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中所讲的个体需求指的是单个消费者的需求,供给则不同,因为市场中的商品供给不是以人为单位进行供给的,而是以企业为单位,所以个体供给指的是单个企业的供给。市场供给是个体供给的总和,也就是市场上所有企业愿意供给的数量,这一点与市场需求是个体需求的加总是相同的。
个体供给虽然不能代表市场供给,但个体供给的价格一般不会与市场供给的价格相差太大,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某个个体的供给价格远低于或者远高于市场供给的价格,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市场是自由的,个体供给价格过低,会有大量的买家,该个体的生产和服务就会供不应求,甚至还有人会在该个体处买入后再到别处提高价格转卖,当该个体意识到有人总是买不到而愿意高价购买时,提高价格就变得水到渠成,这种状况将一直持续到其价格提升至与市场价格基本相同为止。
不可否认,过去因为地理空间、运输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很多产品的市场价格与个体的供给价格是存在较大偏差的,这为中间商提供了很好的市场生存空间,有的行业因为生产与销售的脱节,甚至出现了生产商不赚钱,批发商和零售商赚大钱的情况。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尤其是智能媒体出现后,个体对任何不熟悉商品的查阅都会使其获取更多相关信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纠正,任何商品在网上搜索后都能找到为数众多的供给商,这为消费者和供给者提供了更加准确认识市场需求的机会,也使个体供给价格越来越接近于市场供给价格。(www.xing528.com)
但是对于传媒产品来说,其供给的逻辑与一般商品并不相同,在大众媒体时代,报纸、期刊、图书等有形的传媒商品,仍然是有价格的,随着广告资源的增加或减少,商品价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图书一般很少有广告,价格就总会高于成本,而期刊和报纸虽加入广告,因其广告资源的有限性,定价有可能会低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价格就不会成为影响其供给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电视内容,基本都是免费供给,代价就是电视在播放时总会插入很多广告。到了智能媒体时代,内容的数字化和广告资源的无限化为免费供给传媒内容提供了更好的先决条件,在争夺用户的过程中,无论是信息生产者还是平台提供者,都认识到在用户端通过传媒产品来获利是很难成功的,最有利的方式就是积累用户形成规模效应,然后把用户作为自己的资源,提供其他服务或业务来赢利,打个比方来说,让用户薅信息供给者和平台、媒体的羊毛,平台和媒体去找广告主或其他服务商付费,付费者再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推送给用户,由此实现多方共赢的生态系统。在智媒技术的帮助下,新闻信息的生产内容的个性化和垂直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分类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单纯依靠媒体显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社会化生产已经成为新闻信息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个体供给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智能化平台通过大数据,帮助生产者更好地生产新闻信息,点击量、粉丝量、转发率、评论回复等阅读互动数据作为决定流量和广告变现的主要指标,也成为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