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末明初婺学三家思想特点及影响

元末明初婺学三家思想特点及影响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这便是以地域而论的南宋“婺学三家”。因此,本著所称的“婺学”,是指元末明初发生在婺州的各派主流学术。所谓元末明初“婺学三家”,主要是指以许谦为代表的金华朱学、以陈樵为代表的金华心学和以宋濂为代表的金华吕学。这一时期,也是元代理学停滞时期。元末婺州,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背景所在。

元末明初婺学三家思想特点及影响

历史上的婺学,是一个多层次却十分清晰的概念。综合各家所言,其大致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由吕祖谦创立的学术。这是一个纵向的就学脉而论的概念。二是指南宋以降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在婺州的各种主流学术。这是一个横向的地域性学派概念。全祖望在《宋元学案·说斋学案》中云:“(南宋)乾淳之际,婺学最盛。东莱兄弟以性命之学起,同甫以事功之学起,而说斋则为经制之学。”[1]全氏此处的“婺学”,显然是指南宋乾淳之际发生于婺州的各派主流学术。其实,比全氏更早的王袆对此就有论:

自吾婺而论之,宋南渡后,东莱吕氏绍濂、洛之统,以斯道自任,其学粹然一出于正;说斋唐氏则务为经世之术,以明帝王为治之要;龙川陈氏又修皇帝王霸之学,而以事功为可为;其学术不同,其见于文章亦各自成其家。[2]

这便是以地域而论的南宋“婺学三家”。

图1-1 南宋“婺学三家”

而当代学者董平先生在《南宋婺学之演变及其至明初的传承》一文中,开篇即云:

南宋淅学与朱熹理学及象山心学同时并盛,倡言事功,务去空言,将道德性命的一般追寻普遍贯彻于经史之学的实证性研究,展现出了与朱、陆之学既有内在联系而又在目的的最终归属上与其异趣的学术风貌,从而为当时学界别开生面。薛季宣实开永嘉学术以经制言事功的传统;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则属意于历代史策的钻研,希冀从道所展开的历史过程中体究天人之际,而为其时代之现实的政治困境找到一条可能的出路;吕祖谦之婺学则展开更为深广的思维向度,以其博雅的胸怀,既在哲学思想上兼综朱、陆,共摄理、心二义,又在学术实践上和会永嘉、永康而并兼其所长。故吕氏之学既为南宋淅学之共同的基本精神的典型代表,而又足以与朱、陆之学相鼎立。[3]

图1-2 董平南宋浙学三家

可见,董平此处的“婺学”似专指吕祖谦学术。它为南宋浙学之共同的基本精神的典型代表,而又足以与朱、陆之学相鼎立。

全祖望云:“宋乾淳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三家同时,皆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门庭径路虽别,要其归宿于圣人则一也。”[4](www.xing528.com)

图1-3 南宋学术三家

而张晶在《宋元时期“婺学”的流变》一文中称:

“婺学”不是一个筒单的概念,而是有着很强的复合性的内涵。吕祖谦的“吕学”,固然可说是婺学的重要端绪,但吕学不能代表婺学的全部。陈亮的事功之学、王应麟的文献考证之学、“北山四先生”由黄幹所传的朱学嫡传,乃至于柳贯、黄溍和宋濂等以理学的根基的文学,共同构成了婺学的学术内涵。[5]

本著对“婺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上,基本采用张晶的观点。因此,本著所称的“婺学”,是指元末明初发生在婺州的各派主流学术。所谓元末明初“婺学三家”,主要是指以许谦为代表的金华朱学、以陈樵为代表的金华心学和以宋濂为代表的金华吕学。

徐远和认为,“元代理学发展可划分三个时期:元灭宋以前,为理学传播期;自元灭宋至英宗新政前后,为理学学派形成期;自泰定帝至元朝灭亡,为理学停滞期。”[6]也就是说,泰定四年(1327)至元朝灭亡,即明朝洪武元年(1367),这41年时间内,为元理学停滞时期。而历史学上的“元末明初”,是指由顺帝妥懽帖睦尔(1320—1370)即位开始,至明朝太祖朝为止,即元统元年癸酉(1333)至洪武十三年庚申(1370)。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顺帝即位至群雄起事之前(1333—1350);第二阶段:群雄起事至朱元璋即位前(1351—1367);第三阶段:太祖即位后(1367—1370)。可见,“元末明初”是指元统元年癸酉(1333)至洪武十三年庚申(1370)。这一时期内,征战不断。自泰定二年(1325)发生河南赵丑厮、郭菩萨起义始,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即发生刘福通红巾军起义,元朝统治阶级内部却在为争权夺利而互相征战,因此加速了元朝灭亡的进程。至正十六年(1356)到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占领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开始北伐,在大将徐达常遇春等的率领下,于1367年7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全中国的统治结束。这一时期,也是元代理学停滞时期。

元末婺州,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历史背景所在。它是朱氏集团较早控制的区域之一。至正十六年至十九年间(1356—1359),朱元璋以金陵根据地,不断向外扩充其势力。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胡大海分别攻占宁国徽州池州等地,至正十八年(1357)三月,朱元璋部将李文忠、邓愈、胡大海率军从徽州攻入浙江,占领建德,改建德路为建安府,设立德兴翼元帅府,留李文忠镇守。十月,胡大海引兵攻克兰溪,在兰溪建立宁越翼元帅府。《续资治通鉴》载:“十月辛未,吴将胡大海取兰溪州。先是,大海至婺之乡头,擒万户赵布延布哈等,平其五垒。是日,进攻兰溪。官军千人出战,败之。克其城,廉访使赵秉仁等被执。立宁越翼元帅府。”胡大海占领兰溪后,先派兵驻守各战略要地,然后进攻婺州。婺州城在帖木烈思、石抹厚孙坚守下,胡大海久攻不克,回兰溪筑城防守,战事呈胶着状态。朱元璋亲自出马,率十万大军,冒着严寒,经徽州南下,至德兴东折,于至正十八年(1357)十二月终于攻克婺州。

朱元璋兵克婺州,改婺州路为宁越府,寻复改为金华府,并在这里设置中书行省。朱元璋的老乡王宗显成为明朝首任金华知府。据明初金华人刘辰的《国初事迹》载:“胡大海克严州,得儒士王宗显,问系乌江人。及大海克兰溪,进攻婺州不克,回兰溪筑城守之,太祖至兰溪,大海以宗显见,太祖曰:尔与我同乡里,正济所用。”又“命宗显潜至婺州城察听事体,宗显到于近城五里旧识吴世杰家,察得城中守将各自为心,回告。太祖甚喜。太祖曰:我得婺州,令汝作知府”。王宗显任知府后,奉朱元璋之命开办郡学,招罗士人。婺州儒士许元、叶瓒玉、胡翰、吴沉、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童翼、戴良、吴履、张起敬、孙履诸儒被诏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讲说经史,敷陈治道。辟范祖幹、叶仪。据《明太祖实录》载,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命宁越知府王宗显开郡学,延儒士叶仪、宋濂为《五经》师,戴良为学正,吴沉、徐原等为训导。时,丧乱之余,学校久废,至是始闻弦诵之声,无不忻悦”[7]。同时,又征王袆为中书省掾史,商略机务。朱元璋对他“礼之甚,每见,称子充而不名。间与言文章,辄称善”[8]

元末婺州儒子,至少于至正十八年(1357)即随朱元璋实际控制婺州,而以明初学术思想主流的姿态,结束了元政府的影响,提前进入明朝政权的势力范围,并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除开历史机遇,这与元代婺学的发展和成就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