信息看,黄溍应该是从外地回家乡义乌,顺便至东阳看望陈樵的。而《送黄晋卿之任》一首,大约是在至顺二年(1331)黄溍应召进京入朝,调任翰林应奉时所作。

杨维桢在《鹿皮子文集序》中云:

予与鹿皮子同乡淅之东,而未获识其人,其子年持文集来,且将其命日:“序吾文者,必会稽杨维桢也。”[97]

可见,陈樵与杨维桢生前好像交往不多,杨维桢甚至称“未获识其人”。但这可能与事实不甚相符。

杨维桢又在《玉笥集叙》中云:

泰定、天历来,予与睦州夏溥、金华陈樵、永嘉李孝光、方外张天雨为古乐府,史官黄溍、陈绎曾遂选于禁林,以为有古情性,梓行于南北,以补本朝诗人之缺。一时学者过为推,名佘以铁雅宗派。派之有其人日昆山顾瑛、郭翼、吴兴郯韶、钱塘张暎、嘉禾叶广居、桐庐章木、佘姚宋禧、天台陈基,继起者日会稽张宪也。宪通《春秋经学,尝以文墨议论从佘断史,佘推在木、禧之上,其乐府歌诗与夏、李、张、陈辈相颉颃,而顿挫警拔者过之。(www.xing528.com)

……[98]

可知,陈樵为铁崖诗派干城,与杨维桢交往不可谓不切。陈樵又有《上虞魏氏精舍图》《和杨廉夫买妾歌》诗二首。上虞魏氏精舍是铁崖诗派经常聚集之所,陈樵也应邀前往。杨维桢买了一个小妾,本是小事一桩,但陈樵却和了杨诗一首。可见,两人关系之切。

宋濂《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曰:

元统间,濂尝候君子洞中,君子步履出,速坐之海红花底,戒侍史治酒浆葅醢,亲执斚献酬,歌古词以为欢。酒巳,君子慨然日:“秦汉而下,说经而善者不传,传者多不得其宗。淳熙以来,群儒之说尤与洙、泗、伊、洛不类。佘悉屏去传注,独取遗经,精思至四十春秋,一旦神会心融,灼见圣贤之大指。譬犹明月之珠,失之二千年,上自王公,下至甿隶,无不伥伥日索之终不可致,牧竖乃获于大泽之滨,岂可以人贱而并珠弗贵乎?吾今持此以解六经,决然自谓当断来说于吾后云。”濂乃避席而问日:“其意云何?”君子日:“吾以九畴为六府三事,而《图》《书》为《易象》者不可诬。以片言统万论,而天下古今无疑义。

……。[99]

宋濂曾三次见拜见陈樵。第一次在元统间(1333—1335)。“元统间,濂尝候君子洞中,君子步屧出,速坐之海红花底,戒侍史治酒浆俎醢,亲执斝献酬,歌古词以为欢。”假定是元统元年(1333),那么这一年,宋濂24岁,陈樵56岁。第二次是在“三年”以后即至元二年(1336)。据宋濂《吴子善墓铭》载:“初,廉谒先生太霞洞中,先生曳杖微笑出迎,坐濂于海红花下。俄呼酒酌濂,先生自歌古诗,奋袖起舞。子善侍先生侧……。后三年,再谒先生,复见子善时,先生年耄重听,或有所问,子善从旁书濂言以对。及濂辞先生还,子善送至山高水长处,坐石共语,依依弗忍去。”[100]这一年,宋濂27岁,陈樵59岁。这与“先生年耄重听,或有所问,子善从旁书濂言以对”明显矛盾。耄耋之年,当在八九十岁矣。因而,宋濂此处的“后三年”或是记有误,或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又吴子善死于至正十一年(1351)。这一年宋濂42岁,陈樵74岁。因此,可以推断宋濂第二次拜见陈樵应该是至正十一年(1351)稍前几年的事。尽管如此,70岁左右的陈樵似乎也不可能“年耄重听”。

《宋濂全集》载有陈樵《答宋景濂书》书云:

“四月四日陈樵顿首,再拜景濂殿元集贤左右:樵湖上不约而获见颜色,甚恨不能伸所欲言,至今怏怏。不肖濒死,欲以授人,苦无所遇,今以其大意刻之千岩禅师碑阴矣。盖本旨不过片言,若能贯串千经万论于片言之上,方为一贯尔。石刻之外又有经解,巳刻在婺州,非久当以板本奉纳。樵偶留邑,下领手教,甚慰。辱惠家范,阅家传,知景濂看《史记》《前汉》精熟,不止词赋赡丽而巳,但未知散文为何如?他日见示未晚也。草草奉复,不宣。樵再拜。”[101]

从信中透露出的信息分析,此时陈樵尚居圁谷:“今以其大意刻之千岩禅师碑阴矣。盖本旨不过片言,若能贯串千经万论于片言之上,方为一贯尔。石刻之外又有经解,已刻在婺州,非久当以板本奉纳。”说明陈樵此时,已经完成《经解经》,且已经在金华印刻出版。这应该在至正十九年(1359)亭塘兵燹之前。从中也透露出宋濂与陈樵曾第三次相见:“湖上不约而获见颜色,甚恨不能伸所欲言,至今怏怏。”但相见之地点和时间,无法考实。“湖上”,哪个湖面上?“不肖濒死,欲以授人。”陈樵77岁而终,72岁时亭塘遭兵燹,故而可以推出,此信于陈樵70岁左右,即至正十七年(1357)前后时所写。

宋濂在《元隐君子东阳陈公先生鹿皮子墓志铭》载:(陈樵)复贻书于濂曰“予濒死,吾道若无所授,子聪明绝伦,何不一来,片言可尽也”。忧患相仍,亦未及往,而天下日趋于乱。这并非宋濂托词。至正十七年(1357)前后的宋濂的确是忙得焦头烂额的。一是文事繁忙。至正十二年(1352)前后,宋濂拜访胡助(古愚),且有书信往来。宋濂在《复博士相公书》一信中说:浦江吴立夫先生负绝伦之才,不能少见于世以死,濂尝受业其门,恶得不深伤之,所幸遗稿俱在,虽死犹不死也。[102]原来浦江吴莱去世了,宋濂正忙着整理他的文稿,并请胡助作《浦江渊颖吴先生(莱)文集序》。二是忙于躲避兵燹。至正十八年(1357)3月,朱元璋军队取睦州,宋濂遣家人入诸暨勾无山,己则独留未行。著《诸子辩》,6月15日脱稿。17日,朱元璋攻取浦江。宋濂遂避兵诸暨勾无山吴宗元(长卿)、陈堂(宅之)家。[103]三是忙做官。至正十九年(1359)四处躲灾避兵的宋濂忽然官运亨通。是年1月27日,朱元璋聘宋濂为婺州郡学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沉、徐原为训导。《明史·宋濂本传》:“踰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时已改宁越府,命知府王显宗开郡学,因以濂及叶仪为五经师。”这一年,陈樵大难临头,十八亭塘及绵绵圁谷溪涧被胡大海付之一炬,化作灰烬,同时被毁的还有陈樵130多卷用毕生心血写成的著作。兵燹之后,亭塘陈氏作鸟兽散。陈樵只得到蒋村女婿王为家避难。而宋濂似乎对陈樵遭此大难一无所闻,只管做稳了自己官,还以“浦江当戎马之冲不可居”为由,把家从浦江迁还金华潜溪故居。至正二十年(1360)宋濂赴京。以李善长荐,朱元璋遣樊观奉书币来征。3月1日,宋濂、刘基、章溢、叶琛至应天。[104]

清代大儒孙奇逢,对宋濂这番行径大有微词。其嗔曰:“樵之学大有宗统,濂何勒(不肯)一再往以毕其说耶!”[105]平泉对宋濂的行为也提出批评:

陈君采生当元季,槁死穷岩,孙夏峰称为“守先待后之儒”。佘观其生平绪论及其酒醢欢歌,所以惓惓于宋景濂者,悠然想见其为人。吾独怪景濂,何不一往,以毕其说,乃为世俗之言所阻,厥后,幸际休明,学殖浅簿,无大建竖于世,有以哉?夫以君采之学,不获奋翮云衢,为世羽仪,欲寄一线于来者,亦卒不可得。天之不相道与,何斯人之多穷也?[106]

清代蒋彤更是对宋濂在编辑《元史》不录陈樵之传,提出诟病:

《元史·隐逸传》无鹿皮子姓名,乃史臣之失。若鹿皮子者,真隐逸也。观其《题建炎遗诏》云:“银汉经天都是泪,杜鹃入洛不如归。黄衣传诏三军泣,不是班师诏岳飞。”《寒食词》云:“绵火上攻山鬼哭,霜华夜入桃花粥。重湖烟柳高插天,犹是咸淳赐火烟。”距宋之亡几至百年,其志犹拳拳赵氏,或谓其避乱不仕者,未为得之也。而其所长,盖尤在治经,其自题《鹿皮子墓》云:“江南春草年年绿,又向他生说郑玄。”足知其命志所在。郑善夫《经世要言》称其经学为独到,良非虚誉。惜其没不传耳。[107]

陈樵还与同郡许谦高第李裕、李序等交往唱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