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白山人槲叶集:以诗之道显性情

太白山人槲叶集:以诗之道显性情

时间:2023-1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盖性情不可见而托诗以见②,诗不能直言而托山水以为言。此其事极博而道至微也。学宪肥水生洲许先生则得其道之至微者矣。所著《华岳集》,道性情之书也。是道也,至精至微,而古今之人品类别焉。

太白山人槲叶集:以诗之道显性情

谓山水非诗耶,古人赋何以登高作?诗何以临流咏也?谓山水尽诗耶,又何为言志道性情也?盖性情不可见而托诗以见,诗不能直言而托山水以为言。此其事极博而道至微也。学宪肥水生洲许先生则得其道之至微者矣。所著《华岳集》,道性情之书也。然不直道性情而托之乎山水,生平足迹所至,见名山大川而诗之,见寸山尺水亦不遗焉。人知一家之书数万言也,而不知只山水二物;人知咏山咏水数千篇也,而不知只道性情;人知性情好恶美刺多端也,而不知一本于道。是道也,至精至微,而古今之人品类别焉。盖庙廊之与山林,地异兴殊也。先生身在庙廊,情眈山水,盖于道之至精至微者有得也。故足迹所至,见山非山,山即诗;见水非水,水即诗。人见先生之诗,非直见诗,实见山水,实见性情。或曰:“如子所言,山也非山,水也非水,诗也非诗。请闻其说。”柏应之曰,如何可说?将说其耳观山色,目听水声,闻见俱融,不滞形迹,却明明是山、是水;将说其见山吟山,见水吟水,诗成千卷,却空无一字;将说其终日登山而忘乎山,终日临水而忘乎水,终日吟诗而忘乎诗,却茎须谁断,心血谁干?何曾忘得。先生闻而笑曰:“我都不知也。然子虽不说诗,而诗说尽于此。”

注:①创作于康熙二十六年丁卯(1687年),为当时陕西学宪许孙荃(生洲)所作《华岳集》(诗集)而作。②托诗以见:即寄托于诗加以表现。见同现。③庙廊:即朝廷,身在官场,与山林隐居相对称庙廊,许孙荃当时掌陕西学政。④耳观目听:通感修辞的说法,突出心灵的感受。⑤茎须断,心血干:古诗人有感于创作之艰辛,曾发“因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叹,又有呕心沥血之慨。(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